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经新闻故事化含义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新闻传播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故事化倾向。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知识经济、新经济的“大潮”汹涌,使广大受众越来越关注财经新闻,财经报道也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2.
吴俊琦 《新闻实践》2009,(12):34-35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新闻传播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故事化倾向,新闻传播故事化与财经报道的"联姻",很快使那些原先专业性强、可读性低,过于理论化、数据化的财经新闻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民财经时代的到来,财经新闻信息的需求将有一个大的扩张。确立"以受众为中心"的财经报道理念,选择百姓化路径是提升财经新闻传播效果的必由之路。财经新闻报道的"利益化"切入、通俗化表达,故事化演绎、多元素化编排、个性化定位是财经新闻报道百姓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袁小娟 《新闻窗》2011,(4):47-48
用故事来表现新闻并不新鲜,许多社会新闻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但在经济新闻中,故事化的表达却并不多见,更多时候是大量的数据和工作措施掩盖了人的活动。即便在经济新闻中出现人物,要么在介绍情况,要么在谈观点,  相似文献   

5.
经济生活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对财经领域的关心也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财经报道逐渐在各媒体版块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财经新闻的质量如何,影响着人们对媒体和节目的选择。可财经报道流于表象、枯燥乏味的现象并不少见。有时,财经报道堆积数字,见事不见人,成了“数字”新闻的代名词;加上行业术语的频繁运用,常常陷入了“外行看不  相似文献   

6.
数据呈现是大数据时代的新课题。通常,数据呈现的主要途经有两个,即数据的可视化和数据的故事化,二者的区别在于,数据可视化主要解决的是数据感知问题,而数据故事化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将数据感知转换为数据认知。数据故事化涉及三个基本要素:数据、视觉效果和叙述。从数据故事的创作者和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模式看,可将数据故事化分为创作者驱动和受众驱动两种不同模式。目前,数据故事化中常用的结构有三种:马提尼酒杯结构、互动演示幻灯结构和向下钻取事结构。数据故事化的主要活动包括理解数据、明确目的、了解受众、确定关键数据、选择故事模型以及故事叙述。数据故事化是数据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数据科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图6。表4。参考文献60。  相似文献   

7.
财经报纸核心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一个叫王冉的人,在新浪上写了篇博客《为什么中文财经报道反而看不明白》,引起诸多讨论。王冉批评说:财经报纸每天都看,所以经常看到一些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财经报道……最后告诉我们的记者朋友,只要你们把功  相似文献   

8.
财经活动始终是人的活动,记者要靠对一个个人物的采访(言语交流)才能完成一篇财经报道。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事件中的人物也许会有许多个性化的言语,但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基本上都是被以客观的陈述语句表达。在财经新闻成品中,人物说话的内容(引语)也许是其保留下来最原汁原味的东西了。由于财经报道有用性功能的增强,财经新  相似文献   

9.
正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关注经济报道,采写经济报道,始终要看到"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要看到"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影响。原因很简单,经济报道中有"人",有人物,就有故事,经济报道才能更鲜活,更具个性张力,更有感染力。抓住人物,阅读才能享受"故事"经济报道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单一,采写者容易一脚踩进数据里拔不出来,变成就经济而经济或一堆数据。写的人"痛苦",看的人眼花、乏味。经济活动离不开人,只有抓住了人,抓住了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很多财经新闻充斥着大量专业术语和冷冰冰的数据,语言干瘪苍白,文风生硬呆板,常常见事不见人,造成财经新闻“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因此,如何有效提升中国传媒财经报道水准,为受众提供既专业又贴近的财经报道已经成为传媒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有人曾这样总结“把全国的人才拢起来,合格的财经记者不过二三十人”。话虽偏颇,但从一个方面正说明了从事财经报道人才的匮乏。而在财经记者群中,国际财经报道记者更是“皇冠上的明珠”,能否造就高素质合格的国际财经报道人才成了众多经济类媒体的切肤之痛。这其中关键的原因首先在于中国经济生活与全球经济状况日益提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财经报道?在传统新闻学中,财经报道是指对财税、金融、市场贸易、证券行情等各方面经济生活的报道。有一种广义的理解,认为财经报道除上述领域外还应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基建等方面。本文探讨的是广义理解上的财经报道。财经报道如何才能抓住寻常百姓的“眼球”,怎样让财经报道飞入寻常百姓家?关键在于要抓住财经报道的大视野和小视角。  相似文献   

13.
阎安 《东南传播》2011,(5):102-104
当代生活纪录片创作,从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上看,主要依循以下脉络创新发展:在栏目化体制下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重要依托;在娱乐化浪潮下以"给老百姓讲故事"开始大行其道;在民间影像语境下以"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谋求新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丁雨光 《视听界》2013,(2):83-85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各媒体纷纷拿出绝活,不断丰富“走转改”活动的内涵和形式,为受众献上不少亮点纷呈、引人人胜的精品力作。央视“走转改”报道的故事化呈现,是鲜明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当前,纪录片故事化已成为一股潮流、一种趋势,成为纪录片创作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但是,纪录片故事化在给纪录片带来生机、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引起人们的一些隐忧.因此,尽快理清纪录片故事化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寻找恰当的故事化手段,促进纪录片创作的健康发展,就成为当前纪录片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纪录片故事化创作的手法和技巧以及纪录片故事化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陈阳 《新闻窗》2013,(5):42-42
一般来说,“新闻故事化”是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认为“新闻的故事化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驷见在,它已经从新闻的后期处理环节逐渐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同时,新闻故事化的处理方式也从社会新闻领域逐渐蔓延到时政新闻,尤其在“走转改”活动开始以后,新闻故事化成为众多新闻记者在采写中频繁使用的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是"听"与"看"的结合,对电视新闻节目合理定位,充分挖掘电视新闻节目的个性,以平民化视角关照生活、反思生活,可以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占领电视新闻市场。近年来,对信息进行"故事化"整合与包装,运用故事化叙事方式的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受观众的青睐。本文探讨了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叙事现存的问题与对策,旨在说明正确运用故事化叙事特征的重要性,以期为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数据故事化评价是监控数据故事化过程、衡量其效果、保障和提升其质量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关于数据故事化评价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可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的评价方法分为基于过程的评价和基于结果的评价。其中基于过程的评价采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将数据故事化划分为数据准备、数据分析、故事建模、故事描述和故事呈现五个阶段,并根据具体实施需要定义了过程评价的阶段参考特征和改进方向;基于结果的评价,则是以本文提出的基于结果的评价模型为基础,从受众和使用者视角对个人的接受度和持续接受度进行评价,最后以评价结果为依据提出了改进流程[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组织在开发过程中把握产品痛点,提升开发能力。同时也可以解释和预测个人的接受意向,为下一步的营销推广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写经济报道最令人尴尬的莫过于那句老话:“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就是写得太深奥,非本行的普通读者很难读下去;“内行不愿看”,是指行内的专业人士认为记者所写报道太肤浅,对他没什么启发、没什么用处。既让内行愿意看,又让外行看得懂,并对他们有所启示,是经济报道的至上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我的体会是两条:把经济报道中的数字故事化、情节化,把故事和情节思想化、主题化。即先把枯燥的数字变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再通过故事这个载体来体现报道的主题,表达作者的思想。不寻常的数字中有不寻常的故事一提起经济报道,人们就…  相似文献   

20.
广播是以声音线性传播为特点的媒体,故事化、情节化的处理,有利于克服广播“一过性”、“易混性”的弊病,方便各层次人群收听。只要注意发挥广播优势.在一些具有现场感、细节化、情景化的广播新闻的采制过程中,通过生动的音响、故事化和细节化的写作手法来刺激听众想象,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调动多种手段,同样可以使广播像电税一样声画并茂,不仅更好“听”,而且更好“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