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个事物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稚嫩到成熟,甚至是从多到少、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事物从质变到量变、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且每一个过程都有一个转折点,如果能抓住这个转折点,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找出其中的新闻点.……  相似文献   

2.
张宝军 《大观周刊》2011,(23):163-164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我们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不错,但是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事物的发展是渐进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对事物的发展作些预测,加强报道的预见性是可行的。拿我们常州市的“企业群体”来说,就有一个发生、发展、巩固的过  相似文献   

4.
对原材料加工提炼,是获取高等物质的一个必然环节,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新闻写作也需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在对新闻素材提纯取粹的过程中,掌握一定方法和技巧。短篇找准新闻点。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新近运动状态的陈述和报道。一切客观事物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记者要捕捉有价值的,能影响广大读者的新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凭借自己的敏感性,去发现把握事物的变化或潜在的变化,从事物的变化中获取新闻。事物的变化是无休止的,但有时变化明显,即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称为突变。当事物发生突变的时候,往往出现突发性的事件新闻。另一种是潜在的变化,即事物本身量变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这种变  相似文献   

6.
即便只是个案,也不容小觑,它可能正是法治建设的一个起步点。或者说,个案的改变积累多了,就会从量变发展为质变。而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相当重要中国法治的发展,是"自上而下的推动"和"自下而上的推动"两种过程的结合。自上而下,是从某个大的制度着手,很可能直接影响法治建设的大进程。但这样的推进,需要执政者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当改革顺利前行、领导人抱有很大决心的时候,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更易成型。相反,如果高层的改革动力较小,甚至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不能引领社会在历史潮流中前进,此时,自下而上的推动就起会起到至关  相似文献   

7.
新闻写作要讲究语言的正确、规范、科学,无论是叙事、描写,都要正确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来不得半点虚夸。然而,由于客观事物不间断的矛盾运动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兼容与转化,记者要在匆忙的瞬间很难迅速确定事物的性质、范围,特别是难以对事物作出量化的判定,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就要不可避免地应用模糊性语言。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事物总是在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化中发展的。质变往往具有质的规定性,使事物处于比较清晰,相对固定的状  相似文献   

8.
明星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自觉到有意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嬗变过程。笔者初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明星研究阶段和明星研究阶段。事物的发展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前明星研究’无疑是‘明星研究’的量变基础和文本回溯,二者是不可分裂的矛盾统一体。基于上述,本文将以历史脉络为主线、以不同时期明星的话语空间为着眼点,旨在梳理出一条明星研究在中国成长的大致脉络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说:"一切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字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地步."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发展飞跃的过程,因此,档案编研在记述事物发展变化的历史与现状时,恰当地利用统计数据,能增强编研材料的科学性,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10.
苏进跃 《今传媒》2007,(3):25-25
新闻阅评是一门艺术,其最大的艺术性就在于对度的把握.所谓"度",从哲学上分析,就是客观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界限,也就是说,当量变达到一定的"度"时,就会引起质变.新闻阅评中的"度",就是新闻阅评的"界限",也即"分寸".阅评意见如果达不到这个"界限",就会"不到位".阅评意见如果超过这个"界限",就会"过了火".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的由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宪 《图书馆》1998,(5):77-78
一、知识经济形成的标志 与任何事物一样,知识经济的形成需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完成这一质变的标志至少有三.  相似文献   

12.
(一)现代报刊业的竞争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都是一个量的发展阶段,一夜之间,全国便滋生出成百上千种内部报刊,各行各业办报,各级各层办报的现象屡见不鲜。从目前情况看来,中央各部委都存在“一报一刊一出版社”的现象,到了...  相似文献   

13.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今春全国有不少报家扩版或增辟周未版,这是好现象,说明日新月异的变化需要新闻媒介作更多更符合读者口味的报道。可是达里有一个问题,量变是否就等于质变,等于报纸质量根本性的提高呢?否也!我认为量变只是为质变创造了一个好条件,但根本的变化还有待于报人精心办报,在内容上、报道形式上作一些根本的改革,才能使报纸质量真正得到提高。否则量变还是量变,并没有到达质变。  相似文献   

14.
开展图书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去人为和自然灾害的原因外,图书的损毁是一个渐变过程。事物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图书的损毁也是如此。可是图书损毁的量变如此之快,使许多藏书的损毁已到了无法挽救的程度。在国外,许多国家已开始了大规模图书损毁的调查工作,并采取紧急措施加强图书的保护。1986年4月召开了国际图书保护讨论会,会上呼吁: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世界将到达“失去记忆”的时代,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图书的损毁是否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请看下面的数字。  相似文献   

15.
新闻策划主要是提炼新闻点,由点带面,整体策划结合社会热点、行业事件提炼一个最好的新闻点,然后通过系列新闻稿件宣传该新闻点,每个稿件从一个角度来阐述这个新闻点。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广告策划等。  相似文献   

16.
吴锋 《新闻采编》2004,(2):35-36
所谓“首例新闻”,是经记者的独特视角所发现并报道的反映某一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趋势、新规律的新闻。从哲学上讲,首例新闻是反映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经渐变而突变,进而引起事物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新闻。由于它是首次被发现和报道,故能引起广泛关注和传播,甚至能  相似文献   

17.
质量范畴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范畴方法及其应用许淳熙,王连弟,钱文霖1含义与作用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事物内部固有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空间排列等的规定性。质与量是辩证统一的,量变引起质变,反映质、量互变的范畴是度,度是指事物能保持其质的量的...  相似文献   

18.
陈晓东 《历史档案》2000,(2):111-115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共和制的中华民国,功垂史册。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在辛亥革命的高潮中,中国的政体骤然改换,仔细审视一下历史,其中亦有一个嬗变过渡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发掘新闻价值需要专业知识。由于企业厂区相对狭小,居住集中,生产的专业性、技术性强,这就决定了企业不可能经常有突发事件,大量的是非事件性新闻。此外,报道非事件性新闻,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正如一位名记者所说的,“在最短促的时间中,一闻而辨其价值大小,固非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不可”。这就是说一个记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寻找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从大家熟视无睹的事实中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来,才能写出有深度性的报道来。如张继民就是一个知识面较广的记者,1994年,他从《雅鲁藏布江下…  相似文献   

20.
度是哲学范畴中的重要内容,度能够对事物的发展状态起到稳定的作用。超过一定的度,量变就会发生质变,并且质变的结果并不一定是进步的。一直以来,人们都对度十分重视,在火灾新闻报道中也应提高对度的重视程度。在报道火灾新闻时,不论是先进典型的报道还是批评报道超过一定的度就会起到反作用,新闻报道过程中不能说过头话,故意拔高或者贬低,当前一些媒体为了博观众的眼球,达到"宣传效果",做出一些过头的火灾新闻报道,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就火灾新闻报道中关于"度"的把握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