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不容忽视的“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致使目标、目的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挫折普遍存在,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挫折也具有偶然性,即挫折随时可能产生,难以预料。  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人生道路,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从挫折与坎坷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认识挫折、战胜挫折,是任何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心理素质。一、“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孕育着成功”。挫折能够增长人的聪明才智,激发人的进取精神,磨砺人的意志。人在…  相似文献   

2.
提起“挫折教育”,大家也许都不会陌生。有些人认为,现在的学生从小就养尊处优,吃的苦少,抗挫折能力差,所以有必要对其实施“挫折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然而本人认为,所谓“挫折教育”毕竟是一种新的提法,如要实施,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论证,看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究竟如何。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教育负责。下面,我们就对“挫折教育”进行一番仔细审视:  相似文献   

3.
杜健泂 《教育与职业》2012,(15):183-18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却越来越弱,这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敲响了警钟。文章在国内外高校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的基础上,从挫折及挫折教育的含义界定入手,深入分析了各种挫折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总结出学校、家庭、社会及大学生主体的多主体多角度的大学生挫折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于洪 《山东教育》2005,(10):61-62
挫折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人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近年来,一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主张要加强“挫折教育”。有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舆论里充满了“挫折教育”的呼声,  相似文献   

5.
那天最后一节是班会课,按照学校的安排,这一次的班会主题是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课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搜集了古今中外大量名人抗挫折的事例和大量的名言警句,我觉得这样一定能给学生们上一堂丰富而有意义的“耐挫折教育”课了。  相似文献   

6.
吴非 《语文新圃》2009,(10):1-1
现在,很多老师在工作一二十年后,开始注意到:教育的特征是“慢”,教育是“慢”的事业。“慢教育”的概念已被更多的人接受了。  相似文献   

7.
对中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耐挫折”教育要本着针对性,激励性,渐进性的原则进行,进行“耐挫折”教育,观念更新的是前提,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阵地,课堂教育是切入点,学会战胜挫折是目的。  相似文献   

8.
对中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耐挫折”教育要本着针对性、激励性、渐进性的原则进行。进行“耐挫折”教育,观念更新是前提;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阵地;课堂教育是切入点;学会战胜挫折是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金玲 《家长》2008,(12):22-23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其含义是幼时很少遭受挫折的人,长大后往往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而深感痛苦。在德国,这一观点比较深入人心,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因而形成了富有德国特色的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户东启  杨帆 《教育探索》2008,(12):128-129
挫折教育作为以提高青少年挫折承受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一直以来深受重视,但由于其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误区,如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失败教育”、“痛苦教育”和“速成教育”等,致使挫折教育的实施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使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青少年的挫折承受力,走出挫折教育的误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挫折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兴起并盛行 ,其核心是通过对青少年进行自觉磨练、刻苦锻炼的教育 ,培养他们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这是一种崭新的德育理论和德育模式。在我国 ,“挫折教育”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家庭、社会乃至学校对青少年一味地“爱护”、迁就 ,就是批评也是极其婉转的 ,深怕学生受不了。因此 ,学生很少尝过挫折的滋味和失败的痛苦。假如他们将来走上社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就会无法承受 ,从而怨天尤人 ,甚至自暴自弃 ,一蹶不振。这样的人如何能参与未来的竞争呢?因此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  相似文献   

12.
“挫折教育”与“挫折承受力教育”诘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时下,人们出于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热切关注,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有关“挫折教育”的提法不时见诸报端,在教育行政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偶有附议引用。本人认为,“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挫折。所谓挫折,按照《心理学词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出版)的解释,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有时仅指阻碍个体动机活动的客观情境”。台湾学者张春兴表述为:“所谓挫折,有…  相似文献   

13.
“挫折教育”又称淬砺教育。淬砺(cuili)是指制造刀剑必需淬火和磨砺,以增加锋度和硬度,常比喻人的刻苦锻炼。“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我国当前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大多是正面教育,即直接提出理想人格进行教育。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4.
季晓鸣 《考试周刊》2013,(82):191-192
作者阐述了幼儿挫折教育的含义和必要性.并对如何加强幼儿挫折教育提出了建议,旨在促使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扫除障碍,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培养环境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人在年少时如果不曾受到批评,那他将来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而人在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因此“批评”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在初级教育中。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与"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提高挫折承受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剖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探讨了调适和化解大学生“挫折心理”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试论挫折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对挫折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强调挫折教育是目前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同时对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对由挫折教育可能引发的心理障碍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预防措施。作提出了“挫折阈限”这一新概念,为广大教育工作今后落实挫折教育提供了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我注意到北大教授郑也夫在《南方周末》上的一篇谈素质教育的文章。郑教授从语义的角度进行了周密的辨析,指出“素质”这个词在众多权威词典中的含义都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它与“天赋”“天资”“禀赋”是同义词。因此,如果说“天赋教育”“天资教育”“禀赋教育”在语义上是不通的,那么“素质教育”的说法也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快乐教育、赏识教育展示着它们美好一面的时候,我们渐渐发现,不少学生害怕困难、害怕挫折,有的甚至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受挫力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有人认为让学生多吃苦就是挫折教育,于是送学生去参加各种吃苦夏令营或者人为地给学生制造一些困难、挫折。由于在挫折后没有给学生及时引导,屡屡受挫并没有令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得以提高。其实,提高学生的耐挫力需要“挫折”情境。  相似文献   

20.
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的恢复能力的教育。本文针对大中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