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要求,也是促进教育正义、保障公民教育权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将群体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目标,切实解决弱势群体在义务教育中所面临 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应通过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加大对教育弱势群体的精准帮扶,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群体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节选自吉林省省长王儒林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突出工作重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各地要按照部署,把握时间节点,强化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实施,确保按时实现目标。重点要加快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统筹学校规划布局、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要着力解决好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省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安徽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在3年内基本解决市、县城区内的择校问题,实现城区中小学校相对均衡。教育、财政等部门立足于构建教育公平,在资源配置上向薄弱学校和薄弱地区倾斜,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重点定位于困难群体。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涉及到教育的民主与公平。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既是义务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缩小教育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制度建设是关键,法律保障体系构建是重点。近年来,我国在加强、促进贫困地区和农村教育发展方面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进一步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却和现实要求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5.
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受到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该文件的基本精神就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基础。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经历了初步均衡、基本均衡,已经进入优质均衡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教育发展战略的调整、基础教育自身的发展以及教育价值取向的演变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动因。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坚持社会发展与个人需求相结合、坚持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相结合,是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7.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且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在2010年1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该文件的基本精神就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2006,(7):62-63
日前,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到安徽视察科技教育工作,并就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试点等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关于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陈至立要求各地学习铜陵的理念、经验和做法,大力推进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尽快解决择校问题,确保社会主义教育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切实推进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而在今年"两会"上,入学、入托问题仍然作为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摆在代表、委员们的案头上,同时提出将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由此可见,努力促进城乡各级教育均衡发展仍是一个时期内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而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受到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该文件的基本精神就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政策和基本要求.是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自2007年成立以后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将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围绕这个主题.几年来,我们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在较短时间内缩小了辖区东西部学校之间的差距,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教育权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公民基本教育权利平等的保障。义务教育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质量的差距上,实现义务教育均衡重在推进质量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应然要求,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正义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县域范围内基本实现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发展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教育群体均衡成为教育公平发展的新任务。基于此,应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扶持体系,重点帮扶义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以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群体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之后,义务教育供求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未来一段时期城乡义务教育面临着不同的供求矛盾,如何应对义务教育供求矛盾的转变是当前我国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供求矛盾的三种表现形式,并提出促进义务教育供求均衡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均等,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首先解决的是让孩子有学上的问题。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关注的是让孩子接受什么质量的教育,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追求的是教育质量的问题。这就从法律的角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国民受教育基本权力,为大家,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公平、平等的竞争起点。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于2006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后,旗帜鲜明地将义务教育工作重点转到推进均衡发展方面,通过修订《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法和城乡一体化的办学标准等,形成了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山西省进一步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战略重点,采取五条重大措施全力推进。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实现了从权利平等到资源均衡的转变,正在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优质均衡是优质和均衡的结合,是在资源均衡基础上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旨在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质量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个方面,教育质量均衡也因此包括教育输入的质量均衡、教育过程的质量均衡和教育结果的质量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底线均衡基础上的差异均衡,其发展是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是基本质量标准基础上的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基本质量标准与多元特色发展结合起来,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的变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而教育公平的重点在于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追求的新境界。然而,有些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实践当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片面地认为  相似文献   

20.
《海南教育》2013,(6):28-29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而教育公平的重点在于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追求的新境界。然而,有些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实践当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片面地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