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菜地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炭原料(毛竹粉、稻草)、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0.5%、1%干土)对土壤甲烷、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生物质炭相比,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相同添加量的稻草炭的有效性高于毛竹炭;相同原料的生物质炭其添加量越多,温室气体排放量越小;在生物质炭施加初期,对甲烷排放的影响较少,但随着时间推移,影响效果增强,而对氧化亚氮、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正相反;生物质炭对氧化亚氮的影响强度高于甲烷与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稻壳制备生物质碳对水中六价铬的吸附特性.探讨了稻壳生物质炭粒径、投加量、溶液pH值、铬(Ⅵ)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mL 0.20mg/L铬(Ⅵ)溶液中,稻壳生物质炭投加量为0.10g、温度为40℃、pH为2、反应时间60min时,稻壳生物质炭对水中六价铬的吸附容量最高,可达8.90mg/g.稻壳生物质炭对铬(Ⅵ)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该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添加量生物炭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稻壳生物炭为材料,开展玉米田间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不施生物炭BC0、生物炭施用量为5、10、20、30、40 t/hm~2,分别记为BC5、BC10、BC20、BC30、BC40。结果:当生物炭添加量处于5~40 t/hm~2之间时,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当生物炭施用量为30 t/hm~2时,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玉米产量提高31.41%,氮素利用率提高85.15%。当生物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玉米产量比30 t/hm~2时略有下降,同时氮素利用率下降1.48%。生物炭添加量从5 t/hm~2增加到30 t/hm~2,土壤全氮含量提高21.31%~56.56%;土壤有机质提高0.54%~69.26%,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提高1.19%~33.08%和24.31%~122.86%,土壤速效磷随生物炭用量提高变化不明显。结论:生物炭还田能提高土壤养分并促进作物增产,当生物炭施用量为30 t/hm~2时,对玉米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研究不同碳氮比(COD/N)(1,3,4,6)对短程内源反硝化污染物去除性能以及NO和N2O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和亚硝态氮在COD/N大于3时去除效果较好。NO的积累峰值随着COD/N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在COD/N为4时达到最大值0.45 mg/L。而N2O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COD/N为3时积累峰值最小(3.7 mg/L)。NO的积累与COD/N、厌氧时间、NO和游离亚硝酸的抑制有关。N2O的积累是COD/N、NO、游离亚硝酸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重分析仪、管式炉试验研究了反应温度、燃料种类、氧浓度等操作参数对稻壳、稻杆、花生壳3种生物质在 O2/CO2气氛下的燃烧特性和 NO 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 O2含量的增大,3种生物质的挥发分和固定碳的燃烧性能均随之增加;当反应温度由700℃增加到800℃时,NO 的平均排放量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加,当反应温度高于800℃,NO 平均排放量增幅趋于平缓;NO 平均排放量和氮转换率随着燃料中 N 含量的增加而减少;NO 平均排放量随氧气浓度变化较小,低于 NO 排放标准。增加 O2浓度有助于促进生物质在 O2/CO2气氛中的燃烧,同时对 NO 生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品种和施氮量对喷硒肥后水稻不同生育期器官及稻田鸭硒含量的影响。方法:水稻插秧前、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喷施酵母硒溶液,氮肥设置3个施肥量,水稻采用3个品种,放养稻田鸭,水稻于分蘖期采叶片,灌浆期采穗,成熟期采叶、茎、穗,稻田鸭采血,测定硒含量。结果:水稻分蘖期硒在叶片中无积累;成熟期硒含量大小为叶>穗>茎,叶与茎、叶与穗的硒含量差异显著;穗部硒含量大小为成熟期>灌浆期,差异不显著;成熟期茎的硒含量大小为红香糯>润珠银占>润珠香占,润珠香占与红香糯的硒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氮梯度硒元素含量大小为N0>N2>N3>N1,N0、N1、N3之间差异显著;成熟期穗的硒含量大小为红香糯>润珠银占>润珠香占,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氮梯度穗的硒含量大小为N0>N2>N3>N1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农田化肥施用量高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究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化肥和有机物料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处理包括:单施化肥(CK)、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CS)、低量生物炭配施化肥(B7)、高量生物炭配施化肥(B20)和炭基肥(BCF).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同时,不同配施处理间土壤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CS、B7和B20处理对蔗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而BCF中非根际和根际土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61.76%和31.91%;B7和B20对根际土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32.98%和31.38%.因此,生物炭及炭基肥施用可以促进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而影响土壤质量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金卫东 《考试》2014,(10):27-33
<正>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条件下产生了特殊的地理效应,这些地理效应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高考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地理效应,笔者通过整理将这些地理效应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呈现给各位读者。1.温室效应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如CO2、N2O、CH4、氯氟烃等)使大气吸收地面长坡辐射的热量增多,通  相似文献   

9.
节水灌溉模式下,不施氮肥能够明显提前成熟,不同氮肥用量对新麦19的生育进程没有明显影响.成穗数在氮肥用量大(12~20 kg/667m2以上)时较高,在氮肥用量少(8 kg/667m2以下)时较低;穗粒数在氮肥用量8~16kg/667m2时较高,不施氮肥的处理穗粒数最少;千粒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施用氮肥能够明显降低新麦19的黑胚率和秕籽率.全程施氮量为16 kg/667m2(即底肥9.6 kg/667m2、拔节期追肥6.4 kg/667m2)时,产量最高、最经济.  相似文献   

10.
无机肥料氮的不同减施方式对烤烟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用大田小区试验,探讨了无机肥料氮的不同减氮施肥方式对烤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比传统施肥(T1,N=108.00 kg/hm2,基追比7∶3),高追肥比例的减氮施肥处理(T4,N=48.00 kg/hm2,基追比7∶3)有促进烤烟后期0~20 cm耕层土壤硝态氮积累作用;(2)减氮施肥条件下(N=48.00 kg/hm2),基肥一次性供氮(T2)或高基肥比例的无机肥料氮处理(T3,基追比7∶3)无抑制烤烟氮吸收作用(P〉0.05),但T4处理显著抑制了烤烟的氮吸收(P〈0.01);(3)减氮施肥条件下,T2,T3处理均可提高烤烟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P〈0.01),对降低烤烟产量、产值作用不明显(P〉0.05);T4处理不利于烤烟对氮素的利用率,并会降低烤烟产量和产值(P〉0.05);(4)试验供氮范围内,减施无机肥料氮对烤烟内在化学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从试验结果看,基肥一次性供氮或70%无机肥料氮作基施的减氮施肥处理(N=48.00 kg/hm2)有效地提高了烤烟的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三种不同土壤基础肥力,施用氮肥对优质小麦的产量和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各项品质指标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氮肥的增产效应,依次以低肥地>中肥地>高肥地.为获得施肥的最大经济效益,兼顾产量和综合品质,高肥地(基础产量420kg/666.7m2左右),以施纯氮9~10kg/666.7m2;中肥地(基础产量300kg/666.7m2左右),以施纯氮13~14kg/666.7m2;低肥地(基础产量180kg/666.7m2左右),以施纯氮17~18kg/666.7m2为宜,一般情况下当纯氮施用量超过20kg/666.7m2,将会导致氮素的严重浪费,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选用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氮素水平(施纯氮0、120、240和36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稻茬晚播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及糊化特性的影响,及淀粉组分与糊化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稻茬晚播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逐渐下降,3小麦品种均表现一致。增施氮肥对晚播小麦籽粒的淀粉糊化特性有较大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3小麦品种淀粉峰值黏度等糊化参数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N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小麦淀粉峰值黏度等糊化参数与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极显著负相关,与支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素通过改变稻茬晚播小麦籽粒淀粉组成含量进而影响其淀粉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商洛学院学报》2016,(4):49-51
为明确商洛烟区土壤及烟叶中氯元素含量状况,进而探讨提高氯含量途径,对2002年和2013年商洛烟田土壤以及近10年烟叶氯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商洛烟田土壤氯含量为510 mg·kg10 mg·kg(-1),烟叶氯含量0.20%(-1),烟叶氯含量0.20%0.41%,均处于较低水平。可通过增施氯化钾、改善烟田土壤结构等措施,提高烟田土壤氯含量,改善商洛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4.
静态箱法在甲烷排放及稻田甲烷减排策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天然湿地与稻田甲烷排放特征的差异,采用静态箱法对闽江河口天然湿地和稻田甲烷排放特征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水旱轮作的甲烷减排模式。结果表明:早稻田平均甲烷排放量为17.03 mg/m2.h,高于相应季节的天然芦苇沼泽甲烷排放量(7.47 mg/m2.h);天然湿地和稻田土壤理化特征差异是导致甲烷排放量不同的主要原因;早稻田甲烷排放量日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而潮汐是影响天然芦苇沼泽的关键因素;水旱轮作可有效降低稻田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CK、2Mg/hm2(Fe I)、4Mg/hm2(Fe II)和8Mg/hm2(Fe III)铁炉渣施加后稻田甲烷排放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CK、Fe I、Fe II和Fe III样地甲烷排放量平均值分别为4.19、3.28、2.50、2.08mg/(m2.h);CK、Fe I、Fe II和Fe III样地土壤三价铁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21、5.55、8.93、9.88mg/g;盐度平均值分别为0.62、0.84、0.79、0.93mS/cm;pH平均值分别为6.75、6.94、7.05、7.17;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3.76、23.82、23.92、24.03℃。铁炉渣的施加显著增加了稻田土壤三价铁含量、盐度和pH值,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显著。三价铁、盐度和pH的升高可能是铁炉渣降低稻田甲烷排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黑碳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杉木凋落物为生物质在300~700℃下制备黑碳,分别将不同温度制备的黑碳添加到人工杉木林土壤中,进行为期28 d的室内培养。结果表明:土壤CO2的释放速率呈现前期(0~3 d)快和后期(3~28 d)慢的变化趋势。不同处理的土壤CO2-C累积量基本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培养结束时,同未施黑碳的对照土壤相比,黑碳添加处理的土壤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以及p H均显著提高,而土壤碱解氮含量则有所下降,但统计上未达显著水平。本研究可为今后更好地利用黑碳减少森林土壤碳排放以及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淋洗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有效途径。利用土柱模拟淋洗试验,通过设置3个浓度(0,0.2%、0.4%)和3种钙盐(CaCl2、Ca(NO3)2、Ca(Ac)2),研究添加钙盐对重金属Cd、Zn、Cu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果,筛选合适的钙盐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试验结果表明,对Cd淋出影响表现为同一浓度的钙盐淋洗效果依次为:CaCl2>Ca(NO3)2>Ca(Ac)2。0.2%CaCl2淋洗效果优于0.4%CaCl2,淋洗率分别是对照的2.79和2.2倍。对Zn和Cu而言,当钙盐浓度为0.2%时,淋出效果表现为:CaCl2>Ca(NO3)2>Ca(Ac)2,而浓度为0.4%时,则是Ca(NO3)2>CaCl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红美、红玉、PM05、CH38、Min20、A160这6个彩色马铃薯品种(系)为研究材料,设置4个梯度的钾肥用量处理,分别为不施钾肥(CK),施钾肥100 kg/hm2(T1),施钾肥200 kg/hm2(T2),施钾肥300 kg/hm2(T3),每次处理4次重复,通过对不同施钾量处理下各品种的块茎产量、商品薯率、干物质积累量、钾含量测定、钾肥利用效率等指标的测定分析,明确了各彩色马铃薯品种(系)的最佳钾肥用量,为彩色马铃薯品种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栽培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为研究区,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离子盐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10 cm土层中平均盐分含量为5.413 g·kg-1,占整个土层盐分含量的42.5%,土壤盐分表聚现象明显;(2)垂直方向上土壤含盐量在010 cm土层中平均盐分含量为5.413 g·kg-1,占整个土层盐分含量的42.5%,土壤盐分表聚现象明显;(2)垂直方向上土壤含盐量在010 cm土层变异系数为1.012,属于强变异程度,其它深度土壤盐分含量均属于中等变异;(3)通过相关性分析,该区域土壤盐分组成以硫酸盐和氯化物为主.在010 cm土层变异系数为1.012,属于强变异程度,其它深度土壤盐分含量均属于中等变异;(3)通过相关性分析,该区域土壤盐分组成以硫酸盐和氯化物为主.在010 cm土层中SO2-4和Na++K+的相关系数为0.955;在1010 cm土层中SO2-4和Na++K+的相关系数为0.955;在1050 cm土层中CL-与Na++K+相关系数为0.970;(4)通过对影响土壤盐渍化主导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得出,土壤含盐量、Na++K+、SO2-4及CL-是表征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土壤盐渍化主要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炭对铝胁迫下常绿杨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用量生物质炭的处理下,测定铝胁迫状态下的常绿杨的二氧化碳(CO2)响应曲线、光响应曲线、荧光参数和碳酸酐酶活性,研究生物质炭的输入对铝毒害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输入使得常绿杨的净光合速率(Pn)对CO2浓度和光强的响应均有明显的提高;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也明显改善;最大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变化不大;碳酸酐酶活性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本实验条件下,生物质炭的用量为3%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