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出版业由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三大板块构成.教育出版是指与学习、教育及培训有关的出版,教育出版是最不会引起歧义、最名副其实的出版,因为这是一种产品最模式化、标准化,而过程最复杂、计划性最强的出版.  相似文献   

2.
教育技术与数字化教育出版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教育技术可为数字化教育出版提供生产、管理借鉴,是数字化教育出版产品的内涵特质,是数字化教育出版的延伸服务。教育技术与数字化教育出版都必须以师为本,数字化教育出版的策划应当用好技术思维。目前,教育出版对教育技术的相关研究不足,产学研应当跨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3.
任翔 《出版广角》2013,(17):17-19
可以说,以往最稳定、最赚钱的出版领域,正面临着被数字创新和开放运动所颠覆的风险。教育和科学传播的未来,是一个开放未来。而这个开放未来与商业出版存在着根本冲突。这是摆在全球教育出版产业面前的紧迫课题。在苹果应用商店成立5周年之际,苹果公司宣布,其教育平台iTunes U的数字内容总下载量已突破10亿次。以开放教育资源为主的iTunes U一直被  相似文献   

4.
张炯 《出版科学》2016,(3):102-105
根据数字叙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教师和学生在数字叙事过程中反映的问题,指出数字叙事在教育出版市场大有可为:它是教育出版数字化变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读者可视化故事需求的重要工具。指出教育出版中的数字叙事可以选择讲述模式、模仿模式、参与模式和模拟模式,并按照不同模式的特点探讨故事(叙述)与游戏(互动)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为教育领域的受众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5.
马莹 《出版广角》2012,(6):75-77
对于中国出版业,教育出版可谓是最诱人的一块蛋糕,数字教育亦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以各大出版集团、教育大社为代表的传统的教育内容提供商,以汉王、方正为代表的技术见长的电子阅读产品生产商,还是以市场渠道为优势、用户基础雄厚的电信运营商,都在寻找各自的数字教育出版领域的站位,谋划并追逐着在数字教育产业链上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6.
秦伟  佘春华 《出版广角》2016,(13):82-83
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教育出版已无法完全满足教育的需求。传统教育出版机构亟须从内容提供商向教育服务商转型。研发B2C以及B2B的教育服务产品是“互联网+教育出版”的落地实践探索,是教育出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在学术出版与传播机制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学术出版素养成为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技能。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有一定成功经验,能够为中国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提供指导。[方法/过程] 以美国排名前10位的高校图书馆和中国40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对这些图书馆开展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实践进行调查,主要从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中美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异同。[结果/结论]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启示是:深化教育合作,促进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不断完善;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兼顾教育的系统性与针对性;针对学术出版需求,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8.
鹿丽萍 《出版参考》2006,(5X):16-16
《中国出版》2005年第2期上刊载了张鸽盛同志撰写的《论教育与出版的关系》一文,该文以权威的数据、细致的论证探讨了教育与出版的关系,并且提供了当今出版如何抓住教育发展的机遇乘势而上的良方,最终得出了一个极为乐观的结论:“围绕教育搞出版大有作为”。从理论意义和数据分析的角度,笔者完全赞同该文的观点。教育与出版确实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但是,对当今教育和出版的现实状况作一番审视,笔者对围绕教育搞出版的“大作为”颇多隐忧。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出版教育中存在的产学研脱节的问题,提出应该在出版教育尤其是出版硕士教育中引入田野调查法教学,提高学生田野调查能力。并进一步结合出版行业需求,建议出版硕士教育阶段,应在案例研究中使用田野调查法,在出版实践中运用田野调查法,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10.
王涵  江静怡  叶阳 《出版广角》2022,(16):71-75
数字教育出版与人工智能融合是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推动知识秩序重构及教育模式改变,被视为科技赋能数字教育出版产品的最佳选择。助力数字教育出版回归知识本体,重塑知识表征形式,创新叙事手段,辅助自适应平台发展,在数字教育出版流程创新与教育出版的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出版对于现代出版而言,毁誉参半,成败皆萧,实在是个沉重的话题,本刊历来多有关注,并已陆续刊发过一些相关内容的文章。此次再将话题深入,俱因教育出版一头独大的局面仍未随着出版形势的变化而得以改变。出版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出版的强盛,离不开教育出版的积累和支撑,但就提升全民族的素质、对外输出而言,教育出版的畸重状况还必须改变。下面所列话题,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教育出版的现状,也预示了其未来的走势。  相似文献   

12.
张文红 《出版广角》2016,(15):12-14
随着技术发展,“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各个领域颇为关注的重大问题,媒体融合生态环境已经形成。媒体融合生态环境对我国出版教育产生了三大影响。媒体融合生态环境对出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我国出版教育必须做好三个坚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为先;坚持“无用之学”;坚持“视野教育”。  相似文献   

13.
苏格兰的教育即使说不上是世界上最好的,至少也可说是最为严格的。我本人受过苏格兰教育,是她的产物。质朴的生活不会使人脱离高尚的思想,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在苏格兰的大学里,同样也有英国大学的初级硕士学位(the first Masters Degrees)的出版课程,这并非纯属偶然。 苏格兰传统教育的弱点在于培养贵族。技能的培养不作为教育的职能。技能只是与谋生有关。除了偶尔有人为从事出版的绅士们帮佣之外,出版是绅士的职业。倘若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苏格兰教育工作者考虑到出版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出版的总体状况来判断,教育出版始终是其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个版块.根据相关报告估计,美国2009年教育出版占据美国全年GDP总量的6.1%[1].全世界出版行业产值及利润的80%被教育出版所占据.这一格局在中国同样如此,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08年全国图书销售的比例,文教类(含教辅)图书占总销售量的28.77%,中小学教材及教参占48.58%,两者相加为77.35%.2009年,国内新闻出版业产值首次超过万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和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出版界对从事图书出版工作的各类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世界各国出版界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出版编辑人员的素质远远达不到时代的要求,出版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发展出版教育事业,尤其是正规出版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紧迫问题。 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出版教育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欧洲和北美主要出版大国,如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出版教育起步较早,发展得较快;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第三世界相对来讲则比较慢。   出版教育…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与教育有关一定关联的儿童出版产业也沾了光,发展迅猛。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出版参考杂志约请几位出版大腕纵论我国儿童出版产业。谨以这个专题献给全天下的孩子,愿他们永远快乐!  相似文献   

17.
出版教育的专业性越来越模糊,现行出版教育遭遇了严重的危机,如媒介融合对传统出版教育的冲击,行业需求对复合型人才的倒逼以及硕博士招生规模的萎缩.针对产生危机的原因,本文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提出强化出版教育专业化的应对之策:创新出版专业教育模式,强化出版教育衔接,科学促进出版教育融合,重视出版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出版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出版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教育培养出版队伍,是发展繁荣出版事业的根本人计。中国出版业的巨大规模和飞速发展,必须要有一支相适应的训练有素的出版队伍。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腾飞,教育的振兴,出版的繁荣,应该建立起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出版教育体系和培养教育出版人才的基地。在国家政府机构、出版业界和教育部门等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推动之下,我国的出版教育近几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一批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出版培训教育的基地,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9.
我国出版教育的特点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出版的专业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出版教育事业的繁荣,呈现出独有的特色。一、我国出版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沿革 我国的商业出版活动发端于公元纪年前后,成熟于晚唐五代时期。古代商业出版机构从业者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07,(8):F0004-F0004
延边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47年,是国内成立时间最长的专业出版社之一。近年来,延边教育出版社汇集了国内大批顶尖的教育教学研究专家、优秀教师和图书策划营销经理,通过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国内一流出版机构的紧密合作,策划出版了大量优秀教辅图书,是广大中小学师生最值得信赖的助手和伙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