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是一种非常个体化的活动。每个个体生命面对茫茫宇宙,面对丰富多彩的人生和短暂的生命历程时,必然会产生个性化的体验、思考和感悟,作文正是这样一种心理写照。所以,作文应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宣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写作,在其本真意义上,应该是一种私人活动。一个生命个体面对茫茫宇宙,面对烦恼人生,他不能不去体验、感悟和思考,这是一种充满痛苦和欢娱的心灵历程,文章正是对这种生命历程的记录。正如专家所说:“人为什么要写?因为他想弄清楚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是谁在写?一个有生命感觉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在写。写什么?写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怎么写?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可中学生的作文情形又如何呢?如果说写作是一种私人活动,那么,中学生作文更多的则是一种集体操练,这种情形基本上排斥个人的体验。学生作文时往往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要迎合阅卷人的…  相似文献   

3.
作 文 是 一 种非 常 个 体 化 的 活 动。每个个体生命面对茫茫宇宙、面 对 丰 富多 彩 的 人 生 和 短暂 的 生 命 历程必然会 产生自己的体验、思考 和感悟,作文正是这样一种心理写照。所以作文应该是作者思想感情 的真实流露、宣泄,是生命的一种表 现形式,是一种精神的个性创造。它 是学生内心 情感的冲动,是心智的 反映,是人格内涵的体现。 然而,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在僵化的评 价模式的钳制下,学生 作文大都已 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 不相干的东 西,没有了质朴自然,没有了生命 的活力和热情,更谈不 上创意。 下面 请 看 一 篇 初 一…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生命活动的体现。面对新课程改革,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展现真实个性。  相似文献   

5.
面对当前中学生作文表现出的种种“顽疾”,“绿色作文”如一阵清新之风,让假、大、套、空等作文自感汗颜.“绿色作文”倡导“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生命:写真实生活,展生命轨迹”与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表现自然纯真的我,可谓是不谋而合.可以说日记是彰显学生“原生态”,即绿色作文的一种写作样式.但日记该怎样让作文表现出“原生态的自我”,让学生作文既快又好地向“绿色作文”靠近呢?我想: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以自己的形式演绎着生命活动,注入生命活力的作品才是优秀作品,优秀作品则是作者生命的延续,写作就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学生的作文也是一种生命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生命主体积极参与写作.作文就是一种生命活动的体验、记录和诠释.  相似文献   

7.
钟世华 《初中生》2013,(17):4-6
我常常想,作文是生命的一种绽放(当然前提是说真话、抒真情),作文与生命同在,生命与作文同行。就问题看问题,似乎处处是问题,处处是大问题,以至于足以让我们方寸大乱。而如果我们将作文的许多问题当作生命的问题,将作文的许多现象上升到生命的高度,看待作文的眼里始终有生命、有人,就会让我们对作文多几分理解,多几分  相似文献   

8.
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必须循于生命,遵循生命的特点和规律,在生命的对话与交流中,通过生命的体验,而达于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就学生而言,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生活姿态,它既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个性的一种展现。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作文应当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真实的生命去拥抱作文,让心灵与作文之间亲密无间。为此教师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激励学生主动地发现、想象、探索,在开放中生成,领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绚丽风光。  相似文献   

10.
绿色作文的写作,是体验生命,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作文应该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它与人的心灵、情感有着最真实、朴素的联系。绿色作文的教学应当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使人的生命像田野的草木一般享受阳光雨露,生机勃发,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1.
面对大自然,面对动物世界,热爱生命的人,善视生命的人,会从中悟出许多生活的哲理。我们从中外浩如烟海的名著中选取了一组有关动物理性思考的片断,献给善于思索,积极探索作文成功之路的中学生们。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小学生作文需要革命,因为它是一种不正常的写作:本来应当以“生命的表达和交流”为原点的作文.被完全异化为让学生遵照老师的指令,去说一些言不由衷,只是为了讨别人喜欢,以求获取高分的空话、套话、假话。作文成了一种与儿童生命状态完全剥离的“技术活儿”。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莫大悲哀。  相似文献   

13.
子国华 《阅读与鉴赏》2009,(6):51-51,53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尤其是面对开放型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谁有创新意识,谁就能取胜。要写出创新、个性的作文,就要打破框框,争取笔墨自由,也就是写作内容广泛,文章形式开放,不受约束。作文创新可以从下列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作文命题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指挥棒,也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风向标。1999年以来,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全新的作文命题形式闪亮登场,七年来,话题作文已经逐步成长成熟,成为高考作文考试的主流。尽管各地考生、家长、教师、学者专家乃至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但值得欣慰的是话题作文命题内在潜伏着生命化的取向,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一脉相通。笔者粗略梳理了1999以来高考话题作文生命化取向的运动轨迹,即对生命隐喻的解读(生命是什么)、对生命状态的反思(生命怎么样)、对生命厚度的体悟(生命将如何),并简要阐述了生命化取向对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写作教学及2007年高考作文备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作文的生命     
潘敏健 《文教资料》2006,(35):117-118
作文课上我们常常见到学生捧着脑壳、咬着笔头的现象,他们面对老师的作文题苦思冥想,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凑。也有学生早有准备,拿出作文选按图索骥,生搬硬套。这样,一篇篇毫无生气的作文就产生了。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生的作文是老师逼出来的,是老师逼死了学生的作文,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是有生命力作文,怎样让作文焕发生命的光彩呢?笔者认为,作文的生命源于生活,成于情感,长于个性。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作文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生活正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是习惯于给出…  相似文献   

16.
李为少 《河北教育》2009,(10):41-42
《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专稿《关注中小学生作文》中提及在一次和中学生的交流会上,记者问在座的20多名同学:“谁在作文中写过假话?”,几乎所有同学都举起了手。在某市举行的一次中学生作文比赛中,经过层层选拔的作文高手,面对《感受生命》的作文题,不少人都编造了亲人身患绝症与家人生离死别的故事,让阅卷老师颇多感慨。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话题作文的生命,面对“开放性”的话题作文,谁最有创新意识,能写出创意文章,谁就能取胜。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从作文的审题、选材、立意、构思四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和写作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个性化作文”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倾诉与表达.更是一种生命的创生和超越.是一种“凭借文字的个性生长”。儿童个性化作文要“描述儿童自己眼中的世界”,要“表达儿童自己独特的体验”,要“捕捉生存世界的细微变化”.要“鼓励儿童有自己的言语方式”.从而实现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写作“生活化”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基于日常生活的一种活动。面对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套路满满”的现状,渗透生活化理念还原写作本真,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并迁移至作文里,通过教师搭建情境支架唤起学生的真实体验与融合创新意识等方式,帮助学生摆脱“套中人”的桎梏,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真情实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科;语文教学应当充满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习作更应是一种充满生命灵性的活动.只有从自己的命运和遭遇出发来感受生活,才有可能获取生活中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碎片";只有交织着自己的情感、个性和对命运的理解的生活的作文,才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作文;只有这样一种生活的、个性作文的写作,才能成为塑造人格的关键性力量,作文才不是无用的,而是成为健全个体心智,完成强健人格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