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志”称谓由19世纪20年代在一定范围内兴起,到50年代全社会普遍使用,现今又回到了局限于一定范围内的使用状况,这一嬗变过程体现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同志”、“老师”、“先生”都是社交称谓语义场的主要成员,它们在语义场中的地位是由相互间的关系确定的,不同的时期,这几个主要成员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不同,成员与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则会导致整个称谓语义场面貌的改变,“同志”称谓嬗变的原因是和称谓语义场中其他主要成员的发展变化分不开的。“同志”称谓鲜明地体现了等差原则中“平等”的内涵和情感原则中强调亲和、感情浓厚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或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见到对古代帝王在史书的记载上,在课本中,在年表里,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如有的称“××帝”;有的称“××祖”、“××宗”,有的又直称其年号等等。为什么有这些不同的称谓呢?它是怎样来的?有什么内容含义?弄清这些称谓的来源和区别,对我们学习或讲授中国古代史,是会有帮助的。本文就其不同称谓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确运用不同的称谓可以使言语交际更加得体。现代汉语中的“警察叔叔”类称谓有不同于其他称谓的特点,遵循“职业(职务) 亲属(称谓)”、“职业(职务) 职业(特殊职业)”的结构原则,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这类称谓多受表达习惯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园林史上独具风格的一种艺术形式。现代意义上的“园林”一词,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有过很多称谓,既有“供帝王游憩的宫苑”之称,也有私人的“山居、别业、林亭”等称谓。本文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园林”一词称谓的变化,探究其从皇家贵族逐步面向文人士大夫,从帝王狩猎、游赏的境域到自然山水园,再走向城市宅园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姑舅”是河湟地区颇为流行的一种称谓,其义项主要包括姑表、姨表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称和年龄相仿者之间的互称两种。河湟“姑舅”称谓是古代“舅姑”、“姑舅”、“姑”、“舅”等称谓的现代遗留,后来在拟亲属称谓制度的现实实践中,“姑舅”称谓的指称范围不断延展、扩大。  相似文献   

6.
各种复习资料、测验、考试题中,对矢量值的称谓叫法不一,诸如;“矢量的大小”、“矢量的绝对值”、“矢量的数值”、“矢量的数量”、“矢量的量值”等等,由于不同教师对各种称谓的含义理解上存在差异,常常给习题和测验的答案造成混乱。因此,有必要对此取得共识,让各种称谓含义明确,规范统一。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对矢量值的称谓、归根结底只有两种: 1、矢量的绝对值:即矢量的大小(只取正值),在中  相似文献   

7.
蒙古语中表达“母亲”、“姐姐”、“妻子”、“女儿”等称谓意义的词互相间尽管其派生形式不同,但是它们的词根形式相同或相近。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这些称谓词曾有过同源关系,它们的共同形式为,并且进一步认为,同表达“乳房”意义的词同源。它反映了如下情况:人类在其早期阶段,“乳房”是女人区别于男人的重要标志,从而女人也有了“乳房”的称谓意义,之后,随着“女人”的社会分工的加细和明确,由“女人”派生出了“母亲”、“姐姐”、“妻子”、“女儿”等不同称谓词。  相似文献   

8.
微妙的称谓     
世上的称谓纷繁复杂,就是某些同义的称谓也有着细微的差别。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白求恩一人就用了三种不同的称谓:“白求恩同志”、“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称“同志”,是因为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这是从组织的角度来论述的。第二句直呼其名,这是因为作者是转述别人的话语。第三句谈的是他的工作,称医生,是从他的职业着眼的。三种称号,三种韵味,三种效果,我们应好好体会。在使用称谓时,即使是对同一个人,也须  相似文献   

9.
“先生”这一称谓由来已久。历史上各个不同的时期,“先生”这个称谓所指代的对象有所不同。在古代,“先生”有八个义项。①始生之子,犹今言头生、第一胎。《诗经·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相似文献   

10.
称谓,是联系人们关系的纽带。现时中的不少称谓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如我们常用的称配偶的对方“爱人”这个称谓,港澳地区意指是“情人”;“同志”,这个在我们国家最普遍的称谓,澳大利亚人则认为是指“同性恋”者。因此,了解称谓的地域色彩是十分必要的。称谓,除具有地域色彩之外,还有显现的时代性。有的人物之间的称谓随着时代的发展消亡了,如“丫环”“小老婆”等;有的虽然现在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称谓是模糊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在其存在的特定时期,为了区分不同的年代、地域、性质和掌权者,产生了国家称谓即国名。因此,国家可以灭失,而其称谓却可青史永存。苏联解体后谈及解体前的苏联称“前苏联”,我认为这是模糊的认识。其模糊性有以下几个表现: 第一,把国家称谓和国家看作是同一历史概念。 历史上同一称谓的国家形式存在时间最长的罗马帝国不过千把年,短的如巴黎公社只两个月,可它们的称谓可以万万年。我国夏、商、周、秦、汉、唐,众多古国朝代早已灭亡,可称谓永传,没谁改叫“前夏朝”、“前唐朝”等。日本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称“大  相似文献   

12.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记实散文,是先生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他年幼时的保姆阿长的,是先生“从记忆中抄出来的”,直接抒写出先生对长妈妈真挚而深沉的怀念之情。拙笔试撷取文中几处辞格略作浅析如下。文章伊始,就说到长妈妈的好几个称谓,如长妈妈、女工、保姆、阿长妈、阿妈、阿长等。并且这些称谓还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保姆”属阔气一点的,“长妈妈”属客气些的,“阿长”带有憎恨的成分(不包括祖母这样称呼她),“女工”属通俗些的。这些看似平常,其实是先生妙用异称格从不同角度对长妈妈给予的不同称谓。但无论哪一个称谓都丝…  相似文献   

13.
“差生”是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人为制造出来的概念,主要用来指称学业成绩没有达标与思想品德落后的学生。基于不同的评价基础,“差生”有诸如“后进生”“学困生”“问题生”“潜能生”“学渣”等五花八门的称谓。这些近似的称谓,既存在关联又有区别。从本质上说,“差生”是不同评价话语的结果,评价的权力主体及其技术力量规制了“差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命运。  相似文献   

14.
<正>师:《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是传主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边默读课文,边圈画文中的关于传主的称谓,再从总体上观察它们,看看我们能有什么发现?(生默读、圈画)生:我圈画的传主称谓有“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玛丽·居里”“玛丽”“夫人”。生:我补充“物理学家”“学者”“年轻妇人”。师:好。(教师按自然段顺序将这些称谓整理在黑板上)一部传记对传主竟然有这么多不同的称谓,你怎么看传记中的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布朗和吉尔曼的“权势”和“同等”理论角度讨论美国英语和当代汉语称谓在第二人称代词和社会称谓上的差异。汉语的称谓系统也遵循“权势”和“同等”原则,“权势”比“同等”的分量重,“权势”中地位和年龄都不可跨越。美语中“同等”已逐渐成为替代“权势”的主要因素,“权势”因素中地位比年龄更重要。与美语的社会称谓相比,汉语的社会称谓特点是借用亲属称谓,缺乏通用称谓。  相似文献   

16.
北京话亲属称谓的感情亲疏度主要是通过词形体现出来的。结构关系、结构成分的不同,某种亲属关系称谓形式多少的不同,都表现出不同的亲疏度。结构关系与亲疏度的相关关系可以表示为:单音〉重叠〉后附〉复合(“〉”读作“亲于”)。结构成分数与亲疏度的相关关系可以表示为:成分少〉成分多。称谓数与亲疏度的相关关系可以表示为:称谓多〉称谓少。  相似文献   

17.
古人称谓中,有一表示尊称的“下”字系列,包括足下、陛下、殿下、阁下、门下、麾下、节下、毂下等多种称谓.《 汉书·高帝纪》唐颜师古注引东汉应劭“因卑以达尊”之语,指出了这类称谓的共同特点.所谓“因卑达尊”指在古人的谈话或信函中,地位低者与地位高者交际,不便直呼对方名号,而以称呼其属下的方式指代.经由其属下将语意上达于地位高者.这个“下”字系列的诸多称谓,适用于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本文试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18.
李密的《陈情表》构思缜密,用词精妙,展现出极高的写作技巧.文章作为书信体,对人物的称谓极其讲究.文中对父母、祖母、陛下及自己的称呼,看似不经意,却大有玄机,值得玩味.比如,对父母:一曰“慈父”,一曰“母”;对祖母,不同情状之下称谓不一:在陈述与祖母的祖孙关系时,多称“祖母刘”或“祖母”.在陈述祖母的病情及“祖母”与“皇上”对称时,多称“刘”;对武帝:俯首帖耳“尽”称“臣”.可以说称谓中隐含着李密的心性、情感和态度.本文从称谓入手,探究李密的为人与个性特质.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叔叔”和“叔”只是有语体上的差别,但在实际使用中它们在语法功能和语用价值上都有着不小的区别的。本文从“永成叔叔”的歧义说起,考察分析了“叔叔”和“叔”的不同,认为“叔叔”不仅是亲属称谓,还经常作社会称谓,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叔”首先是称谓词,同时是个成词语素,也可以用作社会称谓,同时很少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叔叔”在社会化程度上相对于“叔”更彻底。  相似文献   

20.
社交称谓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语言学者对社交称谓的结构、语义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从社会语言学———交际角度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而交际因素深刻地影响着社交称谓,人际关系中“权势”和“同聚关系”对社交称谓的影响可以体现在社交称谓的构成、社交称谓反映的文化内涵及整个社交称谓系统的发展变化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