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跨越式发展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已成为当前高校刻不容缓的任务。无论是建构现代大学制度,还是推进学科建设,无不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追求卓越与创新。由于高等教育又承载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责任,造就具有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自然而然向高水平大学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召唤。文理交融,全面发展,塑造大学精神文化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创建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发展道路上,面临着技术创新和技能人才不足的双重障碍,急需以一流职业技术类型院校为平台,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一流技术人才;同时,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应在重视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同时,把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建设纳入其中。建设一流职业技术大学,不仅需要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学校自身还要具有追求卓越的强烈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信息化技术正在加速向高校教学和管理过程渗透,高等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国外大学大规范在线课程共享的迅速发展,使传统高等教育模式面临新的挑战。为促进新形势下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转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注重培育提炼大学精神、加快大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大学精神是先进文化的体现,也是广大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积淀而形成的共同追求、理念和信念,是大学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的历史演进与现代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提出: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延伸、深化和具体化,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大学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大学精神的内涵经历了一个演进与扩充的过程。当前,大学精神面临着一次重大转型。这次转型对大学人的成长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建设一流大学的视角,探讨一流大学建设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境遇,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是一个深受内外部环境影响的组织,时代变革、国家盛衰、市场兴替与社会稳定无不强烈地影响着大学的办学行为,也在形塑大学的发展理念。大学作为一个复杂性组织,在实现一流的过程中需兼顾教育本质与社会需求,在自觉与他律中协同并进,实现多元、有特色而又不失灵魂的卓越。作为后发外生型组织,我国大学在成为世界一流的过程中面临单向度发展、自主权受限、片面模仿追赶、盲目崇拜量化的现实境遇,出现了浅层技术优先达成、深层制度文化滞后的“脱序”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时代的欲望,大学正在迷失自己,教育逐渐平庸.面对大学排名带来的"被平庸"等问题,大学需要坚定方向,围绕"立德树人"完善教育之魂;停止模仿,专心教育重塑大学组织文化的人性引领;关注人性,让大学精神重焕新生;止于至善,在时代精神的张力中超越平庸,构建一种面向未来世界的理想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8.
大学章程:现代大学制度的载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吉林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通过的《吉林大学章程》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科学探索,在学校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引起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全国高校的广泛关注。这部章程以我国宪法和教育法律法规作为立法依据.认真总结和吸纳了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成果。借鉴了境外大学章程的有益成分,同时着重总结和升华了我们立足本校校情探索现代大学精神,进行制度改革和创  相似文献   

9.
随着普及化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品质已成为深化综合改革的重心问题。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台湾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品质提升计划,引导高校特色发展;实施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教育服务品质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国际化评鉴;强化国际育人措施,助推国际化办学。其举措大大提升了台湾高等教育品质,增强了大学的办学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分类卓越是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应该遵循的办学思想。分类卓越思想的提出是由高等教育发展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主体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质量要求的多样化决定的。大学英语教育应该在分类统筹的基础上,追求自己的卓越。各种类别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都有其独特的实现方式,英语通才教育、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等理念应该在不同属性高校办学实践中被科学贯彻。  相似文献   

11.
马青 《比较教育研究》2019,41(6):50-57,66
沙特在内外部因素的推动下,通过引进卓越学院项目、实施阿卜杜拉国王奖学金项目和创建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等措施,实施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改革。改革具有鲜明的指向性与实用性,展现出新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的融合与冲突,体现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与引导。然而,鉴于沙特特殊的地缘政治与文化背景,沙特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也面临国内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博弈,对实用主义的过分关注、教育目标与沙特教育发展现状之间的差距等成为改革所面临的障碍。对沙特而言,当前阶段仍需解决高等教育面向全球化的改革目标与维护传统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梅贻琦与塔潘是中美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们同为著名大学的校长,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但在治校理念方面却有诸多共通之处,都为各自所在国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将对二者治校理念的共通之处进行探析,希望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高等教育就是造就人才,面对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如何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因此,高等教育面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问题。广播电视大学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方式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西方自步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伴随着科学革命和科技理性的高扬,科技教育渐成大学教育的主体,并呈现出与人文教育对立之势.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重"物质"、轻"文质"的教育发展趋向,使得中国的传统教育丧失了独有的"自性",面临着空前的困顿和迷失.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人类正进入日益加快的科技发展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流方式,并推动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等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面临严峻挑战。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科技、社会的整合化呼吁具有全面素质的高层次、多样性和复合型现代人才。大学的全面素质教育受到重视,强调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并重,大学教育的基础性增强,“狭窄的技术”和“技术上狭窄”的教育受到批判,大学单纯的专才教育被否定,相反,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上的专业教育得到认可。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6.
马箫箫 《上海教育》2023,(17):49-51
<正>在技术赋能高等教育需求空前发展的时代,高等教育领域面临重大变革,多样化技术支持的教学实践正在重塑教育范式。《2023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聚焦于数智融合时代全球技术赋能高等教育的新趋势,分析了基于AI技术实现的预测性、个性化学习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糊学习模式边界,混合弹性模式,微证书,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联结感这六项影响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的产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和我国社会、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日趋高涨,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高等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和滞后的教育管理体制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证明,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地揭示和把握大学的产业性及其特点,转变观念,借鉴产业经营的思想,推动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的改革,发挥大学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产业性是时代赋予大学的根本特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传统…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类型和现代高端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承载着时代赋予的新的任务和使命。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不断培育具有独特风格的大学精神。培育大学精神的根本,是努力塑造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双重属性。基于"高等教育"的共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都应当具有"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基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个性,高职院校应当突出"职业精神"和"技术精神"。高职精神属于大学精神的范畴,共性的"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职业精神、技术精神是高职精神的基本内容。高职院校不失共性的"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高职院校才可保证其不失"高等教育性";不失"职业精神"和"技术精神",才可保证其不失"职业技术教育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类型和现代高端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承载着时代赋予的新的任务和使命。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不断培育具有独特风格的大学精神。培育大学精神的根本,是努力塑造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