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休谟毫无疑问是一个典型的哲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休谟的思考可能比贝克莱更加"哲学式地".这个特征在他的两个论题中得到鲜明而尖锐的注解:一个论题就是康德所理解的休谟问题,即因果问题,另一个论题是归纳的逻辑根据问题.从古典哲学和牛顿物理学的角度看,因果问题更加重要,但是从20世纪之后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来看,归纳问题比因果问题有更高的科学意义和哲学讨论的价值.休谟从经验心理学的角度,主张因果问题的心理主义解释;而康德则在先验知性的建构能力之上,正确地说明了因果原则普遍有效性的理性根据是什么.然而,康德却忽视了归纳问题的重要性,使归纳问题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在逻辑哲学和科学哲学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归纳问题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
时间概念在休谟对因果概念的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学界对休谟问题的研究成果虽多,却鲜有从这一概念入手所进行的考察.考察休谟的时间概念不仅有助于指出对休谟问题的诸多回应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休谟式时间与牛顿式时间的对立,而且也有助于将休谟问题放在休谟整个《人性论》的视角下进行重构,进而将因果概念从一种自然科学的、以理性逻辑为依据的概念转为一种能够贯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且以情感和实践为基底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休谟问题"自提出后,一直为哲人们聚讼不已.麦金太尔立足于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理论,从目的论概念和功能性概念的角度对"休谟问题"作了深入阐释.尽管其见解独特、深刻,但仍受到众多学者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休谟因果观的实质在于把因果关系看成是人心习惯联想的产物。这一理论对其整个哲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对因果性问题的考察,休谟论证了形而上学的荒谬性,为达到其哲学的最终目的即建立人性科学体系作了必要准备;其次,通过因果观,休谟引出了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知识论的中心内容;再次,休谟还通过因果观进一步论证了他的反抽象论及对本体论问题的“存疑”。  相似文献   

5.
大卫.休谟作为极端的经验论者,认为因果联系和归纳推理既不是唯理论所谓的不证自明,也不是从经验中获得,而是习惯性联想的产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休谟问题"。休谟对因果推理的合理怀疑动摇了西方科学知识的理论基础,为了维护科学知识的权威和建立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康德以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来回应"休谟问题"。尽管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必定会存在不足,但其对"休谟问题"独特的解决方式及在推动西方认识论发展,特别是关于主体能动性思想发展方面还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归纳法在西方科学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休谟提出归纳的合理性问题后,哲学家们展开了一系列有关归纳的辩护与批判。波普尔对归纳法持全盘否定态度,他对归纳法的批判正是建立在其对休谟归纳问题的分析和反对逻辑经验主义对归纳法的拯救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归纳法在西方科学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休谟提出归纳的合理性问题后,哲学家们展开了一系列有关归纳的辩护与批判。波普尔对归纳法持全盘否定态度,他对归纳法的批判正是建立在其对休谟归纳问题的分析和反对逻辑经验主义对归纳法的拯救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概率归纳逻辑的一个重要学派即主观主义或私人主义对待休谟问亦即归纳合理性问题的态度,密切地依赖于他们提出的大弃赌定理.大弃赌定理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本文着重讨论和分析动态大弃赌定理与休谟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基本接受克里斯坦森的看法即;动态大弃赌由于其历时性的特征而使动态大弃赌定理不能成为归纳合理性的依据,因此主观主义对休谟问题的解决是不成功的.本文最后简单提及另外一些有关解决休谟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17、18世纪休谟等经验主义哲学家发现情感在伦理学中的重要作用开始.休谟伦理学是否为相对主义的争论就源源不断。相对主义伦理学最重要的特征是道德原则和道德判断的相对性,否定道德原则和道德判断的可通约性。从休谟对道德行为的发生、旁观者的同情机制、快乐原则、德性等问题的论述来看,休谟伦理学给予了情感伦理学以稳定的价值判断根基。实现了其伦理学非相对主义的本质。现实社会中许多道德问题的解决,需要公允地对待情感。  相似文献   

10.
归纳法曾受到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质疑,在哲学史上对归纳法有效性的证明也存在许多争论.运用唯物辩证法从归纳客体、认识与实践、归纳与演绎关系、逻辑蕴涵四个维度对归纳法有效性进行证明,并对其在实际操作中有效性的保证措施及其在科学发现中的合理运用策略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休谟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部分,它的提出依赖于休谟的知识二分法: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和关于事实的知识。休谟问题可以表述为因果关系何以非要如此的疑问,其实质在于否认经验推理作为因果关系之普遍必然性的依据。围绕休谟问题产生的误解,休谟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并进一步提出心理解释。这种解释对西方哲学认识论同时产生了建设性和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相似性的思维方式来建构一种认识论哲学体系,是休谟哲学方法论的鲜明特色。相似性原则的提出和运用,在观念起源和因果关系理论中有突出的体现,而把这种相似性原则上升到方法论的层面,对于自然科学方法和人文科学方法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休谟问题”的真正核心在于 :一是内在和外在世界的“流变”性 ,二是这两个世界之间因果作用的非超距性。从这两大核心出发 ,运用拓扑学探讨物体及物体的观念的同一性及二者的时间关系 ,提出了与传统观点根本不同的解答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休谟问题”的焦点可以集中在所谓的“自然齐一律的假定”不可证明的问题上。休谟及同意休谟观点的哲学家们没有发现事实上人类头脑中有未经证明便确立的东西——原始的信念。如果我们不否认人类头脑中的确有信念这种东西,我们就不能否认人类头脑中有未被证实同时也是不证自明的东西——如果我们承认了这一点,休谟问题事实上已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5.
休漠之叉的实质在于挑战已成为我们思维惯性的所谓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图式,置疑违法责任的主观方面要件(基于自由意志而产生的"过错"或"罪过")的理论,提出了自由意志或违法的主观方面何以可能的问题.尝试将休谟之叉纳入社会生物学的视野之中,通过吸收人类基因组工程计划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基因与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进而对现有的罪过(guilt)及其责任(responsibility)理论进行一种法理学上的重构,以期进一步引起法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休谟的整个哲学体系体现为经验论、怀疑论和自然主义三相互贯通的统一体。休谟以其经验论为基础,从对外在物体存在的怀疑论论证过渡到对外在物体存在的信念的自然主义解释和怀疑论批判,显示了其哲学的调和色彩。怀疑论与自然主义在休谟哲学体系中不分伯仲,如果片面地将休谟看作怀疑论或自然主义,都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7.
休谟持主观主义道德论,这一惯识有误.休谟的真正意思是,德、恶不是一般的社会性事实,而是道德性事实;其某些话语认为某些德、恶有真实性或事实性.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角度对帕斯卡概率进行研究涉及以下一些问题:一元论与多元论、认识论解释与客观解释、概率与因果关系的联系、休谟问题及概率解释的恰当性等。这些问题贯穿于帕斯卡概率五种解释的论述过程中,但我们不是对每一种解释都讨论这些问题,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