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战线广大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的主题就是“爱的教育”。霍懋征老师从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提出,“让爱的阳学照亮深山”;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湖北教育》2008,(6):52
学生需要爱,更需要“会爱”他们的老师,“会爱”学生是老师需要认真学习的一门功课。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班主任之友》2002年第3期上拜读了一篇见解独特的文章:《有一种伤害叫做爱》。作者以优美而伤感的笔调述说了两个故事,力图阐明教师的爱如何对学生造成了“伤害”。读罢此文,笔者想问:爱是一种伤害吗?第一个故事,女生作文写得很好,受到语文老师的宠爱。在语文老师的悉心培养下,女生作文特别出色,甚至“也发表了一些东西”。遗憾的是,“她没有考取大学”,因为“数学太差”。笔者不明白,语文老师的职责就是教好语文,学生数学没学好怎么会是语文老师的错?女生“严重的偏科现象”与语文老师“单方面的引导不无关系”是什…  相似文献   

4.
我的老师     
角度之一:“爱”贯始终。全文自始至终流淌着“爱”的乳液,那是纯真质朴的师生之爱!这“爱”,先是老师爱学生——从不打骂我们“却偏偏”有一次“好像要打”,那一举一落、一“敲”一“笑”,把老师对孩子又气又爱的神态刻画得多么逼真!寥寥数笔,一个温柔善良、热爱学生的好教师的形象跃然纸上,拉开了全文“爱”的序幕,接下来老师教我们翩翩起舞,让我们观寨蜜蜂,领我们深情读诗,掀起一圈圈“爱”的涟漪。而那“不知还值不值得提”的同学问的纠纷,作者却偏偏详细叙写,且从心灵深处呼喊出“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把“爱”的感情推向纵深。学生爱老师之“因”恰恰是老师爱学生之“果”,那对老师写字时的凝视、对老师握笔姿势的模仿,放假前对老师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爱     
爱不是占有,而是内心的感觉。
  在某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一个女孩天真地问老师院“老师,什么是爱?”  相似文献   

6.
几天的师德师风学习结束了,可是教育的主心骨——“爱”却留在我的头脑里,成了我教育活动的指南针,调适着我对学生的一颦一笑。霍懋征老师用她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乐章:黄静华老师33年的从教生涯,可用一个字代替——爱。所以她称得上是一位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2012年第3期刊登了一个讨论专题:“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怎么办?”陕西的何建老师提出: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一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是老师在“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究竟什么是“爱”?我们如何理解“爱”?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爱     
《学习之友》2006,(9):13-13
在小学校的一问教室里,有几名学生。一个学生天真地问老师:“老师,什么是爱?”  相似文献   

9.
在小语教学中,既要顾及语文学科的科学性、知识性,也要顾及其思想性、教育性,二者和谐统一,相辅相成,这就是“文道统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么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呢直接将“文”“道”结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我爱祖国》一课,课文先从“我爱万里长城”开始,写了“爱小河,爱五星红旗,爱白鸽,爱红领巾,爱花朵,爱爸爸、妈妈,爱老师、同学”等“八爱”,然后笔锋一转,通过设问“最爱什么”引出“我最爱我的祖国”。据文品意,课文先抒写的“八爱”是层层铺垫,以突出“我爱祖国”的主题。教师可让学生懂得每句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爱     
在小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有几名学生。一个学生天真地问老师:“老师,什么是爱?”  相似文献   

11.
一、爱是教育的灵魂,学校是爱的源泉 我们一直怀念斯霞老师。斯老师写在儿童教育大旗上的“童心母爱”,是留给中国教育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从事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永恒主题。在今天,爱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2.
儿子对父亲进行了一次“心理测验”。忙完一天工作的父亲,疲惫地回到家里,十岁的儿子抬头望着父亲说:“我爱你,爸爸。”父亲不知该说什么。好一会儿,父亲只是站着,看着儿子,终于似有所悟地问:“你想要什么?”儿子笑了,说这是老师让我们对父亲做的心理测验。第二天,父亲去学校找到老师,想知道自己测验的结果。“大多数家长的反映基本上是和你一样的。”儿子的老师这样说。“关键是”老师解释道:“感受到爱是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往往没有完全表达出这种感情,我们忽视了孩子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除了餐桌上的食品,衣橱里的服装以外更重要的东西。孩子们在说我爱你的时候,最想听到父母说的是‘我也爱你,孩子。’”  相似文献   

13.
有句话说,“父母的爱在眼前,爱得执老老师的爱在明天,爱得深远。”这句话曾经让我感触良多,让我感恩于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也让我深感身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之重大。  相似文献   

14.
王国莺 《班主任》2008,(6):21-22
最近读林崇德教授《教育的智慧》一书,对其中一节印象颇深。调查者问老师:“你爱你的学生吗?”百分之九十的老师回答:“爱。”调查者再问学生:“你感受到老师的爱了吗?”只有百分之十的学生回答:“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15.
外国人常说中国人很爱面子,不只大人很爱面子,小孩也很爱自己的“小面子”。尤其是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他们极其需要老师所给的“面子”,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老师所留的“面子”最有吸引力,也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怎样才能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使自己无愧于“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呢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以心换心,从感情上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学生,这是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品质。我国古代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北宋张载指出:“教之不受,强告而无益”。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与他对老师的感情是成正比的,而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是建立在老师对学生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的。陶行知先生恪守的信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们教师应有的高尚品格。只要凭着一颗爱心,哪怕一个…  相似文献   

17.
伍红春 《课外阅读》2011,(8):102-102
教师爱生,老生常谈。教师爱生,理所当然,不少的文章和书籍,乃至不少人物的先进事迹都是“爱生”的最好阐述,把“爱生”的主题推向了极致。当然,也出现了“爱”与“严”的讨论,“宽严相济”,“严是爱,松是害”等“如何爱”的问题似乎也得到了证明。但实际工作中,有不少的老师施以“博爱”或“软硬兼施”或“严就是爱”过,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或折中,往往效果不佳。究竟如何“爱生”看来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为听课的老师唱一首《小乌鸦爱妈妈》吧!” “可是……老师,这首歌我们没学。” “这个特殊的节奏型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19.
“爱”有千般花样。这是我认识桂老师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没见面之前,我只知道,身为小学教师的她用三个朴素的问题打动了教育部长。那三个问题,仿佛是在问你,仿佛是在问我,更仿佛是在问她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非常幸运地,我得到了桂老师本人对这三个问题所给出的美丽答案...  相似文献   

20.
近日,我用近乎虔诚的心拜读了《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一书。掩卷沉思,感慨万千,久久难以平静。五位师德高尚的老师的爱的教育,让我这个自认为热爱学生的教师,顿时觉得无地自容,他们的高大师德之光深深地刺到我心灵的深处,照出我心底的那个“小”来。霍懋征老师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提出“让爱的阳光照亮深山”;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这五位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伟大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