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自我意象及其特点自我意象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自我意象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评价会影响其学习的自信和行为。心理学家菲因克1962年研究证明 ,学生的自我意识如何与学习成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有积极自我意象的学生学习成绩好 ;相反 ,自我意识消极的学生(如认为自己笨)则会不求上进 ,学业不良。自我意象是人格成长的遥控器 ,你把自己看成哪种类型的人 ,就会不自觉地按照哪种人的“样式”去行事。一个学生如果总把自己看成“低能儿”、“失败者”、“不是学习的材料” ,那在行动…  相似文献   

2.
一、自我意识及其重要性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人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而且能认识自己,例如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的认识活动,情感、意识的认识过程,以及对兴趣、能力、人格等个性特征的认识,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认识自我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自我意识又分成多种形式,例如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表现,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完整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自我作为积极活动的主体、行为的外部特征、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特点、社会道德的自我评价系统等。  相似文献   

3.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生时期是身体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一个阶段,其中自我意识是心理变化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自我意识,是儿童在一定年龄中所产生的对主体的自我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关于人我关系的认识,如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自己同别人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当时所处的情境并体验着当时的情感;能给自己下达各种各样的指令以调适自己的行为;能扮演适合自己的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并保持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举止,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角色理论与师生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果我们认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是人类社会认识的组成部份,如果我们承认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那么我们就应当认真对待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教育社会心理学的体系中,直接而又具体地研究师生关系的首推角色理论。角色理论及其实际应用,对于丰富我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在教学改革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角色理论的基本內容角色及角色规则角色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首创,后经众多的心理学家丰富、发展和应用,而逐渐成形。“角色”概念最初由戏剧中借用引伸而来。米德认为,“角色”是指处于一定地位并按其相应的行为规范行为的人,而非指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更不是指行为本身。一个人获得了  相似文献   

5.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自我意识是主体能力的一种表现,它是人以观念的方式反映现实的那种能力作用于自我本身的意识状态。自我意识表现为“我”这个统一体分解为“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主体的我是认识的主体,客体的我是认识的对象,在个体内形成认识主体和对象之间的矛盾运动,通过这个矛盾运动不断修改自己的认识模式和方法,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活动途径或自我归宿。 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工作。本文仅就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复杂的社会生活进程,要求人们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负责。因此,人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认识自己在事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评价自己的行为的社会意义。”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地位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他们更多地把眼光投向自身,探索、认识、评价自己。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 第一、要求深入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发展。大学生能够对自己在物质的、精神的和社会意义的层次上进行长时间的反思。并同时对自己从现实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而自我教育首先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如何确立自己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 ,一直是大学生讨论和争论的问题 ,同时 ,这一问题也一直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一、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内涵自我评介是一个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态度的统一 ,通常是指一个人按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外在行为和内心活动进行评价估量的活动 ,包括反省自我身心品质和特征 ,判断自我的社会价值 ,确定自己与外在世界关系等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有四种方式 :一种是参照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和行为反应 ,来估价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谈谈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我意识释义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具体说,自我意识包含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自己与自然、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等关系的认识活动。   依据不同的标准,自我意识可有多种类型。   从意识活动的形式来看,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属于认知形式的有: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印象、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统称“自我认知”。属于情绪形式的有: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自傲、责任感、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以体验的形式表…  相似文献   

8.
所谓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特别是对自己的个性品质、内心活动和内心体验的意识反映,它充分表现在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之中,表现在对自己的感知动作、行为方式、动机兴趣、情感意识、能力性格的认识等方面,所有这些最终将集中表现在评价别人与自我评价能力,独立性和自制为上面。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三个序列。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由于自我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与以往也有很大的不同。对此,应充分引起我们的注意并研究其对策…  相似文献   

9.
荣辱观是一个人对待荣誉和耻辱的基本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反映,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包含主、客观两方面意义。客观方面是指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给予的公认和奖励或者否定和谴责;主观方面是指个人对社会客观评价的自我意识,是人们具有是非感的一种表现,其实质上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感受。  相似文献   

10.
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笔者经实验研究,初步确立了“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自我体验、自我评价与自我激励”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培养操作模式。接受实验的学生在自我意识、自信心、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一、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的培养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知”方面的内容,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某种状态或总体情况的觉察和评价;自我接纳指接受自我,接纳自我。它们是自我意识的萌发点。初中阶段是一个人自我认识发生突变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坦然接纳自我,是健全学…  相似文献   

11.
自我意识是指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态度和自我调节三方面构成的.自我认识是指主观的我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元认知”?美国著名教育家加罗弗罗认为:“元认知是指人所具有的关于他的认识活动的认识和控制,也就是他对自己的认知行为了解了些什么,以及在他认知作业过程中如何调节自己的认知行为。”换句话说,元认知就是主体(人)对其认知行为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和评价、自我监控和调节。简单地讲,元认知就是主体关于自己认知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 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特别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它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 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对个性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大大丰富,从主要是对自己生理特征的认知,逐渐发展为对自己 的社会角色以及心理活动的意识。因此,抓住这个关键期对中班幼儿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是 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和自己、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他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等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他们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他们经常把自己分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力图从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中把握自己、认识自己、要求自己,以追求完善自我。其次,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增强。大学生既能借助一定的社会体系评价自己,又能不完全依赖别人的评价,表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自主…  相似文献   

15.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形式。自我意识是否正确、完善、统一,紧密关联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个体人生价值观的建构,对一个人的活动和未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分化、定型的关键时期,而大学时代又是人的青年时期最重要的阶段,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强烈地在自我认  相似文献   

16.
戚花 《成才之路》2009,(25):4-4
自我意识又称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魁自我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态的认识的总和,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等。研究表明。自我意识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和行为的坚持性;二是影响个体在困难面前的态度;三是影响个体在活动时的情绪;四是影响个体新行为的形成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教师观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既有社会大众对教师的认识和要求,也有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期望,更有教师自己的角色观念。因为这种观念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社会大众和学生的认识和要求,更是教师自己对角色价值信念、职业态度、职业行为的深刻体认,进而形成自我的“教师观  相似文献   

18.
角色,本是戏剧、电影中的一个名词,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按照剧本的要求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自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G·H·米德将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之后,它便富有更加广泛和深刻的涵义。这里的角色不仅仅是指戏剧舞台上的特定人物,而是泛指社会群体中特定身份的个人。教师是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的一名角色。近年来,有的学者从教育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引进了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探讨教师的角色行为和角色规范,为教育理论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社会心理学认为,角色是后天获得的。角色形成是  相似文献   

19.
这就是我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对于刚迈进中学的初一学生而言,是否有着健康的自我形象和不断趋向成熟的自我意识,对其人格形成和心理发展至关重要。本活动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尝试客观地认识自我,引导学生主动认识自己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化,就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便成为一个社会角色。角色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的适当的位置。即社会地位和身份,以及被该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据此,我们把教师角色定义为:教师角色是指在学校中占有教师身份和地位并符合教师行为模式的个人。适应是指个人达到和环境保持和谐关系的过程和结果。适应良好的人对所处环境怀有满意和有效能的心理状态。这里,主要是指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认识所处环境,恰当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按照客观规律,圆满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