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世纪的英格兰民众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繁的时代,艰难的处境使他们渴望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于是圣徒崇拜以其特有的世俗功能——普遍的帮助、庇护与政治功能——走入了英格兰民众的信仰中,并成为中世纪晚期英格兰民众宗教信仰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畲族村寨传统的宗教信仰是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内容的原始宗教,其核心是祖先崇拜,它是由血缘关系培植起来的宗教情感,具有对其他异教的排斥性。但就在原本只局限于原始宗教的地方,基督教却能存在和发展。本文以广东漳溪畲族乡上、下蓝村为田野调查点,分析了当地畲族民族信仰与基督教各自的特点,阐释了基督宗教与畲族宗教的能够共存与发展事实。  相似文献   

3.
以鬼魂信仰、神灵崇拜为代表的温州民间信仰是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重点批判的对象。通过分析西方传教士关于温州的英文著述,探讨温州民间信仰及其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西方传教士注重言说基督教的尽善尽美,却言辞激烈地贬低儒道释和民间信仰;更在言说评判温州的种种民间信仰中宣扬基督教,提升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族在历史上有过许多古老的信仰与崇拜,成为长期影响和制约哈萨克族民众精神生活的强大力量。这些信仰与崇拜可以分为自然崇拜、神灵精怪崇拜和神圣动物崇拜三大类。至今在哈萨克人的日常生活里仍然随时可以见到古老信仰与崇拜的遗留。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作为一种完全外来的宗教文化,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超越性,民间信仰的复杂性,以及基督教新教自身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逐渐被中国的民众所接受。但同时它还必须面临被拒斥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许真君信仰与崇拜对旅游民众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真君信仰与崇拜是江西民俗信仰之一,它经历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在社会群体中有很深的根基,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对旅游民众的教育、文化和心理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畲族村寨传统的宗教信仰是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内容的原始宗教,其核心是祖先崇拜,它是由血缘关系培植起来的宗教情感,具有对其他异教的排斥性.但就在原本只局限于原始宗教的地方,基督教却能存在和发展.本文以广东漳溪畲族乡上、下蓝村为田野调查点.分析了当地畲族民族信仰与基督教各自的特点,阐释了基督宗教与畲族宗教的能够共存与发展事实.  相似文献   

8.
伍家沟民间故事反映的民众的宗教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水流域伍家沟村是著名的中国汉民族南方民歌村。伍家沟村的民间故事多数与宗教相关,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原始宗教、佛教道教文化心理.反映了下层民众的万物有曼、鬼魂崇拜、巫术崇拜、神仙崇拜、法术信仰、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观念,以及下层民众拜神佛的实用心态,求回报的实用主义心理。  相似文献   

9.
关中信仰民俗文化词汇是指《白鹿原》中反映关中民众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信仰、祖先崇拜等民间信仰的文化词语、短语和熟语。借鉴民俗文化分类标准,将《白鹿原》中关中信仰民俗文化词汇分为反映关中“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信仰”“祖先崇拜”四类。探讨和解读这部分词汇以期窥探关中民众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和看法,深入了解关中民间传承数千年的神鬼信仰民俗文化,揭示关中民众对神鬼既畏惧又依赖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0.
圣母玛利亚是基督教神学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在中世纪的欧洲广受崇拜.但新约正典并没有玛利亚完整生平事迹的记载,玛利亚生平的展示有赖于诸多伪经和圣徒传记.经过多个世纪的营造,玛利亚的完整形象随着中世纪盛期的到来而最终展现于世.伪经中的玛利亚形象多源于东方教会,并具有异教色彩,故西方拉丁教会对伪经中的玛利亚形象进行了改造以合其要求,最终形成了玛利亚神学.而以<金色传奇>为代表的中世纪圣徒传记,则在细化玛利亚形象和推进民间的玛利亚崇拜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女信徒形象是早期基督教时期极为常见的女性题材之一。借助于图像载体,一方面考察了女信徒形象的宗教和社会功能,是由于基督教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诞生初期的基督教得到了罗马社会中许多女性尤其是下层女性的追随;另一方面,比较出基督教后期存在的反女性的思想根源,是因为受到了犹太教的原罪思想和希腊化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界在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的研究上,特别是在习俗教案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对学界已取得的成果作一梳理,在肯定学界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的前提下,对教案发生的"文化冲突论"、教民身处两难困境的原因、基督教的本土化以及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的历史脉络等理论问题进行再思考,是推动这一研究继续深入开展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基督宗教强调仅有信仰是不够的。爱是信仰最纯真的表现,爱从信仰而来。在信、望、爱三德中,爱是最大的,这种爱可以使人生超越自然、超越自我,而向更高的境界提升。当代中国基督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圣经》中爱的教导直接相关,这种爱的教导,形成了基督宗教悠久的慈善传统,也成为基督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What influence has Christianity had on kinesiology and physical education's status in the Academy? Conventional wisdom within kinesiology often seems to argue that the influence has been quite negative. These critics allege that Christianity is a fundamentally dualistic religion. They allege that, at its best, Christianity is suspicious of the body and that, at its worst, Christianity openly proclaims that the body is evil. Despite the popularity of such assertions, there is abundant evidence in both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theology to show that Christianity is a religion in which corporeality plays a central, defining, and positive role. From Saint Paul to Saint Augustine, from Saint Aquinas to the present day, it has been a central doctrine of Christianity that the human body is good and, furthermore, that corporeality plays a vital role in salvation. Consequently, any blanket assertion that Christianity is the sour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kinesiology's ills is fundamentally misleading and mistaken.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与中国东南的乡村社会--以近代福建美以美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福建美以美会为个案,尝试勾勒出近代来华基督教与东南中国乡村社会的互动图景.文章发现,乡村教会是基督教的发展主体.教会的发展一方面受到传统乡村社会结构与信仰态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尝试建立一个新的宗教体系.在部分乡村,基督教会成为社区的生产、生活中心,一些乡村教会知识分子亦有较强的社会触觉,倾向改革.而在世局变迁中,乡村教会受多种社会势力影响.文章认为,乡村教会的历史研究,应放在本地社会结构与历史变迁中加以理解,将乡村教会视为地方宗教力量,较将其视作外来宗教显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欧洲中世纪并不只是“信仰的时代”,同时也是“理性的时代”。中世纪精神的理性方面集中体现在基督教神学在其神学论辩中对理性方法、自然事物和感觉经验的依赖与利用 ,以及由此确立起来的可认识的自然秩序观。中世纪基督教及其神学没有扼杀哲学反而促进了哲学发展 ,最终促成近代自然哲学和作为近代科学根基的科学理念 ,由此为中世纪开辟了通向近代的道路。神本论而非人本论在根本上更契合科学精神 ,科学与基督教有极大程度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The argument in this paper is that in spite of the acknowledgement of plurality, many countries in sub‐Saharan Africa seem reluctant to introduce multi‐faith approaches preferring to maintain Christian confessionalism in religious education. Even in those countries where new approaches are being tried, there is some unwillingness to make wholesale changes throughout the school system. In some instances this state of affairs is precipitated not by educational policy but by the socio‐religious situation, which mirrors Christian ideals. This is better illustrated in the Malawian context where largely due in part to the historical Christian influence and for the fact Christianity is the major religion in the country, multi‐faith religious education introduced in schools was opposed. As a compromise to a difficult situation, government resolved to offer both multi‐faith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Bible knowledge on the school curriculum. Results of a school survey seem to indicate that Bible knowledge as opposed to multi‐faith religious education is still a favoured syllabus in schools, possible reasons of which are suggeste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nterest those still wary about multi‐faith religious education considering the benefits it can bring in a world today where heterogeneity rather than homogeneity is the acceptable reality.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太平天国宗教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上帝教不是卡尔特,也绝非邪教,太平天国上帝教也不是纯粹的西方基督教,而是基督教的一个异端派虽,即持上帝一位论的基督教团体,是中国特殊时代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产物。  相似文献   

19.
梁志坚 《莆田学院学报》2008,15(1):56-59,71
探析安徒生的基督教情结,对安徒生童话中基督教主题作品进行探讨。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忽略了宗教文化对安徒生创作的影响,导致了中国读者对安徒生童话作品的误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化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处于发展鼎盛时期的教会大学逐渐显露出潜在的危机。为化解教会大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西方差会派出了“巴敦调查团”,对在华教会教育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提出的“更加有效率、更加基督化、更加中国化”的调整方针,在教会教育的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