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徵”、“征”、“祉”是中文里的三个汉字。其字音分别为:“徵”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一为“zhi”,一为“zheng”;“征”与“祉”均为单音字,都只有一种读音,前者读成“zheng”,后者读成“zhi”。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本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使学困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才能形成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课堂,从而使学困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能力变强。  相似文献   

3.
以“满堂灌”、“填鸭式”为代表的传统教法,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有悖于语文素质教育。教法改革,应立足于学生学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实行“教法学法化”。教师应当从讲台上“走”下来,变“教师爷”为“学长”,变“范文”为“例子”,变“教完了”为“教会了”,变“平面教学”为“立体教学”。  相似文献   

4.
物理实验教师中,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研究性实验”、变“传统性实验”为“数字化信息实验”、变“指令性实验”为“指导性实验”、变“生产、生活工具或玩具”为“教学用具”、变“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变“校内实验”为“校外实验”,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5.
郭谊 《科技文萃》2001,1(6):189
正”字,造型方方正正。组词时,只要词头罩上一个“正”字,便意义不凡。如人以“正大”为高尚,物以“正品”为质高,事以“正义”得人心,学说以“正确”为真理,精神以“正气”为脊梁,就连乘车坐船也以“正点”到达为吉顺。至于“正史”、“正位”、“正宗”、“正统”,无不因“正”而“尊”。  相似文献   

6.
“三段七步”读思写整合教学模式为有效进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思路。研究认为,在写作任务的驱动下,以“思”贯通“读”和“写”,优化设计读前、读中、读后、构思、写前、写中和写后活动,通过导读预测、目标阅读、思路探究、写作构思、技巧学练、初稿写作、习作评改等七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写作质量提升。建议教师做到为“写”而“读”,以“读”促“写”,为写作搭建支架;为“写”而“思”,以“评”促“写”,促写作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7.
传统《诗经》分类,二“南”归入“国风”。宋人疑经,以为孔子时代无“国风”之名,只有乐名“南”、“雅”、“颂”;于是倡“南”独立于“风”外之说,自宋至今未有定论。本文辨说“南”与“风”为同音假借,“南”就是“风”,记乐时代用“南”,说诗时代用“风”。在诗教传承中“南”演化为“风”,在音乐传承中“南”又派生出“乱”、“盐”、“艳”等音乐名词。  相似文献   

8.
快乐学历史,轻松促创新。新课标下的历史课应该“活”起来,应该让学生变“静”为“动”,变“练”为“用”,变“学”为“玩”,让学生“悟”在其中,“获”在其中,“乐”在其中,这样的合作、探究,才能让学生领悟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校始终以教科研促学校发展为主线,确立了“学研并重,先学后研,研教结合”的工作思路。采取“追名师”、“推骨干”、“促教师”的工作策略。厚积薄发,通过活动带动让教师“校内红”,竞赛拉动让教师“校外香”,为实现教师“出色”、学校“出名”、学生“出众”的学校总体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程颢、程赜所创立的理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其中以“理”为本体、为核心而建立的理学体系,“真知必行”、“知行相合”的知行观,“万物有对”、“动静相因”、“动静不离”“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中庸之道”、“大中之道”的中道观,“理”与“欲”、“义”与“利”相互关系的理欲观、义利观。以食为本,轻赋宽役,使民有时,仁政德治,规过养德,读书明理,因材施教,去疑求新,贵在自得等思想观点,都是很有价值的思想,我们应当合理地去取,为建设现代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1.
刘宗运 《陕西教育》2005,(1):30-30,32
要实现自主学习,教与学的观念必须转变。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在课堂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和组织者,要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得到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辛”的古文字字形及一些文献、文物进行了分析,认为“辛”字当为“梓”的本字,其本义为梓树。后会意为辛苦、冠饰义,“新”、“辟”、“童”、“妾”、“龙”、“凤”诸字古文字字形从“辛”,恰好诠释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安沙沙 《语文知识》2009,(3):90-91,93
“窃”、“盗”、“偷”是表示“偷盗,盗窃”义的一组同义词,先秦口语一般用“窃”、“盗”,以“窃”为多;两汉时期“窃”、“盗”、“偷”三者同时使用,“盗”占优势;魏晋时期“偷”的使用超过其余两者,并沿用至今。“窃”、“盗”、“偷”的历时更替,反映了这组常用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考定甲骨文“匕”为“臂”之初文,并对“比”、“皆”、“并”诸字作了补充说解,特别是对长期存在的甲骨文“比”、“从”混淆不分的问题作了分析,即“从”从二人,义为“随从”,“比”从二匕(臂)·义为“偕”,即“偕同”,或用作副词,则训“俱”。甲骨文“”从“匕”声,义为“鸟母”·后又称“雌”。甲骨文“ ”、“ ”、“ ”也从“匕”声,与“ ”字音同义近·后来都为“ ”字所兼,三字遂废。  相似文献   

15.
张俊平 《江苏教育》2007,(24):F0002-F0002
无锡市八士中心小学创办于1905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她以“为未来奠基”为办学目标,以“真善美”为校训,以“敬业、精业、踏实、创新”为学校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办学校特色。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无锡市课改实验示范学校”等荣誉。  相似文献   

16.
试析三个不同的"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言事实基础上,将“来”分化为“来1”、“来2”、“来3”,通过考察它们各自在句法及语义上的特征,判定“来1”为“趋向动词”。“来2’为“趋向助词”。“来3”为“词缀”。  相似文献   

1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能力较强、身心健康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教育的高端发展。然而,当下的中国教师却承担着种种沉重负担,忍受着种种巨大压力,遭受着种种严重“病痛”,步履维艰地爬行着,艰难痛苦地支撑着,真可谓是“累并快乐着”、“烦并坚持着”、“痛并幸福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什么会“累”、“烦”、“痛”?“累”、“烦”、“痛”在何处?  相似文献   

18.
“中庸”、“中和”,皆为儒家思想精髓,历来为中华民族所推崇和追求。“中庸”由孔子首倡,但孔子并未就此进行阐释。历代都有关于这两者的不同阐释,“中和”为“人道”,“中庸”为“天道”,两者共同组成了“道”。“中庸”之“中”为“中和”之意,是将“人道”推及到万物,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9.
数字教材是日本信息化战略的产物。在文部科学省指导的“地方教委负责制”运行体制下,日本数字教材构建了“集体学、分组学、个体学”的学习模式,以“对标研发”和“试点反馈”为研发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和“安全健康评价”为评价体系,以“个性化学习数据”为循环系统,以“有识者专家会议”和“公益研究会”为理论抓手,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闭环。日本数字教材在制度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其相关举措亦可提供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校本学习”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其目的在于推动整个学校的发展,并提高学校的学习能力,是属于在“个体学习”、“团队学习”基础上的“组织层学习”。“校本学习”的要点为:“个体学习”是基础,“团队学习”是关键,“实施推广”是重点、“对外传播”求发展。“校本学习”属于“组织层学习”,对外传播则是“校际间的学习”,即是“组织问学习”。建构学校教育模式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一是校长要有建模意识,要有远见卓识;二是要有一个善于学习的、团结合作的核心班子;三是要促进全体教师“内化”,“外化”为具体案例,“物化”为出版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