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早期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近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中国青年走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今年是五四运动的百年祭,缅怀五四先驱的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总结历史经验,发扬五四精神,对激励中国青年爱国热情和培养其历史使命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人们往往是这样解答的: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军阀政府的妥协卖国造成的民族危机,这个运动的导火线则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整个答案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有些党史或革命史教科书,讲到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只把它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联系起来,只讲思想启蒙运动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至于思想启蒙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没有明确交代。上述情况表明,新文化运动同五四运动的关系,在一部分史学工作者的观念上是不够明确的。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民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启蒙运动、在其影响下,毛泽东、周恩来等青年革命者很快由上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还有一类人,他们在社会上权高位重,生活优裕、却也转而信仰马克思并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朱德就是典型。他转变为共产主义过程,是常人难以比拟的脱胎换骨的痛苦过程。研究五四时期朱德思想的这一转变,从中可以窥见五四运动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既是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也是救亡爱国运动。梁启超与五四运动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戊戍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日本,倡导“新民”学说和“文界革命”,反省传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先驱,对五四知识分子产生了极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游历欧洲的梁启超以私人身份旁听巴黎和会,维护中国权益,及时将巴黎和会损害中国主权的消息传到国内,点燃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虽然梁启超晚年思想渐趋保守,但他仍然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新文化运动所追求的个性独立、民主自由、科学精神、道德革命表示赞许,他是新文化运动的辩护者而非敌对者。欧游归国后,梁启超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意义,希望五四运动变外交的国民运动为内政的国民运动,建议青年致力于文化运动以光大五四运动的价值。同时对五四运动中科学万能论、科学口号化等缺点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五四"精神就是启蒙。中国的启蒙运动决非欧洲启蒙话语的横向移植,相较欧洲,五四运动只是一场局部的启蒙,只是发生在道德与文学领域的启蒙,起支配作用的是文化观念决定论。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起来,但这并不能说五四新文化所倡导的民主、科学的启蒙运动已结束,相反,今天民主,科学仍然是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是经常用来标识五四运动的性质及特点的重要概念。对“五四”的上述定性进行历史解读,并认识其影响,会发现:五四运动期间,已经有人称之为“爱国运动”了,这个称谓是“五四”的最有实际意义的遗产,影响至今;五四运动时期,尚无人称之为启蒙运动,它是后来才出现的,是以“古为今用”的方式,用来应对现实问题的产物;五四运动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也是运动期间的事,并很快在西方广为人知,可在史实和逻辑上均面临着一定困难。对五四运动的上述定性进行历史解读,展现九十年来国人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和评价的发展变迁,有助于加深理解五四运动,也有助于加深理解近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史。  相似文献   

8.
由于五四运动(文化意义上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和政治意义上的救亡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笔者在教学和阅读有关论著之余,感到还有些问题值得讨论。一、关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这似乎是一个人人共知的问题。但是,只要仔细对照一下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史、中国  相似文献   

9.
《神州学人》2009,(6):17-18
5月2日,葡萄牙阿威罗地区中国留学生举行以“发扬五四精神,学习探索创新”为主题的座谈会,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在座谈会上,与会留学生们说,9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救亡启蒙运动,最终目的在于中华民族的振兴。“五四运动”的核心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而爱国主义是一切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正> 五四新文学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中国文学真正迈进“现代”的门槛。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得极为迅猛但也去的过于仓促,因而它没来得及展示它全部的思想魅力和艺术功用。在那热烈喧嚣之中,五四文学先驱们面对腐朽僵死的旧文学,义无反顾地高树“文学革命”之大纛,他们刚刚开始改造国民灵魂,打破“瞒”和“骗”之精神迷梦的伟大思想工程,中国现代文学已发生了巨大的裂变,1923年一批共产党人和革命作家关于革命文学主张的提出,1928年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掀起和左翼文学的蓬勃发展,在其后的整整半个世纪中,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取代了五四启蒙文学成为主  相似文献   

11.
在欧洲生活了60多年的华裔女作家周仲铮女士,1988年10月10日拜访曾在五四运动中共同战斗过的旧友邓颖超时,说了这样几句话:“我在海外也是饱经了风霜啼笑,只有一点是坚定不移的;爱我们由‘五四’运动长征上奋斗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周女士的话,不仅深刻感人,而且道出了参加过五四运动老一辈革命家的共同心声,概括出了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历史逻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作为一场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爱国政治运动和社会革命运动,其积极意义在今天依然发生着思想激荡和历史回响,对五四运动的检省和反思也需要继续深入,通过纪念五四、反思五四进而超越五四。五四运动有着伟大的启蒙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的三重价值,但是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历史局限性,被误读的启蒙、被遮蔽的科学和拿来的民主注定使得五四运动无法完成历史承载的使命。启蒙要实现彻底性,需要从反启蒙复归到真实的启蒙;科学要实现彻底性,需要从技术上升到科学;民主要实现彻底性,需要从西式民主转向社会主义民主。通过反思五四精神,可以更好地扩充启蒙精神,可以更好地处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辩证关系,可以更好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而真正充盈人的价值和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百年前,我国处在内忧外患之中,革命先驱以崇高的爱国情怀发动了五四运动,孕育了五四精神。五四精神主要内容包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通过阐述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融入路径,从入学教育、学生干部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综合测评和评优评奖等方面,将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巴黎和会上列强肆意侵夺中国山东问题而引发的。五四运动期间,有切肤之痛的山东人民始终站在斗争第一线,掀起了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反帝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5.
"个性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的提倡和发扬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最大的成功。在这场思想大革命中,启蒙思想家们都高举个性主义的旗帜呼唤国人的"个性",但他们的理论观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本文主要梳理了鲁迅、胡适以及创造社作家的"个性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是一个爱国运动,又是一个新文化运动。作为爱国运动来说,从1919年5月4日的运动爆发,到6月28日巴黎和约的拒绝签字,是可以自成一段落了(当然还没有结束,到1920年,还有它的延续和发展)。但作为文化运动来说,时间则比较长,可以从1915年9月《新青年》的创办一直讲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五四”以前主要讲启蒙运动,“五四”以后主要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线索比较清楚,重点比较容易掌握,而启蒙运动包括的内容则比较多,头绪比较乱,重点不易掌握。不少中学老师来信问,这一段应该主要讲些什么?使学生从中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栏目编辑吴晓燕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在今年迎来了它的第90个周年纪念。虽然年年都在谈五四,话题却常新。不同时代的人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不断与五四进行对话,也正是通过一次次的对话,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才更为有力地彰显。在本期的聚焦·评论栏目中,我们邀请了三位学者就五四运动与当时中国本身启蒙思想发展的关系、五四运动启蒙特质的体现,以及五四精神的教育价值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材料】材料一2009年5月2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同广大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  相似文献   

19.
90年来,关于五四运动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一些问题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例如五四运动领导权问题、五四诠释模式问题、五四价值的时代性问题等。五四运动是多种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不是共产党或国民党或以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所单独发动和领导的。五四诠释中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话语系统之间应打破霸权之争,实现良性互动,构建开放式的多元的五四话语系统。研究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研究者那里,五四运动具有非常不同的内涵和意义,五四研究和五四价值被赋予了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这是正当的,但应给予必要的限制,其底线是不能有悖于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反帝反封建、拯救民族危亡,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历经百余年,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涵的五四精神,已成为一种思想和文化传统,融入民族精神之林和一代代有志青年血液之中。在新时代青年中传承五四精神,深化理解与践行,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而特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