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赖档案工作者:档案职业道德在建立公众信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标准是衡量人们行为合理性的一个哲学分支,它教导人们做出合乎道德的行为.为做出合乎道德的决定提供参考,通常涉及到道德规范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来看,大凡有职业产生,就必有相应职业道德相伴随。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职业道德,顾名思义指的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它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并履行其职责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因而,新闻职业道德也是指新闻工作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是新闻职业出现之后,新闻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张岩 《记者摇篮》2005,(3):60-60
职业道德也称行业道德,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不同,随着这种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4.
典型人物是指最具代表性的人,也就是指那些能够给人以教育、引导、鼓舞和启迪的、具有鲜明时代和个性特征的人。新闻媒体推出的许多重大先进典型人物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典型人物报道的目的是用典型人物的精神激发人们的斗志,用典型人物的先进思想启迪人们的头脑,用典型人物的高尚道德去规范人们的行为,陶冶人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红  张彤 《青年记者》2006,(14):56-57
如今社会是一个资讯发达的社会,新闻对人们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新闻从业通过新闻报道传递出来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所以,新闻从业面对社会时采取什么样的视角,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平民化视角”近年来成了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媒体道德辩护—兼论传播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猛发展的大众传播媒体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们的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成为至少一种传媒的忠实“俘虏”。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大众传播活动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类组织普遍性的传播参与,传播道德问题显得日趋突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因为职业自律、侵犯公众隐私权、传媒的社会责任、文化建设等等道德“罪行”,大众传媒被推上了当代社会的道德法庭,正接受社会的道德审判。在这里,每个人都成了理所当然且理直气壮的审判官。诚然,大众传播媒体的功能不仅囿于报道、劝说、陈述、娱乐,人们还有理由期望它能把握事实总体上的责…  相似文献   

7.
虽然眼里盯着的是企业用户的腰包,但一定非要花费心思让他们直接买单么?也许在无线产品的销售模式上,IT厂商转换一个思路绕道前行反而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蒋斌 《兰台世界》2014,(5):85-86
在一些相关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投壶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人们发展了它“正心”的意义。授壶的活动所包含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自觉功能依然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陈卫星 《新闻界》2001,(3):38-3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战乱不断,搅乱了西方人一厢情愿的和平梦。法国著名社会评论家让·鲍德里亚指出,西方人不但有外忧,国内的问题也不少。令人奇怪的是,大家都感觉到有问题,却又对问题束手无策,因而社会舆论常常处于一种有讨论无结论的状态。媒体越是渲染得厉害,人们越是无动于衷;人们越是无动于衷,媒体越是要请明星出场,以壮声势。这就是当代西方社会在灾难性新闻传播中的一个怪圈。明星的情绪煽动总体上看,西方社会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非要明星当救星不可,其原因自然在于寻求明星化效应的社会本身。在以正遭受苦难的某一…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传播道德是网络编辑从事网络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规则、理想的方式。道德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为维护公众利益而形成的行为准则,即“善”;另一个方面是为维护个人利益而形成的行为准则,并用这些行为准则来压抑和约束人们追求快乐和满足的欲望,这种欲望一旦强大到足以突破这些行为准则,人的行为就构成“恶”。前者是“超我”的要求,后者是“本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如果非要为刘光汉找出一个做“澜沧江”的理由.或许就是命里带水.或者,首先是命里带水,“我的名字中有光汉两字,注定了要把‘水’文章做好吧.”  相似文献   

12.
蒋勇 《新闻实践》2011,(4):31-32
进入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渠道多样化,媒体在传播过程中道德取向出现偏差屡见不鲜。新闻报道的道德取向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成为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李成 《大观周刊》2012,(1):23-23,59
自宗教产生以来.宗教就起着道德规范的功能.规约着人们的言行。正如吕大吉先生所说:“宗教的道德功能,宗教在历史上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宗教道德本身的作用,是极其深远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人无法否定。”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一些新闻事件、法制事件、道德事件不断挑战公众的道德底线,人们从心底呼唤一个诚信友爱高尚的道德环境,这关系到社会的和谐、文明的进步、生活的幸福。在国家广电总局的倡导下,一批道德类新闻故事节目高调登场,通过榜样的力量,让人们看到,苏丹红和马加爵们只不过是改革大潮中泛起的沉渣,有着五千年文明积淀和道德传承的中华大地,处处都有高尚美好的心灵,处处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王冠 《记者摇篮》2006,(12):1-1
感恩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品德之一。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美丽故事被千年传颂,映射出人类对感恩之心的赞美和渴望。动物尚且知道感恩,何况我们人呢!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更应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人类的基本道德准则不能改变,人们的道德水准应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感恩意识强弱检验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总体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树立感恩意识,长存感恩之心,是宣传领域和思想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所说的感恩,不是感恩于某个个人,是感恩于组织,感恩于集体,感恩于整个时代。  相似文献   

16.
挑战与突破     
在一个传统的和比较传统的行业中,挑战禁忌,突破边界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在这个行业中,有意无意的,会产生和划定许多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框框,拒绝人们对新问题的思考;而长期侵淫于这个环境中的人,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排斥其他新观念的产生,并且形成话语禁忌,哪些话是不能说的,哪些问题已有定论不容讨论,进而在行为上设定禁区,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果有谁不买这个账,非要反其道而行之,那他必然会付出代价,轻则无人理睬,重则被视为异端,招致各种形式的物议、放逐和唾弃。在这种认知体系内,甚至连学术定位,一个本该最活跃最富…  相似文献   

17.
王玉蓉 《新闻传播》2006,(12):69-70
伴随广告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广告道德。的关注越来越多。不过,这些关注主要集中于广告内容,对于媒体的刊播行为却较少涉及。其实广告刊播行为与媒体的道德操守有着直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广告刊播反映媒体的道德操守。分析目前广告刊播行为可以发现,许多媒体为了获利,不惜侵犯公众阅听权益,即俗语所言损人利己。只不过这种侵犯带有较强的隐蔽性,往往被人们忽视。因此,深入研究媒体在广告刊播中的道德操守,对于更有效地规范我国的传媒业、广告业,使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今天,人们正步入“e”时代。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网民达到了1.37亿,十个国人中就有一个是网民。人们在实现“地球村”资源共享的同时,也面临着由此滋生的许多新问题,其中“村民”道德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古语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在具体操作一个每天播出的谈话节日,一年半之后的感触的话.那么.也许“Simple,not easy”这句西谚来得最确切。简约.却并不简单——或者说,因为简约.所以更难。  相似文献   

20.
顾理平 《传媒观察》2005,(11):40-41
在今天这样一个资讯十分发达的社会,新闻对人们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新闻从业者通过新闻报道传递出来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所以,新闻从业者正确地解读并实践那些耳熟能详的新闻理念,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我们遗憾地发现,有些新闻理念,却不幸被误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