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书法受当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经济利益影响,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书法创作的风格与方向,这就形成了特有的“展厅效应”。“展厅效应”引导了审美形式变化,而它所承担的文化内涵也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的内涵,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书法艺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书法创作的本质是一种冲动,是一种表达的需要,也是一种书法理性的思考.只有当书法创作者具有创作意识、审美意识、创作热情、文化修养,以及在好的创作状态时,书法创作才会有好的开始.而书法创新是书法创作的进一步升华,只有当书法创作者有自己的个性风格,在书法创作中不流俗,不媚俗,不庸俗,能够积极汲取书法历史中的有益养分,才有可能进行书法创新.  相似文献   

3.
古代文人书法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传统流派,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文化价值。然而,在当代书法创作中,古代文人书法的元素和风格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针对这一问题,探讨当代书法创作中存在的古代文人书法缺失现象,提出加强古代文人书法传承和融合、增强当代书法创作的审美教育和文化自觉等解决方法。同时,分析当代书法艺术家采用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法,以及如何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艺术书法是书法的主体形态。书法线条是构成艺术书法之美的主要元素,草书是艺术书法的代表,艺术书法首先要养"眼"悦"耳",宗旨是养心。书法文化是书法的价值取向。汉字的表意功能是文化书法生存的基础,文化书法是汉字的文化性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缺乏理想情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化书法作品,传之不远。实用书法是书法生存的根基,艺术书法的主体地位长期存在,文化书法数量虽少但作用巨大,艺术转身文化是亮丽的、痛苦的、艰难的,多元书法并存最终归于文化书法。  相似文献   

5.
甘志斗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1):114-115,7
本文讨论了现代书法创作中的两大课题:如何看待“观念”和“技巧”。认为理性的思辩需要把传统的、当代的文化形态纳入现代书法创作的视野。如果把现代书法形态看作一种观念.就需要打破具体样式.对资源重新粘合。  相似文献   

6.
从地域文化视角观照,白马湖作家群的崛起,既是一种与"五四"启蒙语境有关的文学现象,更是一种区域文化原型影响下的文化现象。浙东文化与白马湖作家群创作风格之生成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浙东文化的"刚性"特征对白马湖作家群"为人生"立场的形成,浙东文化"经世致用"的特性对白马湖作家群"平民启蒙主义"理念的生成,浙东文化的另一面"超脱空灵"特征对白马湖作家群"人生艺术化"的追求,浙东文化"开拓创新"的特征对白马湖作家群的散文创作"创新"的特征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著行 《学周刊C版》2019,(7):162-162
中国书法是以文字为创作内容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门类中非常少有,也是中华"四大国粹"之一,书法进课堂体现了国家重视书法教育的理念。青少年通过对书法的学习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储明珠 《成才之路》2014,(14):71-71
书法是一门有着群众基础的古老的东方艺术。随着创新思维和创新观念的日益更新,近几年来我国的书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书法作品的创作方面和艺术思想方面有了重要的进步和提升。现代书法的表现由对过去书法技巧的掌握渐渐转变为对书法作品创作意识和思想的把握。随着书法作品思想和内容的丰富,书法欣赏也成为了一项高要求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9.
创作感悟     
书法创作线条的生命不仅仅靠技法的熟练,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滋养,这往往说的就是字外功的体现。 书法创作的谋篇布局要有全方位的大思维,这就是艺术的高度,任何机械式的摆布只会陷入僵硬。  相似文献   

10.
"有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基本方式,"无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在书法创作上两种方式缺一不可,两者无法分开,没有"有意于佳",书法创作无规律可循,没有"无意于佳"无法涵盖另书法这门特殊艺术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南齐王僧虔提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作为书法关学范畴体系而确立。文章论述当代书法关学范畴神采与形质研究成果,分析了当代书法美学研究从个别范畴的微观研究走向宏观体系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在“神采与形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当代书法的审美评价体系,使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折射出当代社会多元的文化气息,给当代书法艺术创作注入新的活力,避免古代书法理论与当代书法实践相脱节,促进中国书法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审美架构中核心地位的形成是文化长期选择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及审美取向上的原因,又有人文、历史、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参与。其中,书法艺术的“表情”效用、实用性以及传统书法主流创作群体的身份特殊性是最主要的原因,三者的结合扩大了书法的文化影响力,促成了书法的核心美学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书法中的“功”和“性”与“意象”,从书法创作的整体意义上说,是局部与大局的关系,它们是一个融合贯通的整体。就里论述的“功”是特指书法中的用笔功力;“性”则指作者在书法创作中所流露的学识修养。书法“意象”,是作者创作中主观之“意”和作者情感所依托的客观形象即艺术之“象”的和谐统一。功”和“性”蕴涵在“意象”中并贯穿于书法创作的全过程,它的强弱影响到书法作品最终的艺术品质。如果说“意象”是书法创作前行为的思想动力和艺术形态的显现,那“功”和“性”则是书法“意象”之美在艺术表现上的强化和升华:是技巧和情感在作品中的再现和流露。  相似文献   

14.
书写内容与书法艺术创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首先,内容影响主体创作心理,使作品具有个性品质;其次,书法作品能够能动地反映文字语境和主体的精神气质,两者的相互生发使文境在书风催化下进一步凸显艺术的旨趣;最后,契合主体心理与精神的书写内容对书法家构建个性书法风格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严军现象,是书法走向专业化、走向艺术本位过程中一个特殊现象,是书法热——大众审美的一段历史记忆。考察金华当代书法,名家辈出,名作纷呈,上世纪应均魏体、陈尧山隶书、毕民望金文,一派高古,到金鉴才、李章庸们的秀雅,完成了一次历史的转换,严军质朴而个性突出的书法处乎期间,却是那个时代民间书法"雅化"过程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对严军书法和篆刻的本体解读和风格史意义的把握,是读解当代金华的书法文化和梳理金华书法历史发展脉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的点睛之笔。一方面学校文化注重传承创新,长期实践中提炼出"书香养慧,翰墨润灵"的优良文化基因,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用书香凝聚心智;另一方面学校文化的建设需要持之以恒,才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书法是一种表现心灵情感的视觉艺术,它蕴含着创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和审美感觉,所以古人就有"书为心画"的说法,在书法学习的精神"境界"以及"技进乎道"的过程中,"心画"思想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书法由实用性转向艺术性,由于人们审美需求品位的不断求变,各种书法赛事、展览的评审也倾向于追求展厅效应。因此,当代草书创作的审美取向,也表现为追求作品的整体视觉效果,即视觉冲击力,主要体现在抒发情性、我心写我草,重视形式、适度增强形式感,布局空间、章法强化对比度,心仪万象、态势生动多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襄樊市拥有丰厚的书法艺术文化,书法影响着襄樊城市形象塑造。书法作为景观组成元素对塑造襄樊城市整体形象、打造襄樊城市标识、开发设计襄樊城市旅游、营造襄樊古城商业营销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书法景观建设是弘扬和设计襄樊城市形象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与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