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许明  寇值达 《科技风》2011,(17):123
精益生产,又称准时化生产,是继单件生产方式和大量流水线生产方式后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诞生的全新生产方式。本文结合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精益生产的实施工作实际,介绍了合理实施精益生产的基本要点和关键步骤,总结了精益生产方式在法兰盘零件机加工生产线设计中的应用经验,同时为其他同类机加工生产线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分析数据集合访问的过程,针对.NET架构的实际应用,根据.NET架构提供的类和对象,提出数据访问中间件的结构。并使用外观模式、工厂模式、单件模式实现此中间件。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主流生产模式:大规模定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正在逐步形成 ,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 ,Internet技术、电子商务得到蓬勃发展 ,顾客追求个性化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以顾客为中心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环境下市场竞争的需要 ,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将替代大规模生产方式 ,成为 2 1世纪的主流生产模式。一、生产模式的演变过程18世纪盛行的生产模式是手工作坊 ,随着蒸汽机的出现而导致了工业革命 ,机械作坊逐渐替代了手工作坊 ,成为 19世纪的主要生产模式。作坊生产是单件定制的生…  相似文献   

4.
胡越 《中国科技纵横》2010,(23):137-137
我国是一个庞大而又初级的服装“加工工厂”,绝大部分的服装品牌利润为发达国家所占有。要扭转这一落后局面,其关键之一就在于我国急需崛起一大批世界级的服装艺术设计师。而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服装艺术设计人才之核心,就在于我国服装艺术设计教育能否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教学理念与市场发展需求的不适应、教学模式转变与产业进步的节奏不匹配,是当今服装艺术设计教育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症结所在。我们急需认清当今的服装艺术设计教育应当兼具的综合性、社会性特质,理清思路,改革弊端,尽快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模具生产     
模具制造是-种典型的面向订单的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其特点是工艺复杂、生产计划稳定性差、生产重复度低、品种多、批量少,其生产管理非常困难.如俐是高生产效率、缩短开发周期、提高模具教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一直是模具企业面临的难题.本文就模具生产,运用并行工程、网络计划教术与资源约束理论做了初步的研究,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准时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是一种质量高、成本低、并具有柔性的生产方式,当前JIT生产模式又能与CTM+OTD模式相结合,使JIT在新时期的汽车生产企业拥有了新的形式,而CTM+OTD模式是充分体现客户个性化定义需求,又使用准时制生产理念和方法,将客户到工厂,订单到交付整个环节进行合理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前形势下,职校的服装专业已面临着招生"尴尬"的局面.服装专业只有研究市场,把握市场需求,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找到新的生存与发展的道路.在校内开办"教学工厂"来培养专业人才,无疑是有益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未来的工厂     
当今世界高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与渗透,正在引起人们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为顺应信息时代的特点,许多发达国家都在探讨“未来工厂”的目标和模式。面临这一挑战,分析我们的差距,结合我国“863”计划中有关CIMS的主题,研究国内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WTO后,企业竞争力是实现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比较欧洲国家保持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是服装业强大竞争力的发展思路。第一:中国加入WTO后,纺织服装产业完全应该成为“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企业为了提高其竞争力往往立足于两个目标,一是提高生产率,二是适应市场的需求,开发市场.进行产品创新。拥有传统制造技术的工厂为了提高生产率,往往采取扩大工厂规模,增加产品数量,实现产品标准化等措施,即通过追求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以提高生产率。但是,这种生产方式同时也使得产品品种单一,缺乏适应性,因为人们往往认为“变化”必会带来成本的增加。然而,当今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多变,这表现在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型号和规格日益要求多样化,而且产品的结构越来越趋于复杂。快速多变的市场要求工厂能够有效地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因此传统的工厂就面临着适应市场需求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马波  徐健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1):1193-1204
近年来,基因组测序、编辑与合成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了基因型"设计"和"合成"能力的突飞猛进,同时也使人工细胞的表型检测成为合成生物学发展的瓶颈环节之一。对于细胞功能的快速测试与评价,单细胞分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与前景,但理想的解决方案需要具备活体无损、非标记式、提供全景式表型、能分辨复杂功能、快速高通量且低成本、能与组学分析联动等特征。以此为出发点,文章重点介绍了基于非标记式分子光谱学的单细胞功能表征、分选与组学技术体系的进展,并讨论了该领域的关键问题与发展方向。多种光谱技术之间扬长避短的运用与多模态成像,结合高通量的光谱激活细胞分选技术及下游单细胞组学技术,正构建与拓展着一条连接光谱学与遗传学的广阔桥梁。这一桥梁不仅为细胞工厂的高通量、全景式表型检测与筛选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还将推动"单细胞精度的光谱表型组-功能基因组"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大数据类型,服务于"数据科学"驱动下的合成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2.
赵西顺 《青海科技》2006,13(5):50-51
本文针对铝电解生产中大组生产方式转变为工区的生产方式后,原有的语音报警模式无法满足现有生产的实际,提出了网络化的改造方案,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沈阳浑南70%低地板轻轨底架钢结构为例,从组对方法、反变形调整、单件放长、焊接顺序、火焰调修五个方面,分析探讨低地板不锈钢立体弧焊结构的变形与控制,并通过实际数据验证,证明控制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其它类似钢结构的生产制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虎门服装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练地摊—摆街巷—进商场—建工厂”的起步过程,并在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推进作用下,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了相关产业集群。但同时亦面临着一系列的创新压力,如品牌创新、科技创新、营销创新、集群创新等。虎门服装产业集群要做大做强,应认清形势,确定战略;更新观念,明确目标;有效管理,确保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宁  张丽娜 《科教文汇》2012,(27):12-13
人类的发展史即是人类劳动的发展史,劳动是人类的本质,而机器作为技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亦是开发技术标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技、劳动力和机器的形式和性质不断变化。大量的"无人工厂"的出现似乎表明机器已经可以代替人的劳动了,而它所带来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解读和审视。本文基于马克思关于劳动与机器的经典论述,梳理其劳动观、机器观,试图帮助人们重新审视当今日益复杂的技术现象。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6,(19)
代谢组学主要研究受到遗传或环境扰动后生物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来揭示生物体的代谢特征,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后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及微生物细胞工厂的构建理念促进了代谢组学在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生物代谢组学在微生物表型分类、新基因功能、代谢途径、代谢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服装结构设计主要是研究人体与服装的关系,它以人为本,注重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与人体工学、服装材料学、服装美学、服装工艺学、生产实践等有密切关系。在服装结构设计中不只是单纯地绘制服装结构图,而是把款式、材料、服装工艺三者进行融汇贯通。  相似文献   

18.
言守义 《知识窗》2008,(3):16-17
德国有人开了一家怪缺商店,专门销售那些不好找的东西。这家小店的主打商品是怪缺类,比如缺少一条腿的裤子,超大和超小的袜子、鞋子,特体服装、超胖服装等;除此之外,商店还为破损的商品配套补缺。要是您的新衣服少只袖子,袜子少了一只,在这家怪缺商店都能补齐;店主还提供配置服务,店中有一个怪缺商品登记簿,能替顾客办到的就千方百计采购供应,采购不到就代客人设计配置,并找工厂加工制作。  相似文献   

19.
正听,轰隆隆……轰隆隆……人类的工厂总是这么嘈杂。工厂里面的工人汗如雨下,辛勤工作,用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双手为我们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一一食物、药品、服装……可是你知道吗?世界上还存在着一种工厂,安静得让你听不见声音;世界上还存在着一群工人,个头小得让你看不见。它们就是一群经过人类改造的小小的细菌,它们也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现在请允许我隆重地为你介绍其中最著名最优秀的工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20.
曾艳  赵心刚  周桔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1):1211-1217
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实现化学品的生物合成,从而为摆脱石油资源依赖提供了可能。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微生物细胞工厂生产化学品的能力,创造的新菌种、新工艺可以有效替代传统工艺,显著降低污染,大幅减少能耗,提升传统发酵行业的技术水平。文章对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细胞工厂以及构建多酶分子机器来生产化学品的关键因素和典型案例进行了综述,并对合成生物学技术工业应用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