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写生实践中更多的体会是大部分学生整体画面驾驭能力弱,每当教师谈到注意色彩整体感觉时,学生都很茫然,不知整体色彩感觉是什么?在他们的画面上多数看到的是看什么颜色画什么颜色,物体相互间看不到任何相互色彩关系,不会将整个需要表现的静物整体色调联系起来,不会分析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出现这些问题除了素描功底差、色彩画的少外,更多的更重要的是色彩观察问题和色彩感受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绘画史上,人类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经历了自发——自觉——自由的三个阶段。在自发阶段中色彩的功用在于表现自然物体的固有色与明暗变化,而在自觉阶段中艺术家使色彩的表现力得以解放,具有了"主观性""象征性",具有了表达情感的功用,到了自由阶段,画家不再受制于物象本身,完全自由地控制画面。  相似文献   

3.
色彩是光的运动和反射造成的现象。它涉及物理学、光学、生物学、心理学和美学等许多学科的知识。这里我们结合色彩自身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来谈一下色彩静物的教学体会。一、怎样使学生观察到色彩没有色彩知识的人只会孤立地去看色彩,所以他们看到的白墙就是单独的白。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搜集几十种不同的白纸来对比体会白色的不同色彩倾向,以训练其对色彩的理解。要想观察和理解出丰富的色彩必须先掌握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色彩的冷暖变化。1.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即通常情况下物体本身所固有的颜色,它是物体占主要…  相似文献   

4.
论工笔花鸟画的意象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色彩是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国哲学思想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南齐谢赫提出的“随类赋彩”,工笔花鸟画中所体现的“固有色”、“墨分五色”、“一色之中求变化”等为后世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代画家为寻求全新绘画风格,促使了传统绘画设色观念的更新与发展。色彩在20世纪已被誉为时代的标志。对意象色彩的探究,正是在以世界文化交融为背景,传承古代优秀文化,将艺术的发展引向多元化的格局,并为今后工笔花鸟画意象色彩的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物体的色彩来源于光源的色彩和不同质物体对光的选择吸收与反射的能力。对于物体的色彩,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地点,对其色彩的认识和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使用色彩,必须对色彩有全面的了解。色彩与形体是绘画的重要因素,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正是形与色产生的形象使我们获得了艺术的享受。形体的色彩主要来自构成色彩关系的三方面,即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正确的表现方法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整体—局部—整体。无论是方法步骤的设立,还是表现中的塑造过程,都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的。作画步骤应是从整体开始到整体结束,局部调整也应是整体、局部、整体不断反复,不断深入。要用色彩理论知识指导、观察分析色彩现象,培养整体观察和表现能力,发挥色彩的魅力,才能获得生动、丰富的画面效果,从而成功地使用色彩。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中的色彩意象,不是对外在事物的固有色的描绘,而是一种观念色,所以,在中国古典诗中的色彩意象也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和观念的一种方式.试图通过梳理中国古典诗中的色彩意象的发展流变,以探讨出其表达机制的生成和演变.  相似文献   

7.
彩色铅笔插图属于绘画艺术,因其色彩的丰富多变,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想表现好一幅彩色铅笔插图,除了要对它的工具性能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推敲色彩的变化规律。多进行色与色之间的叠色和混色,可以使画面得到意想不到的丰富色彩变化。只有这几方面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一幅优秀的彩色铅笔插图。  相似文献   

8.
色彩是美术的灵魂。色彩教学则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要提高色彩教学质量,需对其进行改革,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学生对色彩原理的认知对色彩原理的认知,是美术教学的根本,也是色彩教学的前提、基础。在色彩教学中,首先,教师要重视色光写生与观察方法等内容的教学,应引导学生对写生对象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然后,教师应告诉学生在进行色光写生时,应以物体色及其真实感的色彩关系作为写生的重要依据。由于色彩表现的内容多是具体的、真实的,作品的色彩及艺术风格是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设计色彩》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构建一个科学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色彩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色彩构思和创意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入设计意识,打破狭隘的色彩观念,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概括、提炼、创新能力以及形色的塑造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色”是色彩意义的简称,“彩”是“色”的集合。西方印象派画家们对“色”的概念的延伸使之真正成为西方划时代的色彩概念;而“彩”在任何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必然被转化为独特的色彩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教学色彩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色调”观念普遍存在盲目或模糊的认识,阻碍了其对色彩艺术特别是写生色彩的科学理解和色彩修养的提升,因此,应当在教学中加强色调在写生色彩艺术中的作用,突出“色彩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设计色彩》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构建一个科学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色彩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色彩构思和创意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入设计意识,打破狭隘的色彩观念,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概括、提炼、创新能力以及形色的塑造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莫碧琳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4):88-89,97
色彩教学过程中是对色彩的现象及规律的理解,而成功的色彩教学最重要是启迪学生去创造美,而不是只停留在对色彩一般性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因而有创造性的色彩教学才是教学创新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有创意性的教学,向人们展现了创造性的想象力,创造“美”的旋律,使人们感受到创造“美”的光辉——“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王继斌 《考试周刊》2014,(17):37-37
<正>对于色彩练习者来说,不论是运用色彩学规律还是固有色规律着色,都要通过眼睛观察。不仅要对自然界色彩变化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还要有相当的审美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绘画实践,要多画,同时多看、多分析一些好的作品,一些名家的优秀作品,努力提高欣赏水平。关于色彩感觉,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加强的,关键在于多画,多练习。在水粉画中,通过直接印象进行色彩写生造型,培养色彩感觉能力,是极重要的途径。在练习中要注意下列问题。一、注意观察比较,克服片面性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注意是保证学习者对知识信息进一步记忆与深入思考、学习真正发生的重要前提。当前的研究仍有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画面设计中,对学习注意这一重要影响因素重视不足的问题。数字化学习资源画面色彩表征影响学习注意的“关系模型”,以及促进有效学习注意形成的色彩表征设计的“操作模型”,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关系模型”提出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画面色彩表征知识内容形态影响选择性学习注意,色彩表征知识关系形态影响持续性学习注意,色彩表征知识目标形态影响分配性学习注意等观点,并从中推衍出学习注意的“自动加工→序列加工→精细加工”的过程。“操作模型”从促进有效学习注意形成、优化数字化学习资源画面设计的研究视角,提出了“色彩编码设计形式”“色彩线索设计形式”和“色彩信号设计形式”等三种色彩表征设计形式,并通过对色彩表征设计流程的系统梳理,推导出“学习注意类型分析、色彩表征设计形式分析、色彩表征语义设计、色彩表征语用设计、色彩表征语构设计”的设计流程。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画面的色彩表征设计,影响着学习注意的定位策略、匹配策略和管控策略,这为提升数字化学习效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儿童受“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对色彩的认识主要源于直觉反应。他们表现的色彩往往是看到色彩后的感觉,对色彩有更多主观的表现,这就形成了儿童色彩表现的独特之处。教师应正确加以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感知世界,涂抹出有个性的色彩感觉,使他们不仅对绘画产生兴趣,拥有自信和能力,而且促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为此,在儿童色彩画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鼓励对色彩的多样化表现儿童色彩画是不受固有色限制的,他们喜欢用鲜艳强烈的颜色来抒发感情。如,用红色画马,蓝色画太阳,这实际上已包含了“红色的太阳”。…  相似文献   

17.
装饰性静物色彩写生能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观察体会写生物体,打破传统的写实观念,在画面自由的想象空间里进行美的学习和感受,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自主实践性、独立钻研性等积极创意思维,使他们能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不外乎是色的世界;味的世界;音的世界;触的世界。我们鉴赏这个世界,最能引起美感的,要算是音与色的世界了。其中最具有刺激力的是认识色的世界。色彩因人的心理感觉情绪不同分为不同的色感。色感与人们的观念、信仰、风俗、习惯往往连合在一起,从而发生种种不同的意味和感情,色彩也就有了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色彩在绘画中是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而色彩写生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色彩感觉的最主要途径,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对提高写生的色彩感觉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画面人性化的设计和色彩的合理运用能降低外在干扰性,帮助学习者准确无误地获取知识信息。本文从多媒体画面的内涵、多媒体课件画面色彩产生的心理影响,色彩在多媒体画面中的搭配等方面探讨多媒体教学中画面的色彩表现与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