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丁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女性意识如实地剖析了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曼斯菲尔德庄园》,从自然和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状态、女性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抗争三方面去阐述,从中窥探作者超前的女性意识,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旨和涵义。  相似文献   

2.
旅美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灿烂千阳》讲述了一位阿富汗女性的命运抗争历程,她不仅承受战争带来的困苦,更要忍受来自男权的压迫,她对命运的抗争诠释了解构主义对于男性/女性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文章从主人公玛丽雅姆的生命历程及其对男权的抗争入手,以解构理论为视角,结合女性主义知识论,分析其对男性权力由崇拜到怀疑以致否定的发展过程,论述了模式化、固定化女性形象的颠覆和追求新地位、新命运的新阿富汗女性文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剧作家对男性角色的描写充斥着女性化特征,彻底解构了传统社会的男性气质;同时,剧中女性人物的言行举止无不表达出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抗争;而且,主人公妮娜对男权社会抗争的失败并不是对男权主义的屈从,而是作者对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尊敬和对其悲惨命运的同情.这一切都表明《奇异的插曲》并不是一部男权主义作品,而是一部反男权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4.
陈染作为女性作家有着清醒的女性主义意识,她的写作是一种女性写作。为使女性同样浮出历史地表,她揭开了每一个女主人公的面具,展示了自身的抗争史,而这种抗争的女性经验正是来自子集体无意识中健康的女性意识与现存中病态的被扭曲的女性意识所产生的矛盾。由于男权化秩序的统治地位,她只能采用象征手法来消解男性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5.
《钢琴教师》是奥地利著名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半自传式的原著小说。耶利内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关切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撰写了许多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揭露了女性承受的各种压迫,展示了女性不同的生存悲剧,她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强烈批判男性的专制和暴力而闻名。《钢琴教师》以独特的语言激情揭露了社会中的荒谬与强权,主人公埃里卡正是男权社会压迫下被雕琢出来的艺术品,也是牺牲品。埃里卡生活在缺乏男性,但是男权压迫又无处不在的环境下,她的母亲"望女成凤",给她安排好一切,用自认为成功的方法教育埃里卡,让她在密不透风的压抑的母爱中成长。《钢琴教师》描述了当时广大女性的生存状态,折射出一个男性缺失而男权压迫又无处不在的无情社会,展现了在男权统治压迫下女性日益艰苦的生存状态和无法抗拒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飘》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被女性主义评论者解读成一个有着强烈女性意识,敢于宣战传统男权的女性形象。然而,纵观斯嘉丽成长的整个过程,她的一切所作所为,表面上看我行我素,与传统的男权社会规范格格不入,好像是在与那个男权社会抗争,而实际上,却不过是以一种反叛的方式在吸引男性的目光。她一生的命运,都只能是一个男权的附属品,以叛逆反抗的自我标榜来为自己赢得一个男权的标签,在男权社会经历危机时,又是一个勇往无前地为男权呐喊,为男权战斗的"女英雄"。斯嘉丽的命运,是一个在战争背景下,一个正在衰落的男权社会里已经将男权价值标准内化了的女人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名利场》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萨克雷最受批评界关注的一部作品。利贝卡是作品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她不满足自己受歧视的地位,积极采取行动反抗阶级压迫和男权社会的控制,她奋斗的一生体现了进取的精神和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虽没有很成功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但利贝卡读懂了她生活的社会,并仍默默地与之抗争到底。  相似文献   

8.
海男是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县城》,以一种诗性的叙述话语建构奇幻的异域情调和令人意外的境遇,从不同的角度透视人性。在肆无忌惮的皮肉生涯里窥探人性的灵与肉。作品流露了女性自身最隐秘的思想,她的这种"裸露"颠覆了女性作家这一群体以男权为主的创作。作品的女性写作呈现出一种对男权的反抗,她游刃有余地掌握着女性创作的主动权。同时,她同另外的女性文学作家一起也在为建构属于女性自己的写作传统做着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赵薇 《华章》2011,(17)
苏童小说<妻妻成群>中颂莲是一个男权社会中奋力抗争、渴望获得新生的女性,然而她却在陈腐的封建家庭中越陷越深.颂莲的命运、她的抗争、她的自我放运都时当代大学生的人生选择提出了警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美狄亚》是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 ,它表现了女性对男权意识的抗争。欧里庇得斯以女性创作的视角突破了男权意识中的女性价值审判 ,突出了个体生命的意义。同时 ,作者借用美狄亚这一形象 ,表达了对“异化”文明的抗争  相似文献   

11.
张建红 《培训与研究》2007,24(6):17-19,31
《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一部获普利策奖的重要作品。本文从女性意识出发,发掘小说的独特魅力以及故事背后隐含的社会因素和现实意义,认为该小说的女性意识表现在两个方面:男权社会优越性的解构的抗争和男女平等的社会的建构。同时,女性意识也在作者华顿的个人生活以及她的创作生涯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爱情”在文学作品中是一个长盛不衰的主题一直被奉为神话。而池莉却用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爱情进行了瓦解。她认为初恋源于对异性的好奇,一见钟情来自欲望冲动,爱情的最终目的——婚姻充满了功利,而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孤独抗争证明了男性的不可信任,浪漫爱情只存在于诗里,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有的。  相似文献   

13.
内尔是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呼唤>中的女主人公,虽然在小说中的分量并不多,但其"女性抗争史"成为一个值得玩味的维面.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来剖析内尔的"恋父"情结及其陷入的性别困境,并解析了她对男权社会的置疑、走向自觉的追求女性自由话语的荆棘历程.作者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示了十九世纪后期澳洲大陆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对抗男权社会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4.
当代女作家铁凝以善于挖掘女性意识,以及对女性生存状态和整体命运的恒久关注而著称。她善于通过展示历史动荡与时代变化中渴望改变命运的女性人物,关注强势社会生活对弱势个人命运的制约,以及人生困境中女性的抗争与无奈。在形象刻画中,其主要作品《麦秸垛》、《棉花垛》和《玫瑰门》刻画了四类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女性形象,揭示了男权压制下女性的生命本相和生存困境以及女性意识觉醒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5.
在托马斯.哈代所有的作品中,苔丝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女主角形象,有着几乎所有女性的优点,其中包括她的反抗意识。这一点在19世纪的英国是非常难得的。本文从苔丝的反抗意识入手,分析男权思想影响下哈代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认为童话是男权社会教育、驯化儿童,尤其是麻木女性思想的工具之一。其作品揭露了男权话语霸权,成为上世纪英国开创利用经典童话批判男权思想的先驱之一。卡特成功地对经典童话进行了改写、戏拟和仿作,从而达到颠覆、消解男权话语霸权目的。她或是揭露童话的伪善欺骗性;或是把扭曲的女性还原到本来面目以张扬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林白小说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意蕴方面带有明显的复调小说的特征.作品不但表现了她作为一个成熟、睿智、独立的女性知识分子对男权社会的抗衡的努力,而且也包含着被男权文化所排斥、所轻视而产生渴望找到社会归属感,争取社会认同的焦虑心态.从她一系列代表作品如<致命的飞翔>、<瓶中之水>、<说吧,房间>、<一个人的战争>等可以看出地对女性孤独与抗争,生命的悲剧感与生命的激情相交织的复杂的两重体验.  相似文献   

18.
知识女性黄苏子由沉默到抗争,完成了自己的裂变:白天活动于上层社会的公司白领丽人,夜晚活动于下等妓场的妓女。她以这种另类的极端的方式对抗着男权社会,但无论如何挣扎,总也无法逃脱男权的牢笼。文章对黄苏子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作为19世纪末美国最享有盛誉的女作家之一,弗里曼创作的最大特点是在表面符合传统模式的故事中蕴涵着颠覆性的主题内涵。她的创作在当时的女性作家群中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20.
双性同体是20世纪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理念。艾利斯.沃克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紫色》中塑造了多个双性同体的人物形象。她以独特的小说创作理念展示了美国黑人女性对自我和独立的追寻,流露出她对两性差异的关注和对两性融合的提倡,表明了黑人女性对异性恋霸权和父权制的抗争和在经受残酷现实的打击后对男权社会所作的妥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