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顾与反思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对促进中国教育学在21世纪的发展是必需的。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可以沿以下两条路径展开:第一,教育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展史。中国教育学是在不断接受外来教育学冲击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史就是教育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展史。第二,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史。教育学...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唯科学主义和西方教育学的交织影响以及要把教育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需要,形成了教育学科学化思潮。在教育学科学化问题上,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学者形成了三种认识:教育学就是一门科学;教育事实是教育学的唯一研究对象;科学方法是教育学的唯一研究方法。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者的教育学科学化追求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追求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英国比较教育学形成了成熟的学科体系。使用质性内容分析法考察英国《比较教育》和《比较》两本比较教育学期刊刊载的论文,以探索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英国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的60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英国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以解释主义研究范式为主导,20世纪90年代是分水岭,解释主义范式从注重历史分析向注重汲取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变;变革主义范式下的研究持续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起成为第二主导范式;思辨研究范式占据重要角色但有所波动;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始终未占据主流;实用主义范式的研究更少。  相似文献   

4.
直接影响教育学研究状况的,除了研究者的数量、水平和努力程度以外,就是研究者所持的方法论和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中国教育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现有的教育学研究存在不少问题,教育学研究中这些方面的缺陷大大降低了教育学的科学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教育研究需要依据课题的性质,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西方成人教育学的形成始于20世纪20年代,大学参与成人教育研究和大批成人教育研究机构的诞生为成人教育学的创立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60年代后,成人教育学在深化成人学习研究、区分成人教育学和儿童教育学、加强成人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研究上有了新的进展,并且分支学科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总结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三个变化发展阶段过程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西方20世纪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演绎过程,表达了两种研究范式之间经历了排斥与模仿、并存与融合、创新与超越的变化发展轨迹的基本观点,并进一步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作了基本预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人们就教育学中国化问题,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科建设、教育学科学化、教育学元反思等角度展开了论述,但至今没有速成一致认识,也没有形成人们所追求的中国化“教育学”。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视角对教育学中国化的实践历程、阻碍教育学中国化的关键因素及破解策略、教育学中卑化努力方向等方面展开研究,以利于促进教育学中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为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比较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学就开始从事比较教育的研究,并出版丛书和发表章。有些学校甚至还设置了比较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活动,国立中山大学也是较早开展对比较教育的研究和进行课程设置。本拟从历史的角度对早期比较教育在国立中山大学的教学和研究状况进行介绍,并指出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谢娟  张婷 《教育导刊》2014,(4):14-17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的步伐,特殊教育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文章以CNKI数据库中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1276篇中国特殊教育研究论文为对象,对这些论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关于特殊教育的高端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涉及教育学和非教育学领域约40个学科门类,研究群体分布广泛,研究成果已初具规模,部分研究得到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的资助,研究重点有特殊教育基本理论、听障、视障、智障、学习障碍、孤独症、康复与治疗等内容,而特殊教育教师、全纳教育等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镜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启蒙教育学阶段、救亡教育学阶段、意识形态教育学阶段和非意识形态教育学阶段。从共时态的角度来看,教育学是否是一门科学的追问一直响彻20世纪;教育学基本理论何以存在的探求一直在代代教育学者群中构成追问。因此,如何使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因子”在引介西方教育思想的背景下得到激活是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再一主题。  相似文献   

11.
地域研究自20世纪60、70年代前后引入日本比较教育学界以来,经过发展,20世纪90年代成果不断涌现,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本文通过对多位日本比较教育学研究者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进而对日本地域研究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德国批判教育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60年代德国批判教育学产生,各批判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对批判有不同理解,虽然批判的教育学生主张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开启了教育学 的新视角,但是也很容易导致一种批判的意识形态。因而对批判应该加以分析,辨别和探讨,同时也应该进行自我批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学应该是批判教育学。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各学科在中国的引进有着不同的启动时间。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以模仿为目标的引进;以教育学“中国化”为目标的引进;以批判为目标的引进;以学术研究为目标的引进。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不仅确立了马列主义在中国教育学中的指导地位,影响了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而且提供了编写教育学教材的参考模式,拓宽了中国教育学研究者的视野。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给我们提供了以下重要启示:引进要处理好政治、意识形态与学术的关系;引进要与研究外国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相结合;引进要与继承本国传统相结合;引进要与建设中国教育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教育学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以引进为主要特征的初现阶段(1901—1915);以模仿为主要特征的初建阶段(1915—1927);以“中国化”为主要特征的探索阶段(1927—1949)。在此基础上,提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主要面临了教育学中国化、教育学科学化、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和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四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教育思想源远流长,然而,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学直到20世纪初才从国外引进,此后,我国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对教育学“中国化”(中国教育学)的探索,始终是国人一直不断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教育学进程有过奇特的经历,比较有代表性的探索现例举如下: (一)陈元晖先生认为有这么几个阶段:从唯理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唯物论,凯洛夫教育学的传进,20世纪50年代列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文革”十年的停滞,20世纪80年代近十年对苏联及美国教育家新思想的介绍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成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一大热点。该理论对传统的智能理论认识跨越一大步,并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浅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的影响,重点谈了高中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问题,最后对该理论对音乐教学影响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思想源远流长,然而,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学直到20世纪初才从国外引进,此后,我国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对教育学“中国化”(中国教育学)的探索,始终是国人一直不断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教育学进程有过奇特的经历,比较有代表性的探索现例举如下: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究竟做了些什么?教育学究竟应当做什么?教育学究竞应当怎么做?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中国教育学界以反思的方式屡屡探讨的问题。这种反思近年来似乎显得更为广泛,也更为深入。从广度上看,中国教育学界对于教育学自身困境的反思有历史考察,有现实分析,也有未来展望;有基于理论与实践之关系的审视,有基于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关系的探讨,也有基于国际视野与本土关怀的阐述,还有诸多涉及基本问题、开阔视野的总揽性研究。从深度上看,教育学界对于教育学自身困境的反思也达到了一个相当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西方女性主义教育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开始重新审视父权制教育体制中的课程、师生关系和教学目的,针对女性及其经验在传统教育学体系中长期缺失的局面对传统教育学提出了质疑,并提出建构女性主义教育学体系的目标。文章主要介绍了女性主义教育学的发展脉络及不同流派的特点,并对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性别与教育研究、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本土建构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20.
历史地看,"教育学史"这个概念最初是"教育思想史"或"教育学说史"的别称,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有关教育学的学科反思中逐渐变为"学科史"的范畴。"教育学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大体上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而在90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期:有关教育学的国别研究在不断扩大;在研究视角上逐渐从认识论的层面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