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有三大基本任务,三大基本任务中,首要任务是"传道",为了能做好"传道",就必须要做到"授业"和"解惑",而"授业"与"解惑"是"传道"的过程和手段.对于现行的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实现授业、解惑呢?一、传统教学观的弊端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教材、课堂"是教学的三个中心,要求教师备课充分,课堂讲解仔细、具体、全面,学生在课堂  相似文献   

2.
教师被世人称 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家知道,社会各行各业,各界人士,都无不从“传道、授业、解惑”中获得谋生之道、处世之理。 然而,师者传道正确,授业精通,解惑无误,而学者道德高尚,诗书广进;师者授业不传道,忽视灵魂铸造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从"知识型"教师到"生命型"教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韩愈把教师的职责定为“传道、授业、解惑”。古代社会,教育主要是伦理道德教育。“文以载道”,当时的知识主要是伦理道德知识,而非科学技术知识。这样“,传道”其实也是通过“授业”来进行的,教师的“授业”本身就是传道。所谓的“解惑”,也就是解决“传道”和“授业”中学生的疑惑,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道”,掌握“业”。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三件事,最终就统一为一件事:“授业”。“授业”乃以知识为对象,以掌握知识为教育的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在“授业”中完成“传道”的任务。这是一种典型的…  相似文献   

4.
李福暖 《广东教育》2007,(11):11-12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一般只注意“传道、授业、解惑“,认为只要尽了责任就足够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中的“情感“。新课程改革实验不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没有情感的教学就没有生命力。课堂上的  相似文献   

5.
周飞 《历史教学问题》2009,(3):100-102,95
课堂,其实绝不仅仅是教师单向教化学生的道场,它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理性的文化生态场。在这个传道、解惑、授业的师生“共同体”中,获得洗礼和顿悟的也绝非莘莘学子。一些来自于原生态课堂中的奇想和偶感总让人回味悠长。  相似文献   

6.
龚婷 《考试周刊》2012,(23):30-31
“教书育人”,乃教师之基本任务。古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对教师而言,教书(“授业”)不是全部,还要“传道”,且“传道”先于“授业”。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不足为奇的,即使是最聪明的学生也概莫能外。所以古代教育家韩愈把教师的职能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可见,在纠错中为学生解惑是教师经常要进行的一项常规任务。  相似文献   

8.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的名言,为大家所熟知。在儒家传统看来,教者传道最为重要,是教育的核心。授业与解惑,固然也是教师的要务,但不及传道之重要。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者,能传道之师也。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就,一个做教师的人,应该对学生传播做人的道理;教授赖以生存的技能;解答迷惑不解的问题。教师的工作中,“授业”、“解惑”固然重要,然而最重要的应该是传播做人的道理。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人,实际上,“授业、解惑”是教书,“传道”为育人。  相似文献   

10.
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教师的任务仍然如此。但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之间的关系,却有着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教师讲课应着眼于“传道”、“授业”,有的主张应着重于“解惑”。着眼点不同,备课时的指导思想,教材处理、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的考虑等也就各不相同,教学效果也大不一样。因此,如何正确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探讨。我主张教师讲课应着眼于“解惑”。在“解惑”中“传道”,在“解惑”中“授业”。也就是说,教师讲课应针对学生实际,生“惑”的,教师就“解”;学生“不惑”的,教师就不必  相似文献   

11.
张淑瑛 《教育》2008,(1):56-57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是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一种较为客观性的评价。唐代韩愈把教师的职责精辟地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即传科学之道和做人之道;“授业”包括授科学文化专业和思想道德专业:“解惑”有解知识之困惑,也有解思想之困惑。而在“传”、“授”、“解”的过程中,所传知识是否正确、所传方法是否得当、所传效果是否显著等,对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一、传道与授业、解惑是专业课教师的神圣职责 韩愈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为师之道,大家对此并无疑义。但是,许多专业课教师认为所谓传道是指讲解和阐述本专业的科学规律和科学原理。其实,还应包括在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教育。我们在课堂上讲解市场营销学中“市场定位”这一概念时,将其延伸至社会领域,提出个人在社会上也存在“社会定位”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如果一个人社会定位错误,难以施展才能,无法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事实证明,我们上述延伸市场营销学理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杨姝 《考试周刊》2010,(28):224-224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地突出了教师只有有“道”.才能传道,只有切实地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和文化知识修养,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这也是小学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课堂下教师又是为人师表的楷模.几千年积淀的人类文明,赋予教师的美誉应是一个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中学教师面对可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改理念中,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平台。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知识的主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  相似文献   

16.
一、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职责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  相似文献   

17.
王子健 《小学生》2010,(2):43-43
现在的教师,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成长的管理者,不再简单地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教会学生做事,做人。当今的教师,已不是笔者儿时心中那种唯我独尊、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老学究,而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心中的偶像。教师这种角色的转变,直接反映在课堂语言的变化中。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但是,许多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只注重课堂知识的讲授过程.而很少注意到教学态度也会影响到课堂效果.如教师的笑容、手势或言语的表达方式等。事实证明.良好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  相似文献   

20.
许淑媛 《教书育人》2007,(10):60-62
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授为人之道,培养优良品德,培育人;“授业”就是讲授文化知识,即教书;“解惑”是指解答做人和文化方面的疑难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教书育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