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叶舒宪撰写的《中国神话哲学》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专著。该书探讨了神话中的哲学蕴含和中国哲学思维模式神话基础问题,其着眼点在于神话思维与哲学思维的渊源关系,以及神话中的哲学胚胎向哲学的发展演化过程。作者强调,神话是人类把握外部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精神状态,是人类精神形态发展整体中的一个部分。神话同人类其他精神形态处于相互联系、渗透、转化的辩证关系之中。人类的精神形态归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广义上讲,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和。狭义上讲,文化特指人类的意识形态精神层面的内容,即关系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范、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等。文化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人类历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文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为了记录发展的、变化的文化,人类需要一种载体,这就是档案。  相似文献   

3.
论编辑与出版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化世界的主要标志是以语言文字等符号构成的,能够存存和传播人类精神创造成果的知识运载系统,而出版活动正是人类文化世界的主要构成方式之一,因此,研究出版结构的优化问题,就有必要研究人类文化世界的缔构者--编辑与出版结构形态的关系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就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反思。那么,文化哲学就应该是对于人类文化现象的逻辑思考,《文化·历史·人》一书在这方面,体现了独到的哲学运思。在作者看来,文化哲学不可能像文化人类学那样去详细考察人的文化发展历史,它应该发挥自己的反思功能去展示自己的独有魅力。作者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展开哲学考察的逻  相似文献   

5.
方舟 《视听纵横》2004,(6):38-39
新闻是富有活力的信息,在人类所有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是最活跃的。人作为社会的人,对新闻信息的关注与分享是与生俱来的精神需求。人类经遇或目睹重大事件的时候,第一反应并不是对这一事件进行历史的记录或进行哲学的思考或艺术的再现,而是通过传播来与人分享,讨论这一事件。传播新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第一位的反应,而哲学、艺术、历史等则是第二位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西方学者似乎喜欢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三段式划分。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提出过人类知识发展的三阶段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的理论体系中蕴涵着人类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美国人类学家摩根也曾把人类社会发展归述为三个时期——蒙昧时代、野蛮的代、文明时代。与此相类,荷兰当代哲学家皮尔森在其《文化战略》中,提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三阶段说——神话的阶段、本体论阶段、功能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胡庆 《大观周刊》2012,(18):286-286
文化是一种生活符号,是民族精神的演绎与传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正是这种悠久的历史文化滋养和鼓舞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注入了活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不仅塑造人、引导人,更能鼓舞人;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儒释道三家的完美结合,它包含了政治、经济、哲学、医学以及个人修养等各个领域,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当前,党中央提出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文化建设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这是重振民族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是相辅相成,互为推动的。从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再到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无不与文化的发展有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一条文化兴国之路。为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开发文化产品,加大文化输出力度,在巩固思想文化阵地的同时,扩大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重塑民族精神和树立我们的民族威望。  相似文献   

8.
贺俊兰 《兰台世界》2005,(10):55-55
档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是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史化的过程中得以再丰富、再发展、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即真实性、历史性和权威性,是民族义化教育的生动素材。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存在的问题以出版价值观为统领的精神文化部分是出版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出版活动中生产和传播文化的方向、路径和实效.①同其他社会子系统一样,出版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在这种社会里,物质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压抑着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本应是体现生命个体价值的人已经被物化了:精神物化为物质,目标外化为手段。这实际上是一幅可怕的图景,但是人们本能地在抗拒着被物化的趋势。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人不断被物化,而且物化程度越来越深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类不断追求精神升华的过程,这个精神升华的过程,依赖着文化的推动。但本应是精神产品的文化也被物质化了。首先是文化本身成为一种商品,书籍、电子出版物、大众传媒便是这种文化商品的…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哲学语境中的现代图书馆文化图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昊青 《图书馆》2011,(4):8-11
在分析图书馆哲学的文化指向基础上,提出图书馆文化图式是指图书馆人及使用者普遍认同的,由图书馆精神、价值取向、伦理规范、图书馆思维以及图书馆制度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方式,或是说一种由人类图书馆思想和文化进程的历史凝结而成的基本文化存在方式/生存样法,并指出现代图书馆文化图式的形成与发展是源于对图书馆哲学的反思性认知,以期为图书馆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学理基础与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延续人类生存的新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当代人类社会的总趋势是在不断离散的基础上整合发展,“文化就是力量”的提出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既竞争又互补的生态关系是宇宙的根本秩序,所谓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与对宇宙秩序同构。本文描述了当代科学与人文、人的内外发展以及社会和不同文明之间生态关系的发展,介绍了当代哲学对生态关系发展的反映。本文把这个为止的人类社会概括为普遍物化的物质社会,而人类社会正在走向普遍“文”化的文化社会,与此相伴的将是物质范式向文化范式转变。“知识就是力量”是物质社会的旗帜和物质范式的口号,“文化就是力量”是文化社会的旗帜和文化范式的口号。人类当前正处在空前危机和空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乌托邦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创新文化呼唤文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文明历史演进到我们生活的21世纪,不仅给地球上的芸芸众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物质文化享受,而且也把地球上的各民族带到了开拓创新的新高峰,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全球性的文化观念和科学技术的革命!各个国家都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能不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以锐意进取的主动精神应对挑战,关键就在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先进文化所凝聚起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档案文化及其价值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继续和创造的过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人类需要档案作为载体使之广泛传播和永久流传。档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历史原始记录,档案的形成与收集、管理与利用。不仅是一类具体的专业工作与社会服务活动。而且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和社会文化现象。深入发掘档案文化蕴涵.系统研究档案对社会文化传承的特殊价值、积极开展档案文化的各种活动,大力发展档案文化。  相似文献   

16.
试论出版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出版文化是人类文化长卷中重要的一页.出版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出版观念,在一定出版观念支配下进行出版实践和由出版实践所创造的出版成果及其影响的总和.出版文化横亘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两大社会范畴,跨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文化领域,涉及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生产方式.出版文化既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传播和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媒介,又是发展人类文化的必要条件;既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7.
“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是王振铎在《编辑学通论》中提出的两个范畴。从提出者对它们的解释和论述来看,前者实际上是指作者、学者、编辑者、读者及其他一些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共同具有的“编辑活动”,后者实际上是把“编辑学”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缔构的科学”。对此,王振铎近几年来的论述又有所发展。笔者不敢苟同,故作此文。 (一) 阅读王振铎关于“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的论述文字,人们就常会面对逻辑上的矛盾与混乱。 例如什么是他所说的“文化”呢?在“文化的构成”这部分中,王振铎指出:“广义的文化,有三层含义:一是自然的文化,……二是社会的文化,……三是精神的文化,即人类思考世界、美化世界、完善自身心智,建构共同的心理状态与文化结构。”而其“在本书中所用的文化一词,通常是指狭义的精神文化,而不是包罗一切的‘大文化’概念”。这很明确,王振铎所说的“文化缔构编辑观”中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而且“精神”前面没有任何修饰语、限定语。他又说:“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曾把世界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客观物质世界,二是主观精神世界,三是人类文化世界。我们借用这个划分方法,而着重从其中的第三世界,即人类文化世界来考察编辑现象。”这  相似文献   

18.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指人类的精神现象和精神产品。20世纪以来,人们常把文化和经济、政治并列使用,对文化作狭义理解具有广泛性的趋势。学术界把中国社会的文化现象大致分为十四类,即科学技术、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政治法律思想和理论、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宗教现象、文学艺术、哲学和社会学说、教育、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公共文化设施及其活动、民间文化等。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7,(6)
新闻文化刍议文/浙江·熊忠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以观念为核心所创造的不同形态的具有价值属性的物质和精神的复合体,它所蕴含的各种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是社会运动的信息内涵,而新闻则是对最新变动的信息的传播,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浓厚的...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解释历史,就是要描绘在世界舞台上出现的人类的热情、天才和活力。”邓小平深入河套、冯玉祥五原誓师,都是河套历史的骄傲。笔者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于红军教授一致认为:一个地区、民族的主流文化,必须和我们国家的兴衰方向一致。中华存,则河套存;河套在,则中华在。只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