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消费日益增加,对生态系统状态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产生了深刻影响。人类采取了一系列响应措施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其中通过生态补偿的途径来保护生态系统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的目的是结合脆弱生态区的研究结果,对近年学术界在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和生态补偿研究领域实质性进展进行论述,提出相关研究面临的挑战。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正在向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消费效用,以及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综合影响的定量化研究发展;生态补偿研究在补偿标准厘定方面有了重要进展,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的应用使得补偿主客体界定更具科学性。但是,应当充分重视相关研究面临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生态系统保护和满足人类福祉需求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民 《资源科学》2012,34(4):725-733
生态系统服务是联系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的重要纽带.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分类,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需求与消费,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与评估这4个基本问题进行论述,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①生态系统服务是以生态系统对人们的收益而定的,学术界对它的认知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使用生态系统服务这一概念的时候,应当根据具体目的给出明确的定义及内涵;②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复杂性、尺度特征、公私物品特征和收益依赖性等重要特征.结合案例深入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这些特征,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测定、模拟、价值评估及管理决策至关重要;③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需求与消费是联系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的3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们事关生态保育和社会公平等重大问题,为了制订科学的生态系统管理决策,应当对这3个环节开展综合研究;④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主要包括效用价值、生态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内在价值,它们都是制订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而且彼此之间具有相互补充与制衡的作用.因此,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应当构建和使用多准则的综合价值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模式、计量及其管理框架构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甄霖  刘雪林  魏云洁 《资源科学》2008,30(1):100-106
当前,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消费日益增加,由此引发了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然而,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机制仍然是一个空白的研究领域。本文以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管理的互动关系为主线,从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的角度,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概念理论、基本范式、度量体系和管理框架进行了探讨,将与人类消费关系密切的生态系统的供给功能分为生产功能和承载功能,将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定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耗、利用和占用,生态服务消费区分成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两种基本模式,强调生态系统服务直接与间接产品界定和消费者确定在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研究中的重要性,初步给出了两种生态服务消费的不同计量方法。研究提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函数表达式为:Ec=Edc[f(Xa,Xhz,Xgen,Xedu,Xbev,Xcmr,Xinc,…,Xn)]+Eidc。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研究将为政府在生态系统服务的投资、贸易、补贴、税收等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农业生态管理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厘清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并对其分区管控有助于提升人类福祉。本文针对如何表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态及其空间异质性问题,采用基于LUCC的生态系统服务矩阵,构建供需匹配度和供需协调度2个指标,并对2015年河北省曲周县村级行政单元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状态和可持续能力进行评判;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局部空间集聚特征为依据,通过空间叠加产生的组合类型划分曲周县的农业生态管理区,并提出针对分区的管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供需匹配度和供需协调度指标能实现区域内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整体评价,且具有可应用性和普适性。②2015年曲周县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度和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区域供需匹配度为1.0647,处于一般均衡等级,表明2015年曲周县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处于均衡状态;区域供需协调度为0.8977,处于良好协调状态,表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能力较高。③将曲周县339个村级行政单元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管理区和12个二级生态管理亚区。提出的管理措施如下:生态保育区实施严格保护,禁止大规模建设;生态培育区实施综合保护,提升投产效益;生态改良区实施综合改良,促使生态环境转好;生态重构区实施整体生态整治和针对性生态重构。该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精细化管理、差异化保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渭干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溢出及对居民福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性对流域居民福祉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场强理论和断裂点模型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转移模型,以MA的人类福祉框架为基础建立流域居民福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及灰色关联模型,以渭干河流域为例,分析了2000-201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流转及其对居民福祉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渭干河流域上游向下游的生态系统服务流转强度与距离成反比,溢出价值先下降后波动上升。②渭干河流域居民福祉由基本需求、安全与健康、精神三个层次构成,按重要性排序表现为安全与健康基本需求精神需求,并呈现出库车县的福祉水平最高、拜城县其次、沙雅县再次、新和县最低的空间分异特征。③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是居民福祉的格兰杰原因,前者对后者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对安全与健康福祉产生的影响最大,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流转与下游居民福祉的耦合度最高,荒漠与居民福祉的耦合度最低。  相似文献   

6.
农田从供给、调节和支持三个方面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也消耗着其他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对其投入的资源,并且农田还提供了很多无益甚至有害的负服务。本文构建了基于能值分析框架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代表的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其消耗的资源、生态系统正服务、负服务产出3个方面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并构建基于生态服务的综合评价指标来探究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农田消耗了大量的资源(2.75×1020sej),其中人类的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最大(2.52×1020sej);农田提供的正服务(6.40×1020sej)主要是供给服务(3.70×1020sej),负服务供给中(2.02×1020sej),调节负服务比重最大(1.83×1020sej);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远小于1,且逐渐降低,综合评价农田属于严重的消费型系统。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资源利用与持续增加的食物、纤维等需求正在导致对地球表面有限自然资源消耗强度的日益增长,如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耗相匹配的科学合理的模式是减缓乃至遏制生态系统退化面临的新挑战,需要发展生态系统服务合理消耗的评价体系与模拟方法,其中发现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对其消耗的结合点和适宜指标是关键。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消耗反映了人类对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利用强度,本研究以NPP消耗为主要指标建立生态服务合理消耗评价体系的概念框架与计算方法,并以生态消耗模式与强度具有明显梯度的内蒙古草地样带为案例区开展实证分析。合理生态消耗在此被定义为,人类为维持生计对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的消耗既不对生态系统产生过度压力又能够满足人类维持生计的基本生活需求。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态系统生产力供给服务合理消耗评价过程中的数据选取原则与方法,生态消耗及其合理性阈值的计算步骤与依据。该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主体的属性特征设计,是开发生态系统生产力供给服务合理消耗多主体技术模拟平台的算法基础,也是为发展兼顾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服务合理消耗综合评价方法体系进行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驱动下,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对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农村评估,了解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认知和态度,采用多指标评估法对农民福祉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机会、水源、粮食和空气是当地与农民福祉最为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中劳动机会和粮食供给功能发生显著下降。不同地区农民福祉总体差异不显著,但福祉要素如收入水平、生产资料满意度、资源获取能力和营养获取能力存在差异。生态系统服务状况、收入来源和交通条件等是造成福祉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1999年-2009年,固原农民福祉由31.5增至48.6,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收入提高是导致福祉变化的重要原因,生产资料满意度下降是制约农民福祉提高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尝试对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以改善民生福祉、维护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为目标的各类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综述与流域尺度重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是当今研究的重要趋势,而构建符合人类管理需求的分类体系则是其基础。通过综述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体系发现:目前研究多从生态系统的产出特征及与人类收益的对应关系进行分类,欠缺针对某一特定管理目标、有助于人类管理决策的分类体系。据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流域普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及管理需求,构建一套适用于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分类体系,并探讨与已有分类的异同。该分类体系将水环境健康作为总体管理目标,根据与该目标的关系确定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及生态收益3大类:直接服务是管理目标的具体表征,主要以物理量度量;间接服务有助于支撑管理目标的实现,应综合多学科方法量化;生态收益则体现管理目标的最终效果,可通过价值化方法表征。该分类体系有助于流域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识别及特征分析,为后续开展相应模拟、制图及评价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经济增长方式入手,在分析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转变及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测度的主要指标.并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出发,分析了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需求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最后,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指标与企业创新指标进行比较,构建了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创新型企业指标体系.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二个方面,一是建立了经济增长方式与创新型企业关系研究分析框架;二是构建了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创新型企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态系统服务直接与间接消耗的模式、机制与影响研究,以及如何把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结合起来,是富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但是,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仍然是一个及其需要强化的研究领域。本文结合村落及区域尺度研究进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直接与间接消耗的特点,阐述了消耗及其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本身的影响,以及对土地资源质量和数量、对水资源数量和产能影响的特点。同时,论述了实现从农户到区域尺度个体生态服务消耗模式变化及区域演变规律的跨尺度定量模拟与表达,为实现可持续消耗模式及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蒙古高原生态服务消费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结合一手问卷调查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者的角度,对蒙古高原典型牧区生态系统服务中食物和燃料的消费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消费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结果与我国内蒙古牧区的消费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蒙古国粮食消费中以小麦为主,其他副食品以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为主,而家畜干粪和木柴则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燃料来源;我国内蒙古牧区基本无马肉消费,蔬菜和秸秆人均消费量高于蒙古国.社会经济因素、生态系统服务的可获得性或可达性以及消费行为如消费偏好等,均影响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模式和意愿,也影响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空间差异.本文是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理论的实证研究,可以为整个蒙古高原牧区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生态系统服务有着极高甚至无法计量的价值,与人类福祉关系及其密切。充分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现已成为生态系统资产化管理、生态补偿、生态服务有偿使用等政策执行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扩展的劳动价值论原理,主要采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的方法,对中国生态系统提供的11种生态服务类型价值进行核算,研究表明:①中国各种生态系统年提供总服务价值量为38.10万亿元。就生态系统而言,森林提供的总服务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46.00%;其次是水域和草地,分别占总价值的21.16%和19.68%;②就生态系统服务类别而言,调节功能服务价值最高,占71.31%,支持服务占19.01%,供给服务占5.87%;文化服务占3.81%;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年内随生长季节变化,中国生态系统在5-9月期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较高,而在11-2月期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较低;④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北地区,在总体趋势上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⑤对中国不同地区人均生态服务价值和人均GDP进行对比发现,2010年中国人均生态价值量为2.84万元,人均GDP为2.99万元,总体而言中国人均GDP和人均生态服务价值接近1∶1,这表明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社会经济价值的高度稀缺性,尤其在经济和人口密集的区域,这种相对稀缺性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合理消耗多主体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研究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多主体模型是用于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消耗,表达生态系统与人类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适用方法。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为例,研究了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多主体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调查数据的分析与提取,农牧户及其成员多主体运行规则的研究和制定,生态系统服务压力指数的定义,地理数据的导入及模型运行空间的创建,模型参数选择及其初始化等。模型系统研发及运行结果表明,以本方法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多主体模型可以体现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的过程,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可视化、过程可展现、数据分析直观等特点,对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消耗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广义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和人的生态系统。生态问题的产生源自于技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威胁到了人类及其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通过对绿色技术在三个系统中运行的特殊性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融合的路径。绿色技术只有通过与三个系统的互动和融合才有可能发挥其解决生态问题的功能。这一分析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区农户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认知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娟  舒晓波  于秀波 《资源科学》2010,32(4):776-781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不同,农户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影响因子和原因缺少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对湖区3个县12个村的310户农户的基本信息、农业生产、渔业捕捞、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作深入了解,重点调查鄱阳湖区湿地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水质净化和水产品等服务,并利用SPSS进行二元logit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鄱阳湖区农户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认知最充分的是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和水产品;②不同调查区的农户,对在旅游休闲、纤维和燃料、水产品和植物产品等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认知存在差异;③性别、年龄、职业和总收入是影响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认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黄利  周密 《资源科学》2020,42(4):607-620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已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揭示当前国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将为国内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SCI-E和SSCI数据库为样本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可视化科学计量工具,对国际上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领域的4208篇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活力指数(AI)和吸引力指数(AAI)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在该领域的研究效率和学术影响力进行了评价,探讨国际上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和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国际上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文献数量和被引次数随着年份变化增长显著,尤其在2012年以后,关注该问题的学者不断增加;②发文期刊集中性强,排名前10位的期刊发文数量占到全部期刊发文总数的40%;③中国近年来在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研究实力不断增强,但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④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框架和方法框架是当前热点研究领域,尤其应注重将社会需求、人类福祉、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纳入到生态系统服务分析框架,同时重点关注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充分运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挖掘等创新方法解决复杂社会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消费和价值化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经济学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尽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消费-价值化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基础。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和生态服务研究积累的理论成果,试图构建一个生态服务生产-消费-价值化的理论分析基础和方法框架。提出生态服务生产函数、生态服务成本函数可以被看成是生态服务生产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生态服务消费函数和生态服务效用函数可以被看成是生态服务消费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生态服务效用价值理论、生态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理论、生态服务个人偏好与支付意愿理论可以被认为基本形成了生态服务价值化的理论基础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