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河故城病害的成因主要是风化作用,本文选用PS材料对交河故城土体进行了加固试验,对原状土和重塑土PS加固前后进行力学强度测试和抗风蚀能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PS加固交河故城土体后,其物理力学参数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抗风蚀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证明交河故城土体适于用PS材料进行表面防风化加固.  相似文献   

2.
风化是土建筑遗址最为常见和影响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关于土遗址风化耐久性研究多为室内、现场模拟试验.为了探求PS材料(高模数的硅酸钾溶液)加固土遗址的实际风化耐久性效果,在新疆米兰遗址现场进行了实体试验,使用模数为3.7浓度为3%、5%、7%的PS溶液对试验区进行加固,然后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其微观结构,利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温度敏感性,并进行现场风蚀和雨蚀试验.试验表明,PS材料可有效提高土建筑遗址表面抗风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PS对干旱区土遗址防风化处理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现场施工表明,遗址土体含水条件对PS渗透加固有显著的影响.PS加固土遗址有一定的含水适应范围,3%~9%含水率范围内为最优加固条件,且在3%~9%含水率范围内加固效果适应性呈略偏向于3%含水率条件的抛物线形式.本文通过对吐鲁番地区交河故城遗址土以水、3%PS、7%PS溶液拌制制备的试样,在不同含水率条件,对分别采用模数3.85、浓度5%的PS溶液渗透加固1至3遍,观察试样渗透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并测试渗透量、渗透速度、声波曲线、破坏强度;同时分析微观结构的变化,进一步研究PS溶液对不同含水率条件下遗址土体的渗透特性及加固效果,探索不同自然含水条件下,PS溶液渗透加固土遗址的强度特点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土遗址是指人类历史上以土为主要材料而建造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土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建造工艺决定了土遗址的脆弱性,再加上长期的自然营力作用及人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土遗址发育了各种病害.本文结合正在开展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分析了我国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干旱环境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初步总结,其中包括土遗址风化机理及病害评估研究、土遗址加固材料研发、土遗址锚固灌浆加固技术研究、土遗址保护加固技术规范和土遗址保护信息平台等几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石窟的岩石特征及加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丝绸之路各主要石窟砂砾岩物理力学特性测试 ,对胶结泥质的X射线衍射、差热及扫描电镜分析 ,以确定蒙脱石等粘土矿物的含量 ,并以PS渗透改变粘土矿物的物理力学特性 ,从而加固砂砾岩石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敦煌寿昌城遗址墙体表面风化特征的现场调查研究,从保护加固施工的角度出发,按照风化层厚度\表面风化层密度、表面风化层整体均匀性以及风化层的结构等将表面风化层分为三个类型七种形式,并针对每一种形式,提出PS表面防风化加固的施工方法.这种分类研究有助于土遗址墙体表面防风化加固的科学化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秦俑坑土遗址的加固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概况秦俑坑是秦俑地宫的土建筑遗址,对研究秦文化和秦时期的建筑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关于秦俑坑上遗址的保护,秦俑博物馆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们在秦俑坑土遗址环境研究、遗址保护现状及病害调查的基础上,成功地对土隔梁进行了机械加固,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效果【1】。这里主要介绍用PS对秦俑坑土遗址进行防风化加固的试验结果。二、秦保坑土遗址的主要病害2·1开裂、坍塌秦俑坑发掘后,由于受卸荷和干燥收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坑遗址四壁和中间的土隔梁产生了许多裂阳隙。这些裂隙延伸、发展很快,部分平行于坑壁和土…  相似文献   

8.
从保护研究的角度,可将土建筑遗址分为两大类,即露天土建筑遗址和现已保存在室内的土建筑遗址。因两类土建筑遗址所处的环境不同,遭受自然侵蚀破坏的主要因素亦不同,保护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也不相同。如露天土建筑遗址主要解决防止雨水冲刷和风蚀破坏,而保存在室内的土建筑遗址主要解决防风化问题。过去,我们以交河古城为例,发表了露天土建筑遗址的保护研究。本文以半坡上建筑遗址和秦俑坑土建筑遗址为例,介绍保存在室内的土建筑遗址的加固试验。一、概况半坡遗址位于西安东郊产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聚落遗址,…  相似文献   

9.
土坯砌补与夯补支顶是西北干旱环境下加固土遗址悬空区常用的两种技术措施,对于夯筑类土遗址而言,夯补相较于砌补有明显的优势,既能保持遗址本体的原有工艺,避免土坯砌补表面处理层脱落露出砌补层影响观感,同时夯补体本身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强的抗风蚀、雨蚀能力。但是不同遗址夯土的建筑工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施工过程中夯补质量无法准确控制。本文针对西夏陵遗址本体根部夯筑砌补,采用与原遗址相近的当地土,以固定质量夯锤为夯筑工具、并以传统人工夯实方法进行夯筑,分析研究夯土密度随铺土厚度和夯筑次数的变化规律,探索最佳铺土厚度和夯筑次数。试验结果表明,当使用2kg夯锤进行夯筑时,铺土厚度为12cm,垂直夯筑4次,即可得到密度较大且密度均匀的最佳夯筑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环境对交河故城破坏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河故城遗址在自然和人为环境的影响下,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交河故城的环境主要特点是风沙大,温差大,土体耐崩解性差,矿物成分的耐风化、热膨胀系数有差异,位于新构造活动带.它的主要病害有风蚀、雨蚀、裂隙、崩塌等,交河故城的破坏主要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通过对交河故城赋存环境和病害的调查,分析它的赋存环境因素对土遗址的作用机理,认为风是交河故城破坏的主要外动力,风蚀病害是交河故城的最主要病害,风参与了所有的破坏活动;温差变化大、雨蚀、地质构造和地震是它破坏的因素之一.温度变化引起土体内水分含量的变化是表层土体风化的主要因素;土体中可溶盐、方解石、长石含量高,是它抵抗破坏性能差的主要内因;同时,建议可用PS材料对它进行保护加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阳关烽燧的现状调查人手,分析遗址土的矿物组成、物理力学特性及易溶盐特征,探讨了存在的病害及产生原因,指出遗址存在主要病害有墙体坍塌、冲沟发育、墙体片状剥离、干缩开裂等,并采取锚固、裂隙灌浆、支顶加固和表面防风化加固等措施对该遗址进行了现场保护加固.  相似文献   

12.
潮湿环境土遗址,特别是作为中华文明发源的直接实物证据的一些史前遗址,具有极其突出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也是我们保护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分析潮湿环境土遗址的病害成因及其主要类型,总结和归纳出了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索了潮湿环境土遗址的保护理念,分析了保护所需的技术需求,最终得出潮湿环境土遗址的保护主要是水的问题,通过水环境控制措施,可将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问题转变为“干燥环境”土遗址保护的问题;可将潮湿环境土遗址分为展示类遗址和非展示类遗址,不同类别的遗址采用不同的保护方法和措施;通过保护提前介入,促进保护与考古工作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等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遗址;将化学与物理加固方法有机结合,形成潮湿环境展示类考古遗址综合加固技术,是土遗址本体保护加固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等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土遗址加固保护中,对土遗址加固前后颜色变化(又称色差)和透气性的测试是衡量加固材料加固效果优劣的两个核心因素,同时也是建立土遗址加固评价体系中的两项关键技术指标,两者缺一不可.按照颜色科学领域中国际照明委员会GIELAB标准色度表色系统对色差的评价体系和利用国内外材料科学中对透气性的压差法中的重量测试法,对国内外现有的、常用的几种土遗址加固材料和正在研究中的加固材料进行了加固前后色差和透气性的系统测试,客观地对几种加固材料加固前后颜色变化大小和透气性的优劣作出了初步评价,也为建立土遗址加固的色差和透气性评价体系打下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土遗址保护材料综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袁传勋 《家教指南》2002,(6):103-105
针对土遗址文物的特殊性 ,重点介绍了土遗址保护材料PS材料和有机硅材料 ,以及以硅溶胶为主体的由PVAc和PVB对其改性制成的无机 有机复合材料 ,同时介绍了其它有关的保护材料  相似文献   

15.
甘肃境内长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境内长城遗址受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诸因素的影响,破坏严重,急待抢救性保护.结合国家文物局长城保护试点工程的开展,本文以现场调查为基础,阐述了各时代长城的分布、保存现状和建筑形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发育主要病害为表面严重风化、基础掏蚀凹进、多种类型裂隙、崩塌和坍塌及人为破坏严重;在加固材料和加固方案可行性试验研究方面,有的放矢,开展了加固土的抗蚀性试验,试验结果完全符合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针对病害提出土坯砌筑托换加固地基、静压注浆加固地基、锚杆锚固、裂隙注浆、表面渗透注浆、小锚钉锚固注浆保护加固技术.分别以汉长城广昌燧和战国秦长城马家山段为例具体阐释了长城遗址的保护加固.  相似文献   

16.
城墙遗址是高昌故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昌故城的空间格局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地位,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破坏,现存城墙普遍存在根部掏蚀凹陷、墙体坍塌、裂缝、风化剥落等病害。2005年,丝绸之路(新疆段)大遗址保护项目启动以来,对高昌故城的西城墙、南城墙、部分内城墙进行了保护加固。从工程实际效果看,城墙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然而尚存不少问题和有待提高的地方。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计算软件模拟计算加固前后的应力及位移状态,结合前几期保护加固措施,在对其进行效果评估基础上,对保护措施和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以期对新疆地区的土遗址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古代生土建筑遗址,它们利用天然土质材料经过简单施工而成,性质脆弱,在长期风沙场作用下遭受严重的侵蚀破坏.本文综述了土壤风蚀领域的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影响风蚀的最主要因素,如土的粒度、风速、土的含水量和冻融循环次数.本文区分出土易于风蚀和难于风蚀的粒径范围,说明了含水量差别及冻融循环对风蚀程度影响的原因,指出了今后生土建筑风蚀机理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成纪古城发育主要病害及保护加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纪古城遗址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因受自然及人为破坏,发育多种病害危及城墙的稳定,因此急待对其进行保护加固.目前遗址存在的主要病害是墙面酥碱剥落、严重风化,冲沟裂隙发育、墙体开裂坍塌,人为掏挖及植被破坏.因此针对以上病害,提出了表面PS防风化加固和小锚钉结合加固风化剥落墙面,灌浆锚固相结合加固裂隙的措施,有效的防止墙面的进一步风化和坍塌破坏,同时针对人为破坏提出了管理方案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虢国车马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资源,因其材质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极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蚀。虢国车马坑保护项目组对虢国车马坑进行了修复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虢国车马坑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马骨修复、粘接,车体修补、复原,整体加固、作旧。修复步骤如下:清洗、加固、拼对、粘接、补配、作旧、加固。虢国车马坑等土遗址的修复要有长远的规划、要坚持科学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交河古城土建筑遗址的加固试验李最雄王旭东田琳古代土建筑遗址的加固研究,是国家文物局“八五”期间的重大研究课题。在完成实验室内的研究工作后,我们决定把交河古城遗址作为典型的露天土建筑遗址,进行重点现场加固试验研究。现将现场加固试验研究做一总结。一、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