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读本》教学中找到通往学生生活的入口,学生就可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学《读本》,《读本》中的深刻道理,也就变得浅显易懂、可亲近起来。2021年秋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走进了课堂,《读本》教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新事物,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小学老师们普遍感到有些束手无策。我们从《读本》的特点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入手,对《读本》教学如何进学生头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邓小华 《时代教育》2009,(8):231-231
教学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际,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要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努力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就是说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教学要牢固树立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理念,本文就如何引领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学习等问题进行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回归生活,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带着数学体验迈入生活常态,使其真正体会生活现象的数学内涵,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4.
经验在儿童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习的起点。经验既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也可以阻碍知识的建构,后者可称为负效经验。负效经验可分为负效生活经验、负效知识经验和负效思维经验。对于负效经验,可以通过厘析、解构、突破等手段,使之成为新知学习的类比性材料,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趣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我们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既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那么,怎样才能让生活实践和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要求老师的思想和授课方式要与时俱进,要把新理念、新方法引进课堂,让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带着课本走进生活,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模式,这样的课堂才能高效。  相似文献   

7.
大家都知道,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走进课堂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带着鲜明情感色彩进行知识建构的.因此,教师不能想当然地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那些"不同的声音",它往往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甚至能起到"燎原"的作用.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间通过相互辩论、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使知识更科学、更完整地被学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标明确指出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本文以此为基本理念,提出了使数学课堂生活化的观点,具体阐述了如何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9.
李新梅 《广西教育》2011,(19):57-58
品德课堂"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要求教师在品德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进课堂,让品德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彰显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主要可以看成学生、教师、教材的组合,但不同的组合方式就代表着不同的理念:若是教师带着教材走进学生,则是过时的灌入式教学;若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则是我们以前至现在风靡于课堂的启发式教学;如果是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则是我们在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新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能带着教材走向教师?首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的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  相似文献   

11.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在教学时要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觉得亲切,感到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信念对课堂决策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是带着自己的信念,即对学生、学习和教育根深蒂固的看法走进课堂进行教学的。本文在对教师信念为主题的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语言教学中教师信念的本质、特点、构成、来源及效性进行了系统性探讨,指出语言教师作为教学反思主体,其教学信念在基于学生行为和反馈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了重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要求下,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适当地转变教学观念,完善地理教学内容,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带着知识走进生活,真正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那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开发和利用与化学有关的生活资源,使化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性认识走进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能提升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生活处处皆语文.所有的课文都源自于生活,这是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这样对于课文的思想和内容,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并从中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感受课文的鲜活生命和强大活力,学生也就能更好地掌握和领会课文的主旨.所谓生活化的语文课堂,笔者将其定义为:生动的、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孩子们熟知的、简单的、非理论化的知识化课堂.笔者认为这是符合"和谐高效课堂建构"理念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就是语文课堂的润滑剂.抱着这样的想法,笔者带着"生活"走进了我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教法,现谈谈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一、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枯燥,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王老师没有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课堂。学生在带着这个问题离开课堂之后,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的活动势必会涉及由“猜想结果”到最后的“表达交流”,学生又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要引领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