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采取"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专业设置"以应用为导向",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多样化的师资队伍,德国举办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模式对我国定位为应用技术大学的院校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宁 《海外英语》2014,(16):83-84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在定位、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导致大学毕业生缺乏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以社会需求为引领,重新定位大学英语,深化教学改革与探索,构建互动应用型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推进大学英语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4年教育部推动成立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开启地方高校转型大幕,哈尔滨华德学院作为首批理事单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定位,正围绕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探索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分类办学和特色发展。现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具备专业领域知识并通晓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转型过程中准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哈尔滨华德学院为例,探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一课多纲"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应用型"。  相似文献   

4.
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关系着高校专业的生存及发展,找准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应用技术大学的使命和任务。基于此,通过PLC课程微项目化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找出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以期构建融"懂理论、有技术、能创新"为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对应用型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忽视,会导致研究生教育的错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图景中对应用型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精准定位,在此基础上分析应用型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结构,指出应用型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专项实践能力为主、以情境实践能力为辅,并从教育系统的教育者、教育载体、学习者三方面提出具体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地方本科院校,重庆科技学院坚持走应用型大学发展道路,坚定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定位,努力打造"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品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将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新建的高等院校逐渐增多,为响应教育部启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的研究,高等院校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主要目的是培养出具备专业性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本文通过探讨应用型管理类人才的特点来对其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并以南宁学院应用型管理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例,对应用型管理类人才品德培养方案和途径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机械类学科竞赛为载体,设计贴合工厂实际加工情况的机械类竞赛项目,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结合应用型大学培养要求、社会需要以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特点,充分发挥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这类高校既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又传承了职业教育办学传统,“双元制”模式在其办学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双元制”模式具有直接面向区域服务企业等特征,对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正面临转型,培养大批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其重要任务。文章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在分析“双元制”及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由其引申的办学定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及政府、行会、企业等多方发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思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所"以工为主、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院校,我校高度重视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也积累一些好的经验。2013年,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推动新建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类型转型号召,参与并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35所发起单位之一,学校党委提出了《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目标。一、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与模式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求的不断增  相似文献   

11.
高等地质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大学精神,提高大学水平,彰显大学特色,以不辱大学使命。大学精神的核心是科学民主,求实创新。提高大学水平的关键是认真教、勤奋学、悉心研、科学管。大学要建立自己的特色与品牌,要办三型(即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四力(即贡献力、创造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五强的大学(即培养爱国心和责任感强、基础理论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五强人才)。大学的光荣使命是教书育人、创新知识、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12.
大学理念和大学校长对于大学的办学方向、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校长对大学理念的确立、发展和实践起着关键作用;科学的大学办学理念是大学校长成功履行职责的基础;大学校长应认真汲取经典大学理念、积极树立现代大学理念、忠实于大学的传统理念、勇于吸纳国外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逻辑大体上可以被看作是大学、大学教育与大学教师之间所固有的联系。从大学治理的角度探讨大学的逻辑,揭示大学、大学教育与大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科学理解当前大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或深层次问题,对于推进以改革学术评价体系、培育大学教师市场、激发大学教师创新精神、提高学术生产力为主要内容的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也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大学精神具有独特性、历史性、时代性、开放性、先进性、凝聚性等特性,大学理念、大学发展、大学教授、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关系是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传承、创新与个性化: 美国一流大学跨越式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竞争时代,中国大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本文探讨了美国大学在较短时期内走向一流水平的理念根源和个性化办学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水平大学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制度问题。指出中国大学进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要实行大学制度的中国本土化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Peripheries and centers: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is a central institutio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providing access to global science, producing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and educating leaders of the academe and society. Worldwide, there are very few research universities—they are expensive to develop and support, and the pressures of massification have placed priorities elsewher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research universities are especially rare, and yet they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as key ingredient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This article argues for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developing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nd points out some of the challenges that such institutions face.  相似文献   

17.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在于大学是作为一个组织机构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的核心与灵魂,是大学发展的根本精神力量。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最高管理者,同时也是一所大学的精神领袖。一所大学的校长应当主动推进其大学精神文化的蕴育,促进大学精神文化的主动建构,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大学校长要明确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大学的特色与使命;密切与师生交流,促进建设大学精神文化的向心力;积极创新文化,更新大学精神文化血液。大学校长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建设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对促进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大学理想和理念漫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学理想和理念体现的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关于大学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概括,是体现大学追求的一种文化,是大学的品位和精神。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宗旨和使命的认识,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是什么”的一种表达,它规定了大学发展的路径和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在变,从而引发了大学理想和理念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在新的时空背景下解读或重构大学理想和理念,必须考虑使“经典”与“现代”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对"学生规模、生师比、研究生比例和留学生比例"等四个大学结构维度的分类,基于THE世界大学排名2019年数据,比较分析不同结构类型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化"等四个大学功能维度上的差距。研究发现,具备"小型学生规模、大生师比、中研究生比例和高留学生比例"结构特征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其大学整体功能发挥方面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20.
60年代是美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代,作为美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思想家,克拉克.克尔在其《大学的功用》一书中系统集中地阐述了他的关于美国现代大学的思想。这对美国60年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也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本文试图在评价《大学的功用》的同时,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