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水墨画——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面对宣纸、毛笔、颜料,孩子们往往会不知所措,有的甚至不敢尝试,参加水墨画活动的兴趣不是很浓厚。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展水墨画活动,使他们在这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呢?首先应从兴趣入手,孩子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能激发活动欲望,从而喜欢水墨画。兴趣做主,情趣引路,在鼓励中激发幼儿的创造表现。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画简称"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分析水墨画的特点,它的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和焦点透视束缚,与幼儿的作画特点相似,其水与墨、颜料之间的随意渗透、自由变化的游戏性与幼儿自由自在的天性符合。在长期的幼儿水墨画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作画的特点,其作品自然也不尽相同。如果以同一种标准评价这些画,显然其中有许多是不合要求的。为帮幼儿在水墨画中表现其不同个性,我进行了一些实践活动,以促进幼儿形成自  相似文献   

3.
小班幼儿刚接触水墨画,对水墨画的了解尚浅,对水墨画的兴趣不浓。幼儿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水墨画活动,使幼儿在水墨画教学活动中提高创造力呢?针对这一问题,作者从培养小班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入手,鼓励他们毫无顾忌地用水墨画表现自己的意愿,从而更好地培养小班幼儿的水墨画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正>在参与幼儿园课题"3-6岁幼儿趣味水墨活动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专家的引领和实践感悟,我不断调整幼儿水墨画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优化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追随幼儿的发展脚步,提升着自己的专业水平。一、小班幼儿"玩中学"水墨——游戏的教学方法实践于幼儿水墨活动刚开始,我认为水墨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些高不可及,小班幼儿的手部肌肉不够发达,手的运用尚不灵活,让小班孩子执毛笔,肯定是不可能的。通过与课题组研讨,使我有了新的想法:小班初期的孩子由于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思维也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绘画思维还处于涂鸦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分类是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小班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小班幼儿的分类操作需要建立在正确感知物体形状及颜色特征的基础上。考虑到近期在主题活动"图形乐"实施过程中,班上幼儿已通过配对游戏、沿着图形走等操作活动,初步感知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名称和特征,也积累了一些色彩方面的经验,我利用"乐园游戏"这种幼儿乐于参与的户外游戏形式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让幼儿在情景游戏中学习分类,以  相似文献   

6.
科学区活动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种,是指教师依据简单的科学原理投放各种可以感知和操作的材料,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操作等各种方式与材料进行相互作用,从中萌发科学探索兴趣,获得粗浅的科学经验,从而提升科学素养的一种低结构、开放性的教育活动。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探讨科学区创设和活动指导的研究尚不多见,可见小班幼儿科学区的创设与研究难度比较大,但是小班的科学区活动对于幼儿科学素养的启蒙又非常重要。因此,以"科学区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探究兴趣"为主题,试图在结合研究者自身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中梳理出相关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小班版画活动《爸爸的大胡子》,主要让初入园的小班幼儿通过用手指蘸颜料印出不同形态的胡子,初步感受用手指印画的乐趣,促进他们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反思,我对在小班开设版画有了更深的认识。以下是《爸爸的大胡子》三次活动的实录、反思、调整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想着让幼儿体验积极有意义的生活,然而作为一名非专业的青年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看着孩子们涂涂画画宛如一小画家模样,想着颜料的投入会很受欢迎,没想到颜料遍地开花了,到底怎么了?又投入了哪些材料?创设了哪些环境?和幼儿又是如何成长的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小班幼儿年龄小,美术活动很难开展。往往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大通,结果孩子们两三分钟就画好了,或者说:"老师,我不会画!"如何在小班开展好美术活动,让孩子们喜欢上美术课呢?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的这个活动。通过孩子们喜欢的、熟悉的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惊险紧张的游戏中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更喜欢游戏,在游戏中他们更容易掌握知识点.他们很喜欢听大灰狼和小鸡的故事.所以,我利用这一故事情节设计了本节活动.整个活动环节紧扣,层层递进.从"大灰狼"的出现,激起幼儿作画的愿望,到幼儿想办法画篱笆,补画添画,最后"大灰狼"的离去,是一个幼儿反复练习、反复评价的过程,幼儿的知识经验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吕燕 《学前教育》2005,(1):20-20
在一次想像画活动中,我让幼儿根据半个西瓜皮进行添画。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我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材料,一种是用颜料刷画出半圆形的物品,一种是用半圆形纸拼贴,还有一种是合作画半圆形的物品。提供这些材料的意图是希望幼儿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但是,在选择的过程中,出乎我的预料.很多能力强的孩子选择了简单又省力的用颜料刷画。而剩下来的合作画则留给了能力弱的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用颜料刷画的孩子很快完成了作品.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在构图、添画活动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经过老师的指导。这些能力较弱的孩子才最终完成了作品。  相似文献   

12.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用国画颜料在宣纸和绢上绘画。国画讲求意在笔先,造型不拘于表面的相似,通过笔墨和线条来表现气韵的生动,具有单纯性、象征性和自然性三种特征,讲究神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的外观相似,而是以抒发主观情趣为主,追求“似与不似”的感觉。使用照片制作的水墨画效果,与传统水墨画效果略有不同,稍微带有一些色彩,但饱和度都很低。因此,在用PS对风景照片处理水墨画特效的时候,需要注意突出笔墨感以及水墨画的色彩感。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存在的“幼儿绘画缺乏技巧性”“教师指导缺乏针对性”“美术材料缺乏丰富性”等三大问题,通过“创意印画初感知”“自主探索创意印画”“创意印画的添画”“玩转创意印画”等四个阶段开展小班幼儿创意印画教学实践,旨在鼓励幼儿探索各种印画工具,能大胆印画并进行创造性的添画,从而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体验...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意图对小班幼儿而言,玩色游戏不仅有趣,而且能认识很多美丽的颜色,他们常常在自主性游戏中选择玩色。在其中,各种鲜艳的颜料深深吸引着幼儿去操作和探索,尤其当颜色混合发生新的变化时,他们非常兴奋,对参与美术活动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让幼儿初步感知三原色混合变化后的三间色,愿意自己去探索运用多种色彩进行搭配创作,是我班近期的教育目标。从幼儿喜爱的玩色游戏出发,我设计了一个富有童趣的"小白兔玩颜色"美术活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水墨画教学中我以我的一些教学实例来谈谈,如何发挥教师的“杠杆”作用。 一、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 当幼儿的感知觉得到满足时才能激发他们浓厚的作画兴趣,所以,在水墨画意愿画中教师要尊重幼儿自己对作画内容和画法的选择;在水墨画临摹画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心理活动和意愿;在水墨画创作画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小班的计算活动,总是在"做"与"玩"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我把"三趣"即情趣、兴趣和乐趣有机地结合在小班计算活动中。使小班幼儿建立的感性认识更加牢固,并通过"三趣"的运用,使小班的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动手、自己总结,体验获得的感性经验。在"三趣"中,兴趣是激发幼儿活动的条件;情趣是活动过程中教师直接或间接创造的,是幼儿获得感性经验的润滑剂;而乐趣则是幼儿发自内心,感受到的一种愉悦情感。针对小班幼儿好玩、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合理地、灵活地把"三趣"运用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意图】小班幼儿的小肌肉群发展还不完善,如果一味地要求他们用油画棒、水彩笔涂色、临摹,不仅会让小班幼儿觉得枯燥,而且会觉得很累,他们会逐渐对美术活动产生厌倦感。结合小班幼儿爱玩的天性,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我们以"玩色游戏"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式美术教学尝试和探索。色彩是小班幼儿表现情感的途径之一,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玩色,让他们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色彩、认识色彩,提升他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标:1.学习水墨画的基本技法,使幼儿更好地控制水、墨和毛笔的特性。2.尝试用水墨画的基本表现方法画房子、人物。学会水破墨、墨破水的绘画方法。活动准备:毛笔、清水、墨汁、宣纸、毛毡。  相似文献   

19.
张莉 《小学生》2013,(8):63-63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是《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方面的要求。结合多年的幼教艺术教育实践,我谈谈在中国画学习过程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一些粗浅认识。一、感知中国画,积累幼儿审美经验1,欣赏国画,初步感受国画的意境及技法国画作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洁的笔墨,情景交融,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画的美妙意境。当老师简单地介绍山水风景画时,  相似文献   

20.
综合活动:《我喜欢的水果》设计理念:小班幼儿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游戏化的情境和直观形象的感知以及丰富多彩的环境创设和多样化的材料准备。使每一个幼儿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得。因此本次活动的设计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积极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真正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