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量实践表明,高校创业教育在线教学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新常态,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在线教学必须以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本体论"——联通主义为遵循,通过梳理联通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诠释数字时代学习的创新特征及其本质,阐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指导高校创业教育在线教学的适切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主体的联通、教学资源的联通和教学过程的联通,最后,提出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在线教学模式应从教学共同体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过程设计和学业评价等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联通主义视域下的移动学习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阐述了网络时代下学习的发生过程,即知识是以不同方式进行联通、重组和再造。文章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利用该理论进行移动学习环境设计的可行性,并且根据该学习理论,构建了移动学习环境的基本结构,分别对其中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资源、支持工具、学习情境四个环境子要素进行设计。鉴于对联通主义理论下移动学习环境的设计,以期给学习者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3.
联通主义理论揭示了"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新规律,学习者社会网络的形成是联通主义学习的重要过程,因此,深刻认识联通主义理论中的社会网络规律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国内第一门cMOOC微信群中的交互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探究了联通主义学习情境中的社会网络特征。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整个课程微信群交互形成的社会网络是一个多中心的复杂网络;在中观层面,内部子结构形成了8个凝聚子群;在微观层面,度数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较高的节点(参与者)在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联通作用。最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联通主义学习中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符合联通主义课程的教师观;自组织是联通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联通主义学习者的网络地位可以反映其联通主义学习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改变了高等学校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联通主义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学习理论。联通主义理论中,教师是课程的促进者、影响者和网络塑造者。学生则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塑造自我的知识网络。本文以河北大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为例,探讨联通主义理论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升《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的进程中,相关的实践和理论都需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学习理论,联通主义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相关工作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本研究以“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Ⅱ”这门cMOOC课程的主题一为例,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对学习者社会交互和话题交互的网络化特征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课程促进者的参与推动了交互网络中连接关系的建立,使得网络的初始值能对整个学习交互网络塑造产生非线性影响。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学习者的参与度与交互网络结构的紧密程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关系,而是网络交互结构越紧密(密度越大)就越会在之后带动更多的学习者参与讨论学习。这说明,联通主义指导下的学习,需要我们从动态的视角去观察学习者学习,学习者的交互与联通是在变化中展开的。在社会网络的连接中,草根学习者贡献的话题也通过连接形成了类似知识概念图的网状结构,这样的知识结构能够较好地表征由下而上的群体智慧(知识的草根性)。很多相似的概念在动态性生成过程中会慢慢地聚合,而非依据专家的经验来划分知识的体系。对cMOOC课程更长时间地观察与调研,可以更真实地发现知识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基于联通主义的移动学习环境以知识为中心,通过联结、重组、再造三个子环境构成整个移动学习环境,他们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知识碎片能在不同媒体和不同情境中再造。大学生的移动学习是基于社会联通图式和认知联通图式的双联通模式(SCCS),基于联通主义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体现了大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也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联通主义是近20年国际上对教育变革最有启发的创新思想。其理论内涵远不止于学习现象,而是教育哲学层面的理论创新。在本体论层面,联通主义是对思维本体论和生成本体论的再发展,反映了“互联网+”时代教育的联通新本质,表现为“学习即连接”的微观联通、“资源共建共享”的中观联通和“组织生态开放互联”的宏观联通。在知识观层面,联通主义揭示了人类生产生活中一直存在的、被忽视的一类知识形态——网络化知识,这类知识在内涵、结构、生产传播模式等方面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和规律。在方法论层面,联通主义推动了教育科学研究方向从简单线性到复杂系统的战略转移,强调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探寻教育系统的深层规律。联通主义哲学观不是对传统哲学观的全面否定,而是在技术革新、时代进步、思想进化的基础上对教育基本问题认识的丰富和再发展,为认识和研判“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哲学思想指导,推动了由技术驱动的教育信息化向技术与思想“双轮驱动”的变革模式转型,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构教育理论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方法武器。  相似文献   

8.
强调以学习者共同体为核心来开展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活动是联通主义区别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学习者共同体已成为联通主义学习范式下的知识生产群体,但其知识生产属性尚不明确,亟待更深一步探究。由此,本研究借助机器学习领域中的词向量(Word2vec)语义分析工具,以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代表的传统知识生产为客观参照物,在同一个主题下对联通主义视阈下的c MOOC "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的知识生产属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c MOOC的联通主义知识生产呈现出三种类别的属性,分别是:主题聚焦性、理念时新性和视野广角性。而以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代表的传统知识生产则呈现出分层结构性、特定群体关注性和物质供给侧重性三种类别的属性。基于以上结果,本文进一步从生产群体、思维理念以及实践应用等层面对比和剖析两类知识生产的影响和启示。作为以国内首门c MOOC为研究对象开展的联通主义知识生产属性与传统知识生产属性的对比实证研究,其结果不仅为国内、国际上以c MOOC为表现形式的联通主义知识生产实践提供了客观证据和直接指导,同时也首次探明了联通主义学习范式下的知识生产属性,为联通主义知识观及其知识生产理论的构建和充实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作为Web 2.0、社会媒体等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剧背景下催生出的重要学习理论,在过去十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并成体系,但是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观点比较分散,目前缺乏系统的梳理,人们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因此难以深入。本研究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相关研究人员的论文、著作、博客以及cMOOCs开展过程中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两位创始人中,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的学术著作较多,观点表达更学术,更易接受;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的观点表达更自由和哲学化,富有启发性。该理论最广为接受的八条基本原则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扩充与发展。对联通主义的哲学取向、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环境观以及交互观等进行研究总结发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已经相对成熟和成体系。在三种联通主义实践(简单联通、社会化联通和复杂联通)中,只有复杂联通主义实践真正体现了联通主义的精神实质。虽然人们对该理论存在四大质疑与批判(是学习理论还是教学法、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有何区别、核心概念是否有问题、有何特色和创新之处),但该理论能够对其作出满意的回应。本文希望能够帮助研究者和实践者深化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并开展更加深入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环境的"小世界"现象与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社会性网络中的“无尺度”与“小世界”现象研究,以及面向数字时代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并从此视角出发反思了当前信息化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问题,提出促进信息化环境中有效联通的学习资源设计理念,却构建有助于联通的学习资源生态环境“小世界”和主题学习资源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1.
线上、线下教学各有其优劣。线上教学包括课程平台、教育者和学习者。三者均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线上教学面临极大挑战。文章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依托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联通主义(Connectivism)学习理论,重构教学模式,形成“线上+线下”教学的“2221模式”,即线上和线下2种途径,学习者和教育者2个主体,学习者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学习模型和教育者起带领作用的教育模型2个模型,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复杂并统一的1个学习网络。“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核心价值是在数字时代运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2.
I普适计算技术推动下的泛在学习已成为下一代e-Learning的重要发展方向,泛在学习环境的构建是泛在学习成功实施的基础和保障。传统的e-Learning资源仍然是当前大多数泛在学习原型系统的核心,但忽视了适合泛在学习自身特性和需求的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建设。针对此问题,本研究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知识建构理论和生态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泛在学习资源组织模型"学习元"为核心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泛在学习系统——学习元平台(Learning Cell System,LCS)。该系统采用基于本体的资源组织方式,通过开放内容编辑实现资源内容的持续进化发展,可以在多种移动终端上自适应地呈现资源,实现资源之间的动态语义关联,支持社会认知网络的动态生成与共享,并可以基于过程性信息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评价。最后,对LCS潜在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信息生态的视角,将网络课程划分为生态个体期、生态种群期、生态群落期、信息生态期以及未来的知识生态期。信息生态期的网络课程设计,需要借助云计算、智能移动设备和社交网络等技术,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形成线上线下混合的信息生态系统。"吴地文化遗产"网络课程的目标是面向大众和中小学生提供文化遗产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具有开放性、社会性课程服务的特征。通过信息生态资源、教学活动的设计,整合不同课程资源,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文化遗产知识的信息生态链,实现在关系中学和分布式认知的联通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促使微课成为当前英语学习的主要范式,微课是侧重数字化和有声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联通主义具有鲜明的数字化时代的特征,在联通主义理论的框架下讨论以微课为基本元素的网络课程建设可以优化适应时代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变革力量,以其移动性、联通性、泛在性、微型化、便捷性促使我们使用创新的方法尝试解决教师流动问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教育公平研究的范式转型,催生新型的学生学习需求规律,其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强调学生的获得感。基于新型学习需求规律的教师走网是移动互联时代教师流动的新取向,其实质是教师的现实服务与经验在虚拟网络中的共享,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师资源覆盖面的新实践,是新时期我国教师流动机制变革和创新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6.
网络互联网时代,从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在观念上认同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文章在总结前人经验以及对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解读下,对教师专业发展及信息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连通主义学习理论是顺应时代的产物,从外部环境的视角,认为知识具有动态性、时代性和可获得性的特征有别于传统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体现了其优越性.连通主义学习理论能够很好的支持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联通主义作为数字网络时代催生的新型学习理论,强调以生生交互为主要形式的学习。为促进网络学习者的深层交互和协作创新,联通主义课程创设了有助于深度思考、互动联通的问题解决情境。为探讨联通主义学习中协作问题解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研究以cMOOCs“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第五期课程问题解决阶段12个小组的协作会话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网络分析方法挖掘协作问题解决的教学交互规律。研究基于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模型设计出适用于联通主义协作学习的认知编码框架,通过对不同问题类型、成员构成和协作质量的小组进行认知网络差异分析和质心位移路径分析,揭示出联通主义情境下小组协作交互的相关规律:问题类型影响小组走向高层次交互的路径,成员构成类型影响小组的交互倾向与意愿,协作质量与群体交互层次和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学习和认知的革新,学习的关键除了要构建知识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联通各个知识节点的社会知识网络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于以往知识建构所秉持的行为交互层次、个体知识内化与外化水平以及社区整体知识增长的角度,研究从后现代知识观和联通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出发,设计了以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为双核驱动的连接式知识建构模型.该模型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具有的情境性、进化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以社会知识网络为建构载体,关注知识建构活动中建立的知识与知识、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可视化连接.随后,基于学习元知识社区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知识建构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发展与知识生产社会化正推动高等院校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依托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与联通主义学习论,以互联网知识产品生产为导向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产品的设计、产品的样品制作与验证、产品的发布和产品使用效果反馈四个阶段。该模式将构建多位一体的课程资源体系,推动师生角色转变为知识生产的共同主体,出产形式丰富的教学成果,并形成多主体、多角度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知识的创新利用,实现艺术理论创意向产品转化,推进高校艺术理论知识生产向社会开放、与市场接轨,最终将艺术理论课堂打造成内外相互促进、持续更新的互联网知识产品生产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黄伟 《继续教育研究》2009,(12):105-107
组织教师网络学习就是一种让教师与网络联结起来,这种联结能使学习者与网络资源、管理者、其他学习者形成关联,从而实现在线的联通学习。借鉴于企业网络组织理论,教师网络学习就是需要一种外在的启动力——联结,而联通主义的学习观却道出了教师个体进行网络学习的节点与节点的联通过程。教师网络学习既受到外在的联结推动,也必须积极地去网上寻找节点实现联通。分析当前国内教师网络学习的几种组织形式,现阶段网络学习的联结主要有“课程型”“项目型”“课题型”“工作型”四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