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教与真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这里就体现了教学做三者的关系,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认为,教师在做上教,那就得以学定教;学生在做上学,那就是自主学习。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相似文献   

2.
陈霞 《教师》2010,(12):36-3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把“先生”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只会教书,第二种是教学生,第三种是教学生学。这样的三类“先生”其实就是三种不同的课堂状态。陶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高中语文教材几经修订,沿着社会发展的轨迹不断调整,不断增删入选篇目,时至今日,教材改革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语文教材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正是由于对于它的重视,往往使我们一叶障目,走向了另一个误区——“唯教材论”,它的危害性是巨大的。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教书”当做“从教”的同义词,教的对象虽是学生,教的内容却是书。作为职业,“教书”自然偏重内容而偏轻对象。后来提出“教书育人”,指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教人。这里的人是指学生。我们现在想给“教人”一词,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即“以人教之”。人是指教师自己。我们认为,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不是书,而是教师自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一、陶行知的教学观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陶行知留学回国后,看到国内学校"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弊端普遍存在的现象,给予了严厉的批评:"教书的人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书的人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种教育不仅危害教师、学生,更是祸国殃民。"他主张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教与学相统一,提出"教学合一"即"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  相似文献   

6.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至于怎样“学”,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教学”了。使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中国现在的教育是关门来干的,只有思想,没有行动。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所以,那种教育是死教育,不是行动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意思显而易见:中国的教育只是死水一潭式的传授旧知识的教育,而不是充满生命力的创新教育。时至今日,这种"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现象还是存在,尽管新课程改革已是如火如荼,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除了功利的因素外,更多的是教师们理念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过程,课堂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导什么”和“怎样导”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以“活的书、真的书、动的书”为目的的实用导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常听专家说,有的教师是在“教教材”,而有的教师却是在“用教材教”。听到这样的话,总觉得意思差不多,从没去思考过。今天,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我忽然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教教材”,就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教学模式;而“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作素材,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调整、挖掘、重组。  相似文献   

10.
1.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推翻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相似文献   

11.
一、“扶”与“放”结合。转换师生角色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是师生角色的转换。陶行知先生曾说:“好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点拨提升”,所以教师要明确目标,指导方法,点拨思想。正如朱熹所说“师友之功,贵在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历史知识的掌握者、历史课堂的活动者、情感价值观的体验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合作、  相似文献   

12.
活教育是针对死教育而言的,陈鹤琴决心把陶行知所描写的“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状况,改变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该理论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陈鹤琴对“活教育”课程论的概括表述。他反对传统教育中的书本万能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他强调以“做”为中…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先生有句名言 :“读活书 ,活读书 ,读书活。”这句话不仅给学生读书以正确的引导和点拔 ,而且对于教师教书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下面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 ,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即“教活书 ,活教书 ,教书活”,并引导学生“读活书 ,活读书 ,读书活”。“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文字材料是活的 ,所列景致如在眼前。为了“教活书”,把活生生的课文教给学生 ,我们采用绘画手段和比较手段 ,先把一幅夕阳晚景秋色图展示在学生面前 ,增强了学生的立体感和形象感 ,然后…  相似文献   

14.
提高民族素质,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高层次是创造教育。陶行知创造教育是“活”的教育,是“行动”的教育.他一贯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认为“新教员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去怎样学;新学生要自己学,不是坐而受教”。陶行知早在半个世纪前就说过:“历行小学之科学教育.造就科学的儿童,以建设二十年后的科学中国,是中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足以见其高瞻远瞩。在这世纪之交,我们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深化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跨世纪人才,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大有神益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通病是:先生讲,学生听,教师死教,学生死学,死读死写,死记死背,把课堂搞得死气沉沉,把学生搞得死头死脑。无怪有人说:语文教改要做到“死去活来”;克服一个“死”字,追求一个“活”字;把课堂上那种死气沉沉的现状,变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持久发挥,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学习,因此,教师“授之以渔”,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7.
魏述和 《考试周刊》2011,(62):90-91
数学方法学习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方法指导问题是数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教师善教,学生才能乐学。反之学生会视学习为苦差,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要求,不断创新语文教育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与情感渗透.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走出“死教书”、“教死书”的误区,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语文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那么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呢?  相似文献   

20.
黄勇 《辽宁教育》2013,(8):24-24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在批判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先生死教书、教死书,教育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的传统教育中产生出的光辉命题。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伟大教学思想,首开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改革之先河,且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一贯重视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创造才能,并把"教学做合一"作为晓庄师范之校训,开辟了一条培养一代创造新人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