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毋庸置疑,法治教育的实质在于培养国民的规则意识。学校法治教育更应该强调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那么,目前学校法治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呢?一、规则意识教育视角下学校法治教育的缺陷国民规则意识的欠缺,固然有各种利益的诱惑,有社会转型期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但是学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应该是重要原因。学校法治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知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徐海琼 《天津教育》2022,(11):46-48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的重要科目。其中法治教育是学科的核心与重点。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时事法治教育资源,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体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树立公民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形成法治意识和践行法治理念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至关重要.教师要从了解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着手,追寻其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策略.在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教学要知行合一,与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4.
林鹭 《成才之路》2023,(11):49-52
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是青少年成长为一名知法守法、品德高尚的公民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举措。学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将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渗透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文章分析培育青少年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意义,并对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 意识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确立有着积极的影 响,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形成。教师应当重视对 初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探究培养学生 法治意识的方法,将学生逐步培养成为遵纪守法的新时代人 才。本文就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方法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能够提升包括懂法、守法、用法在内的法治意识水平。为了实质性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用案例、拓展学习、整合资源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法治学习机会,使学生在生活中了解法治知识、应用法治知识、感受法治知识,用高水平的法治意识规范自身行为、维护自身权益,将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努力成为新时代爱学法、能懂法、会用法的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治的认识、崇尚与遵循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公民法治意识的构成要素包括程序与规则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平等与公正意识。培育学生法治意识,要引导他们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按照法律规范和法治精神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培养法治情感,提升法治行为能力,促进整个社会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进步,法治意识也是每个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全面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对维护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注重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科目,应当引起全社会教育力量的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道德和法治的理论科目,对培养学生法治观念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9.
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法治意识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法治意识可以从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两个维度来阐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多角度地探究进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法治意识素养的培养。高中政治教师应在心理学视域范围内,从法治认知、法治情感、法治价值观、法治参与四个维度,与教材对话,与生活对话,与活动对话,与议题对话,引发学生法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创造性,传播学科知识,解决法治问题,形成正确的法治思维与法治认同,提高法治意识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新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法治意识的培养,要以学生生活为背景,从规则入手,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开展,真正做到法治熏陶、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初中生的活动范围有限,法治意识的培养并不受重视,教学活动的“偏重化发展”问题严重。借助电子白板重新强调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由此开发教学课程的全部价值。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入手,思考如何利用电子白板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担当着重要的使命,特别是法治专册的教学,更是直接指向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和学生认知的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回归法治课堂本真,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更广泛的实践路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要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文章简述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指出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从提高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运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法治教育的渠道、注重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14.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高度重视中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科学运用法治时政资源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方式,是发展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法治意识是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通过运用法治时政资源素材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对法治的理性认知,培养对法治的情感认同,坚定对法治的崇尚与信仰,规范学生日常法治行为。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既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逐渐增强了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关注度,并受到了各级部门的重视。在小学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提高其法治意识,使其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本文就如何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改的素质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 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能够有效提高青少 年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和能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打破 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水平等,积极 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提 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为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奠定良好基 础。本文主要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 重要性和有效策略两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PBL即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PBL培育学生法治意识要讲究策略:精心导学,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升对法治的认识;问题引领,协助小组讨论与合作,提升学生对法治的理解;教师在场,协调分层交流,提升学生对法治的信服与尊崇;训练验收,及时评估,助力学生践行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8.
<正>法治意识培育与过去的"法律知识"教育相比,主要区别就在于不是单纯追求传授法律基础知识的容量,而是全面培育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素养。《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专册主编陈大文教授指出,法治意识不仅表现为人们对法治的理性认知,还表现为人们对法治的情感认同。因此,培育学生法治意识,既需要法治知识教育,更要培育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低年段法治教育围绕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以具体化的规则媒介增进学生对规则的认知;进而让学生在践行规则中学以致用,并通过多种评价延伸规则教育,实现规则意识内化,才能真正让规则走进学生心中,为其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林丽贤 《天津教育》2023,(13):59-60
<正>随着法治建设持续深化,提升我国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愈发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蕴含着大量法治教育要素,是学生提升个人法治意识的主要途径,再加上学科核心素养亦明确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诉求,要求其学科教学中切实落实法治思想的渗透工作,为学生个人法治意识的提升创设了良好环境。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并不能切实落实法治思想的渗透融入工作,违背了当前法治思想渗透的各项诉求,所以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