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送礼均在老师面前有“美言”吉林长春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开学没几天,就拿回家二十多件价格不菲的玩具。家长问其来由,没想到孩子竟然说是班上同学送的,就因为他是班上的班干部,而且班上的其他每一位班干部和他一样,都收到了同学送的很多礼物。学校老师反映:现在学校里为数不少的学生,把“有着一定权力的”班干部当作“笼络”的对象。而且越是年级低的学生越是看重与班干部的关系,有好吃的想着给班干部留着,有好玩的也想着送给班干部。“这种现象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了,并不是一两个小学才有向班干部‘送礼’的事。”当有家长听说孩子要给班…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使用班干部方面就有一个成功的经验“没娘的孩子早当家”———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作为一名班主任,挑选“得力干将”做班干部,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但是怎样才能炼就“火眼金睛”去发现“班干部”?班干部最终怎么产生?是由班主任“口谕”,还是“皇帝轮流做”?班主任如何“使用”班干部?这些问题都需要班主任去面对。  相似文献   

3.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能够有“一官半职”,其目的是想让孩子平时多帮老师做做事,协助老师管理班级,锻炼孩子的能力。可班级的“官位”毕竟有限,由于僧多粥少,“跑官”就潜流涌动。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一是使有些孩子觉得不公平。如果班主任是为了锻炼所有孩子的能力,而采取轮流当班干部的做法,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接受的,大多数家长也能理解。但是,如果这中间因为某个学生的家长位高、权重,或者送的礼多,而当上班干部,哪怕是临时增设的并没有多大“权力”的虚职,也会让那些在“台上”的班干部感到不…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在微博上对我国小学班干部制度提出质疑,认为其存在三大问题,建议学校让所有孩子都能平等地成长。不少人认为郑的观点虽然太过激烈,但也有可取之处,确实应该尽可能消除班干部的“官味”,让孩子树立当班干部是“服务”而非“管理”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05,(10):50-51
记近日在福建永安、连城等地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地方中小学班主任迫于关系压力,给有背景的学生安插各种班干部头衔,导致班干部严重“超编”,引发各种后果。有关人士呼吁,家长不应助推孩子的“官本位”崇拜,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6.
王元安 《山东教育》2002,(34):15-15
近年来,一些小学校园刮起了学生家长为孩子“跑官”、“要官”之风。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通过各种方式和关系,请求老师为孩子在班内安排个“一官半职”,致使有些老师不得不挖空心思,在常设的班干部之外,增设名目繁多的“官衔”,如管花的“花官”,管水的“水官”,管桌凳的“桌凳官”等等。为什么让自己的孩子当“官”呢?一些家长振振有词:“当班干部可以培养、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律性、自尊心。”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让孩子担任班干部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达到这种目的,但这无形中也培养了一些“小官迷”,…  相似文献   

7.
对于每一个经历过学校生活的人来说,想必一定不会对这个过程陌生:刚迈入小学校门第一天,几个孩子就被班主任指定为班干部,之后这些班干部很可能就一直担任着这些职务直到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后,很多班主任会从小学里当过班干部的学生中挑选几位担任班干部。有些班主任可能会采取民主选举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选班干部,这时那些踊跃上台演讲的往往是小学时当过班干部的学生,在他们的演讲辞中一般少不了这样一句:“本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担任某某班干部,因此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请大家投我一票吧!”这句话的分量可非同小可,那些从未…  相似文献   

8.
《家长》2009,(6):6-6
近来,广州妈妈网和3G门户网分别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名为“你的孩子当‘官’了吗?”调查内容如下: 上了小学,孩子算是真正开始了学业之路,同时进入到严谨的学校管理制度当中。其中,有的孩子会当班干部、校干部,用大人世俗的话说,就是当了“官”。  相似文献   

9.
《广西教育》2012,(48):30-30
近期,诸如“人人都是班干部”“班干部轮流做”等新闻屡见报端,舆论对此褒贬不一,争议不断。 中小学要不要设立班干部?向来褒贬不一。去年,著名儿童文学家郑渊洁的一奈旧微博再次引发热议。郑渊洁在微博里说,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并列举了汉奸的三个特点:1.为强权效力;2.告密;3.奴役同胞。并呼吁取消该制度,让所有孩子平等成长。针对郑渊洁的言论,不少人予以反击,认为其“言论过激”。  相似文献   

10.
相信大家在班级管理中,都会遇到一个相同的难题,那就是学生与家长对担任班干部的热情和班干部名额之间的矛盾,也不可避免地打击了一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在班级管理中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呈现为班干部热心班级管理,部分学生“置身事外”,对班级管理被动冷淡,“剃头担子一头热”的现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班长要辞职     
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已很强烈,此时他们对班干部的认知已经比较成熟。做班干部吃力不讨好,做“差班”的班干部更是苦不堪言,因此愿意做“差班”的班长已属不易,至少说明其责任心强。他要是辞职,一定有不堪忍受的缘由,班主任此时要做的就是理性和智慧的引导,惟其如此,他才能收回辞呈,理智和勇敢地继续扛起肩上的重担。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重庆市7所高职院校的3023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PSS分析法探究学生性别、性格、年级、专业、是否担任班干部等因素对课程认知、教学环境、课堂互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性格、是否担任班干部、年级与“课程态度”有显著性关系;性别、是否担任班干部与“环境差异”,性格与“教学工具”,所有控制变量与“教学环境”有显著性关系;性别、性格、是否担任班干部、专业与“教学设计”,性别、年级与“课程类型”,性别、性格、专业与“互动时间”,性别、性格、是否担任班干部、专业与“互动表现”、“互动关系”均有显著性关系。文章认为,应从师生角色转变、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设计、教学绩效考评指标构建、教学环境管理等多方面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相似文献   

13.
如何结合现代教育形势的需要和学校、班级工作的实际情况,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以下是笔者的探索和尝试。家长参加班会我班实行班干部轮流“执政”制度,人人都有一个班干部职位,大家都有机会品尝当班长的甘苦。为了强化学生的“班长意识”,提高开展班级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把家长请进课堂,让他们参加自己子女的就职演说班会,使他们有机会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孩子,切实了解孩子的工作水平、处事能力和内心世界,并帮助孩子不断提高。一位同学在就职演说中详细地介绍了自己任期的工作计划、目标和要求,讲得头头是道,他妈妈在下面高兴地说:“我…  相似文献   

14.
班干部是学校教育生活中的重要存在。成为班干部并非仅仅源自个体天然特质,还可能源自所在班级组织和师生之间所构建的文化结构。三个典型案例的班干部成长叙事探究,凸显了组织中的“关键事件”是如何催生班干部,而班主任又是如何通过“契机识别”“日常生活的任务分解”“运用主体间性”这三步机制对班干部进行精准施教的,从方法论层面探讨了学校立德树人的实践方略。  相似文献   

15.
时下,教师子女、社会上大小官员的孩子鲜有不当“班干部”的,而“大款”的子女也渐渐出现在这一行列中,越来越严重的“跑官”“卖官”现象在校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中午,儿子从学校回来,满面春风。他主动淘米、洗菜后,我疑惑地问:“考了第一名?”“不,我当上了组长!”我和妻自然高兴孩子被“提拔”,孩子平时言谈中是多么羡慕他们的班长、组长,如今孩子走上了“领导岗位”,说明这个调皮王在进步,已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晚上,我打电话向老师了解情况,其实是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栽培”,并告诉老师孩子今天的表现。老师接到电话后万分激动,说这次孩子当的是三组组长,负责12个同学的作业本收发、清洁卫生等工作。要是早知道我的孩子有这么大的积极性,该让他当更大的班干部……我问孩子当这个小“官”高…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把班干部比作教师的左右手,可见班干部的重要性。但如何培养出优秀的班干部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认为培养班干部首先得从思想观念上人手,适当加以技术指导,因此,本文在对培养我班班长黎某进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独特的班干部培养方法——三步“洗脑法”。三步“洗脑法”,步步为进,使你的班干部“愿意干、想干、想干好、能干好”,从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干部。  相似文献   

18.
我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地区三好学生。孩子到外地念高中, 我去学校了解他的情况。老师说: “你的孩子生活能够自理,学习能够自主,纪律能够自律,道德能够自觉, 根本用不着你大老远跑来过问他。”我的孩子为什么能获得老师如此好评呢?我想,主要得益于我家的民主教育。  相似文献   

19.
何卫东  王岚 《家长》2009,(6):11-14
班干部竞选永远是学生的热门话题,孩子都希望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家长也期望孩子当班干部得到锻炼,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如愿。竞选班干部当选了该怎么做?落选了又该怎么办?在这几年中,我们的双胞胎儿子健健、康康,他们参与了班级的每一次班干部竞选。这其中有成功后的喜悦,  相似文献   

20.
1.班干部产生要由“班主任指派型”向“竞选型”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常由班主任指定的几个班干部说了算,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班干部产生“职务光环”,久而久之便懈怠了工作,甚至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确定班干部的做法显然有悖于新课改理念。为使班干部在学习、纪律等各方面严于律已,应采用班干部“竞选”机制,班中所有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