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成都市双流县1996年~2003年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哪变化进行研究.研究采用斑块总面积、破碎化指数和分维数对县域各景观要素进行动态分析,引入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区域破碎度和城市化指数研究县域内4个代表性乡镇的综合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城市化的发展,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会生产时空上的变异:①同一区域在不同时期景观格局呈现有规律的变化.1996年~2003年,水田和菜地的斑块总面积在不断下降,而城镇居住用地和工矿用地的面积却不断上升;所有斑块要素的破碎化指数除了城镇居住用地,均为下降;河流和交通廊道的分维数最大,是由于它具有最复杂的斑块形状;②不同区域在同一时期表现出的景观特征也存在差异.与多样性指数不断上升相比,东升镇的均匀度指数先是从1996年的0.672上升到2000年0.680,之后又下降为2003年的0.679;黄水镇的多样性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增幅超过了东升镇;中和镇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城市化指数均呈逐年增加趋势,2003年分别达到2.394、0.680和270.81,这在各研究点中是最高的;黄龙溪镇的区域破碎度先是从1996年的0.273下降为2000年的0.213,之后又上升为2003年的 0.225.通过对景观格局的动态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景观格局的因子,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持续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黎聪  李晓文  郑钰  宋晓龙  曾桉 《资源科学》2008,30(10):1571-1578
基于1987年、1997年和2005年3期TM遥感数据,对衡水湖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以农田为景观基质,水体和芦苇沼泽交错分布构成区域湿地生境的主体斑块,其余景观类型呈以小尺度斑块散布于区域中。保护区湿地景观改变较明显,湿地由1987年的20.2%上升到1997年的23.4%,2005年占到22.3%,农田向湿地类型的转变最为显著,农田和湿地类型之间的动态转换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的演变。从景观类型水平来看,表现为水体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由1987年的3.5187hm2减到1997年的2.0187hm2到2005年为4.3997hm2,破碎度指数下降;聚合度指数和最大斑块指数先降后升,而连接度指数先增后减;芦苇沼泽平均斑块面积下降明显,由1987年的2.6169hm2降到1997年的0.5437hm2,到2005年为0.3558hm2,且形状日趋复杂自然,最大斑块指数和聚合度指数持续减少,而连接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则相反,但总体上芦苇沼泽沼泽小面积斑块数量仍占相当比例,破碎化程度仍维持较高水平。在景观整体水平上,保护区的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破碎化指数由1987年的51.068增到1997年的74.0985后2005年减为37.88,以农田为景观基质的蔓延度指数则先降后升。景观格局分析表明,衡水湖保护区湿地面积逐步恢复,破碎化程度降低且景观日趋多样化,连通性虽不及1987年历史最高水平却呈加强趋势,湿地生境质量得到优化,2005年湿地恢复的景观格局的空间配置达到3个时期的历史最高水平,也体现了保护区规划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拉萨河流域湿地系统景观格局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2006年中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拉萨河流域湿地类型矢量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在ArcGIS支持下,基于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貌区3个不同尺度开展湿地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湿地景观格局特征不同,高寒草甸湿地景观是流域湿地基质景观,占湿地总面积的77.74%。藏北嵩草沼泽草甸是高原湿地的核心生态系统类型(占65.45%),其斑块面积、斑块数目、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斑块的聚散程度等景观指数都具有极大值。河源区湿地类型简单,仅5种,斑块破碎度较高。河谷区湿地景观类型丰富(13种),景观多样性指数最大(1.841),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当雄盆地区优势度指数最大(1.288),以藏北嵩草沼泽草甸为主,分布较集中,抗干扰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武汉都市区绿地破碎化格局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利民  肖丰涛  许刚  卢延年 《资源科学》2015,37(8):1650-1660
基于武汉都市区1989年、2001年和2013年三期Landsat影像,选取景观格局指标反映绿地破碎化程度;利用梯度分析刻画绿地破碎度的空间格局及其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景观格局指标总体特征表明:在城市扩张压力下,都市区绿地面积比例由82%减少为62%,绿地景观破碎度明显上升。梯度分析表明:1989-2013年,各缓冲带上建设用地比例逐年上升,而绿地面积比呈下降趋势;主城区建设用地破碎度下降,高破碎区向三环线外转移;耕地破碎度在各缓冲带上逐年上升,且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耕地破碎度降低;而林地破碎度略微下降,城市扩张对主城区外土地利用景观影响加剧。关联分析表明:城市扩张强度向主城区外推移加速,耕地破碎度变化强的区域向三环线外转移,而林地破碎度变化强度呈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城市扩张在数量、格局及强度方面与绿地破碎化格局显著关联。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的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榆林地区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破碎化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基于1998年榆林地区1:50万土地利用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Wiew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乔Fragstats(栅格版)支持下,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结合度指数的角度进行了格局分析和破碎化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草地面积最大,保持的最为完整,以草地、林地和耕地类型为主,三者占全区面积的93.83%.其他类型分布极不均衡,且多呈小面积零散分布.果园、居民地斑块密度较大,说明果园、居民地高度破碎化.同时旱地有最多的斑块数,其斑块密度大于草地和林地,说明它比草地和林地有更高的破碎化.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和周长遵从分形规律,分形维数1.6001,景观整体的斑块边界的褶皱程度不高.草地景观有最高的结合度指数,说明草地的结合度最好,保持的最为完整.上述结果均显示,该区居民地和园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旱地比草地和林地有更高的破碎化.  相似文献   

6.
翁凌飞  白昊男  沈镭 《资源科学》2021,43(12):2451-2464
线性交通廊道建设对区域景观格局产生深刻影响,科学分析廊道建设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尺度效应,明确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从而构建线性交通廊道建设与生态保护均衡发展格局,对铁路所在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老(中国—老挝)铁路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铁路沿线整体和不同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差异,揭示中老铁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尺度效应。研究表明:①中老铁路沿线区域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2020年铁路廊道土建工程完工后,林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有所增加,部分减少的林地面积转化为耕地。②铁路建设导致沿线缓冲区整体景观格局的异质性增强,斑块连通程度减弱,斑块面积缩减,林地破碎度加剧。③整体景观和林地的斑块密度、分散指数均与铁路影响尺度呈倒“U”型关系,铁路对整体景观和林地的景观格局产生显著影响的拐点分别位于铁路两侧6 km和8 km附近。本文结果可用于评估铁路等线性交通廊道的建设对沿线景观带来的影响,对未来中国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其他国家在实现互联互通的同时,如何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景观格局保护政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丽英  王道龙  邱建军 《资源科学》2009,31(12):2144-2149
利用环渤海区域1985年、1995年和2000年3期TM卫星遥感解译数据,在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支持下,对该区域198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耕地是区域主导的景观类型,1985年、1995年和2000年耕地分别占景观类型总面积的55.96%、53.70%和55.64%;林地、建设用地是区域优势景观类型,林地分别占景观类型总面积的21.12%、22.13%和20.95%,建设用地分别占景观类型总面积的10.48%、11.83%和11.70%;1985年~1995年、1995年~2000年两个时期,林地和建设用地景观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与耕地景观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耕地与林地、建设用地景观类型之间的互动转换关系;两个时段土地利用景观斑块数、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多样性指数、聚集度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过程,分维数、蔓延度指数和分离度的变化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过程。1985年~2000年土地利用景观斑块数、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分离度和均匀度指数处于降低趋势,而斑块密度、边界密度、蔓延度和聚集度指数呈现出增大趋势,反映了该区域内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各组分的复杂性降低,大斑块增多,各景观之间的不均匀性增大,不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3S”(RS、GIS、GPS)技术,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以地理学、生态学及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对河南省商丘市城市景观进行了生态分类,并选取了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4个景观生态格局评价指标,对商丘市城市景观生态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商丘市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和基本构型以大斑块为主体,优势度较高,农业用地景观面积占总面积的67.59%,斑块平均面积为17.60km^2,处于基质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3S"(RS、GIS、GPS)技术,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以地理学、生态学及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对河南省商丘市城市景观进行了生态分类,并选取了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4个景观生态格局评价指标,对商丘市城市景观生态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商丘市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和基本构型以大斑块为主体,优势度较高,农业用地景观面积占总面积的67.59%,斑块平均面积为17.60km2,处于基质地位.  相似文献   

10.
唐玲  谭丽  何兴元  李小玉  陈玮  张国友 《资源科学》2008,30(9):1415-1420
基于2006年Quickbird卫星影像数据解译的沈阳城市绿地分布图,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结合梯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沈阳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并探讨了其幅度效应.结果表明:绿地的空间格局可以应用梯度分析与景观指数采定量.不同的绿地类型沿景观格局梯度确实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特征".不同景观指数沿样带的表现也有差异,斑块密度和景观形状指数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而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类型百分比,多样性指数和景观聚集度指数则不明显.为了研究绿地景观的幅度效应,尝试了不同的窗口大小,5km的幅度是比较合理的尺度,能够通过景观指标的变化反映城市绿地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1.
姜珊  肖雁文 《中国科技信息》2011,(7):187-188,191
恐怖袭击是欧美景观规划设计中新近出现的议题,而目前国内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随着国际恐怖威胁的逐渐蔓延和国内不稳定势力活动频繁的趋势,研究景观基础设施在防恐中的应用显得越来越有必要。本文以重要建筑物边界安全为例,探讨了在防恐安全(尤其是汽车炸弹)中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设计方法。基于长期规范化设计的考虑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为未来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98,自引:2,他引:96  
景观生态规划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它可以协调人与自然及资源利用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未来的景观生态规划既要满足景观的自然功能和人类需要,又要满足持续的土地利用。本文论述了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发展过程、原则和步骤,以期对我国的景观规划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城市森林信息提取及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国强  赵清  朱鹏  史同广 《资源科学》2008,30(5):786-791
本文以济南市近期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作为主要解译信息源,运用人工目视解译分类技术进行了济南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景观空间分布信息的遥感调查。然后通过对城市森林蒂观类型与其空间形态特征和属性问关系的调查分析,建立了类型、属性和形态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进行了以几何信息为主要分类依据的城市森林景观分类的计算机自动提取,获取了济南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景观类型分布图。在此基础上,选取景观多样性、破碎度和分维数等景观指数,对济南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济南市斑块单元面积大于0.5hm^2的城市森林总体覆盖率较适中,但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城市森林景观生态特性区域差异极为明显,森林景观斑块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最后,根据景观格局分析的结果,对济南市景观格局优化和城市森林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景观与水文变迁之生态指标及典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斌 《资源科学》2006,28(3):151-157
现今遥感探测技术之突飞猛进与分辨率日益提高,可更深入探索地表景观之变化。因此,对于地表上数字景观能迅速获得并做实时之分析以达监测与研究之目的,而水文现象则大都需现场量测或推估,是以若能建立景观变化与水文变化之关连性模式,则日后可透过易获得之景观型态而得知其水文生态。本研究以景观生态理论为基础,配合水文现象的变化,应用统计分析技术计算台湾西南部泥岩代表地区之各种景观(土地利用类别)生态指标,生态意涵在不同时期上之变异与能量循环上之改变及其生态代表意义,结果显示嵌块体的聚合大多由泥岩及竹林二种景观所造成,对于不同时期之景观生态变迁。在景观生态水文方面,景观嵌块体形状因子与水质之有机营养盐供给因子,具有整体性的高相关性。景观多样性均一度因子,也能显着地影响到与水库淤积量、冲蚀深度有关之集水区土壤冲蚀因子。综合结果可知泥岩景观嵌块体较为破碎,边缘指数较高,因此能量、物质和营养流在嵌块体中的流转较快亦较多,而这些流动主要为暴雨所带来的冲刷,而致使水土资源大量流失,也与水库之淤积、流氧量、生化需氧量有密切之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昊  吴国训 《科技广场》2005,(8):102-103
本文简单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主要内容,对CAD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做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元胞自动机在景观格局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景观格局优化方法的发展过程中,以景观模拟演化为核心的景观格局优化模式已显示出优越性,这种模式在大量景观变化模拟预测结果形成的状态空间中搜索景观格局的优化方案,优化的客观性和自动化程度较高。但由于目前在景观尺度上的格局和过程相互作用规律尚缺乏定量的描述,限制了这种优化模式的发展。而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空间直观模型,由于元胞自动机固有的特点,在解决一系列技术难点的前提下,有望解决这一模式在目前发展中受到的限制。本文介绍了元胞自动机的原理和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已有应用,认为元胞自动机获得广泛应用的原因在于,它有且仅有以下3个最本质的特征:状态的表达在空间上的离散性;状态变化的表达在时间上的离散性;状态转变的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元胞自动机应用于景观格局演化的一般优势和相对优势,以及它在景观格局优化应用中存在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部分的解决方案。最后对于以基于广义元胞自动机的空间直观模型为核心的景观格局优化模式,提出了一个可能的体系结构和流程图。  相似文献   

17.
梁发超  刘黎明 《资源科学》2011,33(6):1138-1144
基于GIS和RS技术,对2000年和2005年闽清县两期遥感影像解译,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闽清县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和人类干扰强度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年比较2000年,闽清县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减少,旱地、水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斑块密度显著减少,而建设用地斑块密度增加,景观组分平均斑块面积均在增加;景观类型越来越有少数斑块类型控制,区域连通程度适中;②人类干扰分布强度及变化趋势与城镇扩展方向和强度基本一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干扰强度呈持续增强,干扰强度最大的区域也是生态系统最脆弱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在此基础上,以景观流原理作为出发点,采用累计耗费距离模型,研究了闽清县景观功能空间差异,进而探讨了构建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等方法加强空间组分联系,以便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优化。研究结果为闽清县的生态环境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滨海湿地资源类型及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华  苗苗  孙才志  杨俊  丁亮 《资源科学》2007,29(3):139-146
基于遥感、GIS技术和野外调查,采用景观生态学研究法,对辽宁省滨海湿地资源类型与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辽宁省滨海湿地总面积为17 331.72km2,其中浅海水域和陆域湿地分别为56.78%和43.22%,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分别为73.03%和26.97%;②辽宁省滨海湿地中有河口淤泥质海岸湿地9 987.44km2,占全省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7.63%,集中分布在辽东湾顶部西崴子至小凌河口岸段和鸭绿江口至英那河口岸段,两岸段的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0和0.98;基岩淤泥质海岸湿地2 639.76km2,占15.23%,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59~1.07;砂砾质海岸湿地2 377.83km2,占13.72%,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51~0.99;基岩质海岸湿地2 190.16km2,占12.64%,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88;岛礁型基岩海岸湿地136.54km2,占0.79%,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