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治清 《教师》2008,(8):111-112
李清照的词作中频繁地使用“酒”的意象,所创造出来的意境却各不相同,纵观她不同时期词作中的“酒”,既可了解她独特的一生。又能走近这位性格繁复、志趣高远的古代女词人。  相似文献   

2.
贾宏亮 《考试》2009,(3):109-109
李清照许多咏花词中的花均为作者自况,她把这些花草树木摘来放在自己的词作中,以独具的慧眼,用真挚的情感,经过一番涵泳之后,连同她自己那颗敏感多情的心灵呈现给我们,时至今日,我们读这些她发自肺腑的词作,还会为她的生活、思想、情感而低徊不已。李清照用她嫣然如花的语言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而她清丽高雅的形象更是令人无限思慕。  相似文献   

3.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微、软“北狩”,李清照举家南渡,从此她平静逸乐的书斋生活被金兵的铁蹄蹭碎。而南流前后天山人间的反差,也使她的词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国之痛、怀人思乡成她后期词作的主要内容。情词哀伤、擅长铺叙、口语入词成为她后期词作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生活在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男权社会,女性缺乏话语权,而她却以一部《潄玉词》跻身于文坛,本文从她词作中描写的爱情生活,国恨家愁的内容,抒发的主张独立、追求平等、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借助花意象展现她的高洁品性,来论述其词作中凸显的女性觉醒、独立、自珍自爱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宋代著名的女作家李清照是一个既工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又精通音律、金石等的“全才”人物。历来人们评价她,往往只重视她的词作,而忽视了她的诗歌创作。实际上,李清照在词作中表现出的只是她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在诗歌中,我们则可以看到她性格的另一方面英雄气质和爱国激情。诗中表现出的进步的思想,宽广的胸襟,超人的见识无愧“巾帼不让须眉”。  相似文献   

6.
陈淑香 《考试周刊》2013,(48):20-21
本文介绍了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词作的风格特点。前期词作主要描写了词人少女时期欢快自由的生活,以及少妇时期的相思离别之意,表现了她对自然的热爱、爱情的向往和离别的苦恼;后期词作主要通过家常口语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国破家亡之恨和凄清孤寂之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词作的风格特点。前期词作主要通过白描、夸张等手法描写了词人少女时期的欢快自由生活,以及少妇时期的相思离别之意,表现了她对自然的热爱、爱情的向往和离别的苦恼;后期词作主要通过对比联想的手法、家常口语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国破家亡之恨和凄清孤寂之苦。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词坛上一位大家,在她的《词论》里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论断,要求填词必需严格按照协律、铺叙、重典、情致和故实等五个标准进行创作,缺一不可。她提出的作词标准是有见地的,但对前人的词作批评,过于苛求,有失公允,有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就是她的某些词作也没有完全严格按照《词论》的标准去创造。  相似文献   

9.
酒历来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李清照虽为一介女子,但她的词作中也有许多关于酒的佳篇。“酒”是她词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女词人借助酒来倾诉自己的心声.展现自己的情感世界。本文结合其创作历程,对其词中“酒”的意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苏轼贬谪黄州,词作数量达到高峰,文体观念亦此期逐渐形成。黄州以前的漫长创作时期,以倅杭为界,在此以前词作数量极少,词体观比较模糊;倅杭以后,至黄州以前,词作大量涌现,艺术上亦逐渐成熟,但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将词作看成一种文学,认为她具有独立的文体属性,而仅仅看作歌词。  相似文献   

11.
三毛离世后,久久不能散去的便是众多文人对其作品内容真实性的质疑。研究三毛文学的不乏其人,在对她文本研究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上,磨砺练就了她那独特的行文风格。她用“私小说”的文体,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坎坷;用“游与艺”的写作态度,细细地展现她的人生履历。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坛,三毛其人其文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大家的验证。在本文中,将用客观的态度来阐述三毛的行文。将作家、文本与其真实生活相联系,更全面地理解三毛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2.
特定的童年生活,曲折多变的人生经历养成了萧红任性、倔强、执着又敏感、细腻、柔弱的性格。这一性格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学创作风格。其敏感、细腻使她的作品具有沉郁、悲凉、寂寞的风格;其女子雄风又使她的作品具有雄浑刚健的风格;她的执着倔强使她不随俗、不从众、不拜倒在大家、名家脚下,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摸索并创造出独特的小说样式,成为与众不同有着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女作家。倔强和敏感这两个性格的主导因素,指挥着、统制着她的作品,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导致其作品风格的丰富多彩和小说模式的创新,也决定了作家归向悲剧的人生终点。  相似文献   

13.
陈敬容是九叶诗派著名的女诗人。她的一生曲折不平,但她在苦难面前没有低头,一生与诗为伴,用诗来记载苦难生活和情感历程,同时努力地超越自己,诗风不断发生变化。《山与海》是诗人诗艺成熟期的作品,抒写了作者晚年容纳苦难的广阔胸怀,诗中的象征手法和音乐性成为作者执着于生命苦难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小说中,我们能时刻感受到她从自己生命体验出发,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对生命之真、生命之理的书写和思索。"生命"是迟子建创作的全部基石,她以温情之笔书写生命,传达"温暖"和"爱意"的生命本质,描述刚柔相济的生命形式,其终极指归是对"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的追求。迟子建在其创作中融注生命美学意识,汇成了其独特的生命美学观,是其特立独行于当代文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才华绝代的奇女子,是宋代词坛上一大家。其词无论是写前期日常生活、爱情婚姻,还是写后期飘泊零落都表现出非比寻常的淑女情怀,反映出一个文化女性悠闲风雅而又心系家国的人生志趣。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一生历尽劫难,她的心路历程极其坎坷。尽管诗人的一生都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但是她始终深情地眷恋俄罗斯。她的诗作,表现出崇高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萧红的人生历程视作一个生命文本加以阐释,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代表性作品,解读其创作的独特主题意蕴———生存与怀乡,揭示了萧红艺术世界中涵纳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8.
朱淑真一生悲哀,嫁非所爱,漂泊东西。她把满腹愁苦灌注在她的诗词作品之中。尔后虽其大部分作品被其父母一火焚之,亦有少数有幸得以存世,后人结集之,名曰"断肠"。何为断肠?古人云:悲之极也,肝肠为之寸断。纵观朱淑真一生,经历着错嫁、思亲、相思、曲高和寡、叛道的感情煎熬,这些情愫最终凝结成了她的断肠之悲。  相似文献   

19.
Annemarie Roeper’s timeless perspectives were demonstrated throughout her long and productive life. Her prolific writings and speeches continue to influe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giftedness at all ages and stages of life, and the time I spent with her had a profound and meaningful effect on my work. Annemarie incorporated her inner view of giftedness into her definition, her collaboration with her husband George in developing the Roeper Philosophy and Roeper School, her global perspectives, and her qualitative assessment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children and identifying those who are gifted. Direct involvement with Annemarie has been especially influential in my thinking about gifted adults, including educators and parents. The quality of agelessness that Annemarie demonstrated in the later years of her life also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helping me and others develop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giftedness across the life span.  相似文献   

20.
疾风暴雨的社会现实,坎坷的人生经历,来自女性自身的体验与萧红独特的个性气质,成就了萧红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艺术品格.她的作品展现了对女性悲剧命运的顽强抗争,对民族悲剧性格的自醒式思考以及对人的生命价值的乐观探寻,其中渗透在悲剧意识中的生命热情更是萧红小说创作中的独特审美情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