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信息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始招生,培养注重学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型人才。从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发展和电子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特点出发,分析电子信息类高层工程研究人才的能力,构建了电子信息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依托工程中心、重大项目、重点团队"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国内许多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形成"3+1"人才培养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如何适应大类招生的新形势,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了国内高校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并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为例,提出了适应大类招生的"1+2+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构建了适合大类培养的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给出了通识课程和大类课程的配置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设计并实现了具有分层培养模式的网络教学辅助系统,给出了系统结构图和其中的主要数据结构,提出并论述了分层培养的模式及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相应策略,描述了合作学习和虚拟技术在该系统中的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4.
依托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现有实验资源,研究电子信息类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卓有成效的与淮北周边地区电子企业及创新创业园的合作方式,总结近3年来卓越工程师班的建设经验,研究如何在现有体系上继续加强改革,将目前培养的优秀生向综合型精英型人才转变,同时探索对整个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普及培养,从对部分学生的培养过渡到对整个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期实现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培养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学研究定位于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和创新理论创新方法的成果转化,明确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理念,在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推动创新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探索适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强调师资队伍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以湖南科技大学本科层次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为主体研究对象,探索其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实践表明,构建有效的培养模式、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创建灵活的实践平台等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7.
电子信息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提出并构建了一种"一条主线、两个模块、三重师资"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顺应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性,满足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需求,结合学校教学特色提出了以竞赛为载体的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课程改革为基础,学科竞赛为载体,协同育人机制为依托,制定了创新人才分层次培养方案,构建了工程实践平台,重构了实验教学体系,完善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了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校实习实训基地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传统基地的改革模式,提出以校企联合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创新人才"为利益共同点,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工程素质和探索精神的人才为目的,构建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真实企业环境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以校企联盟为依托,通过健全的基地运行机制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激励企业主动参与到高等教育的各培养环节,从而实现高校、企业、学生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10.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通过CDIO三级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科学合理地设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形成了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结合现代信息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针对目前高校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应用复合型与创新型"两型"通才培养模式。这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出发,分析普通本科大学、高职高专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的不同特征.提出了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生源不如部属院校和老本科院校,多位于省会外的城市。因此,错位发展,服务地方,发展地方经济,为地方输送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院校发展的方向。针对电子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发挥实践动手能力强,社会需求面大。因此要积极探索培养模式,调整培养结构,实行人才的分层分级培养。首先从课程设置上下工夫,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加实践教学,与地方企业联合,其次教学方法方式改变。  相似文献   

1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8):184-186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创新人才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SRTP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SRTP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高校环境专业SRTP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近年来"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从现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教学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探讨了电子信息工程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地方院校发挥教育职能,凸显办学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尤为重要.周口师范学院化学系以教学为中心、以考研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化学类新型人才,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和高层次就业,连续5年考研录取率占毕业生总数6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95%以上.成功的培养模式为地方院校化学类新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校企联合培养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是指由企业全面参与学生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达到进企业直接上岗的就业要求。此目标可通过企业参与指导创新人才定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和实践教学、就业指导等活动来实现。实践证明,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的实施,可以带来高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农科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功能、地位、结构和生产方式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农科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农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性调整。正确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如何建立一套合理的农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农业高等院校一直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信息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目标,提出“分流分层培养”的人才培育模式,并以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探讨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模式、培养对象4个方面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和国际合作经验,从现实层面认识当今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现状与发展,通过借鉴、分析一些发达国家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和举措,以及我校的一些做法,进一步对工程类高校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并提出思路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