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利用全国1991年赛艇锦标赛机会对参加比赛的部分省市运动员在赛艇测功仪做了测试,把运动员测试结果与优秀运动员标准技术指标做了对照比较,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1 赛艇测功仪在赛艇测功仪上,可以对运动员进行定时测验,并通过计算机采集显示打印划船过程中运动参数,如:功率(w),桨入水角(θ_(?)),桨出水角(θ_g),桨频(S_f)和桨柄速度等。由此诊断赛艇运动员的技术,给教练员指导训练、改进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如何增大赛艇运动员的划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0 m赛艇项目从基础理论分析 ,居于中等时间的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 ,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好的有氧工作能力和较好的肌肉克服阻力的能力 ,而具备有单位时间内肌肉克服阻力的能力。单位时间内肌肉克服阻力的能力越强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划桨力就越大 ,成绩就越好。所以提高赛艇运动员单位时间肌肉克服阻力的能力 ,是解决赛艇运动员划桨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1 测功仪训练对赛艇运动员划桨力的影响及其训练方法( 1 )测功仪训练对赛艇运动员划桨力的影响 :测功仪训练较荡桨训练、水上训练技术运用环节简单化 ,而且不受平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北省女子赛艇队8名运动员进行了测功仪2km测试,分析了她们在体能水平、技术动作、耐力水平、桨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现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下一步训练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4名女子皮艇运动员增加3个月的小肌肉力量训练,比较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200m水上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组队员的速度与桨频的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小肌肉群训练对提高女子皮艇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国家赛艇队2 000 m测功仪成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功仪成绩可以作为陆上训练及其专项能力评定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国家赛艇队冬训阶段2000m测功仪能力的测试,利用相关百分比模型,比较了国家队男女运动员之间、公开级与轻量级运动员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将测功仪成绩差异与水上成绩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考虑体重因素的测功仪相对功率能够反映运动员的实际专项水平。同时将国家队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测功仪成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0 d低氧预适应训练结合8周亚高原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为新的训练方法在赛艇项目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16名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低氧模拟海拔高度为1 200~1 500 m,采用HiLo训练。高原训练高度为1 500 m。分别于低氧训练前、亚高原训练中、下高原后进行测功仪6 km和6级递增负荷测试,记录测试中的总成绩、血乳酸、心率等指标。训练全程每周进行Hb、RBC等指标测试。结果 (1)红细胞系指标变化:与传统高原训练模式不同,和低氧训练前相比,低氧训练3 d,Hb下降(P<0.05),RBC和Hct保持稳定(P<0.05),三者在高原训练3 d即升高,并保持到高原训练3周(P<0.01),提示,10 d模拟低氧训练加快了运动员对高原阶段训练的适应。之后Hb在高原训练6周和下高原后2、3周出现两次峰值(P<0.01),RBC、Hct一直保持较高状态到下高原后3周(P<0.01),提示机体氧运输能力得到提高。(2)专项运动能力变化:与低氧训练前相比,下高原后测功仪6 km成绩提高2.34%(P<0.01),即刻心率下降2.66%(P<0.05)。6级测试后发现,与低氧训练前相比,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无氧阈水平下的运动强度增大,乳酸-运动强度曲线发生明显右移。结论(1)10 d低氧预适应干预加快了运动员高原适应;(2)10 d低氧预适应结合8周亚高原训练这一训练模式提高了男子赛艇运动员机体氧运输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确检验与分析赛艇运动员的专项水平,对于制定训练计划和指导训练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举例说明了水上500m控频划具体的运用方法,介绍了高桨频、低桨频以及不同桨频在检验与分析中的作用,并结合实践指出了该方法在运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队8名男子皮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皮艇测功仪进行测试,观察运动员在定量负荷下血乳酸值的变化,以评价测功仪训练对运动员耐酸能力的影响。结果:在周期训练过程中,男子皮艇运动员的平均乳酸阈功率显著提高(P〈0.05);250m测试成绩显著提高(P〈0.05),个别队员极显著(P〈0.01)。结论:乳酸阈功率显著提高,说明周期训练有效提高了运动员的耐酸能力。  相似文献   

9.
赛艇运动中拉桨阶段的桨力曲线反映了运动员的发力特征,是专项竞技能力诊断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队的测试实例,对不同艇种、不同桨位的桨力曲线特征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对赛艇项目进行系列测试(桨频:35桨/min),结合专项认为专项技术较好的多人艇运动员大多采用A型;双人单桨项目中.领桨手倾向于采用A型桨力-时间曲线,一号位桨手倾向于采用B型桨力-时间曲线。不同桨频下的桨力-时间曲线特征可作为训练效果的评估依据,低桨频训练必须保持合理的拉桨速度和拉桨力量。  相似文献   

10.
运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完成了对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13名)3种不同桨频(20桨/min,26桨/min和34桨/min)下的技术动作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并与国外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国内外赛艇运动员不同桨频下的划距和相对划距曲线变化特征相似,在同一桨频下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数值上优于国内运动员;2)国内外运动员的力值变化并不一致,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最大下肢力量并不一定随着桨频的增加而增加,而国内运动员呈递增特征,且在不同的桨频下,两者的最大桨柄拉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国内外运动员之间的划船轨迹重复性相对稳定(RP值范围0.038~0.057),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但国内运动员随着桨频的增加重复性系数有增大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技术不稳定性。结论:建议我国运动员在划距与桨频的搭配中,应注重划距的获得,同时,加强不同桨频下的技术稳定性和改进躯干的后仰角度。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22名山东省皮划艇运动员为期4周的训练周期前后的ILT阈值水平进行了测试。受试者在MODES皮艇测功仪上分别以30%、60%、75%和100%4级强度递增负荷,每级负荷3min、间歇30s,分别取安静、各级负荷后即刻和恢复期1、3、6min时刻耳血测定血乳酸。 测试结果指出:男女皮划艇运动员的ILT乳酸浓度均低于血乳酸4mmol/L的乳酸阈,ILT功率值亦低  相似文献   

12.
对8名武汉体育学院皮艇运动员在室内测功仪1 000m模拟划过程中,通过MEGA-6 000肌电仪实时监测,结果发现:(1)室内1 000m模拟划全程中,肱三头肌、背阔肌、肱桡肌、腹外斜肌是主要用力肌肉,在皮艇运动专项力量训练安排上,应着重加强这些肌肉的力量训练;(2)在判断1 000m模拟划全程的运动强度方面,IEMG变化与桨频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性系数r=0.664,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表面肌电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强度;(3)在完整周期动作的肌肉激活顺序方面,结合皮艇专项动作的解析,本研究中被测肌肉基本上遵循了正确技术动作的肌肉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国家队和赛艇优势省队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总结分析我国精英女子赛艇运动员的划桨技术特点。方法:27名运动员参与本研究,利用"BioRow Tel"系统测试五种桨频(20、24、28、32、36桨/分)下的划桨技术,测试参数包括划桨节奏、桨叶轨迹、桨力特征等。结果:拉桨时间百分比随桨频的提高显著提高;入水角、出水角和划幅在中低桨频下非常稳定,但在接近比赛桨频时显著下降;抓水打滑和出水打滑均随桨频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桨力相关的参数对桨频的变化相对不敏感。结论:我国运动员较为注重桨叶入水和拉桨前段,表现出的技术较好,而在拉桨后段特别是桨叶出水阶段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大;临近比赛桨频时的技术同中低桨频时相比存在比较明显的下降。训练中要解决好拉桨后段和桨叶出水的问题,并注重提高运动员在比赛桨频时的划桨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赛艇专项运动特点,利用Concept II赛艇测功仪对最大乳酸稳态(MLSS)测试进行改进,并根据MLSS测试判定赛艇运动员以4 mmol/L乳酸阈(AT4)和个体乳酸阈(IAT)指代无氧阈的有效性.方法:10名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在Concept II赛艇测功仪上进行1次递增负荷测试和2~4次30 min恒定负荷测试,在相应的负荷间歇测定血乳酸.通过递增负荷测试获取AT4和IAT,并在恒定负荷测试中分别以AT4和IAT作为初试负荷,以2.5%IAT作为最小调整负荷,以运动中第10~30 min乳酸浓度上升<1 mmol/L作为判定标准获取MLSS.结果:1)AT4和MLSS发生时功率分别为342.4±18.8 W vs 312.5±16.0 W,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相关较弱(r=0.607,P>0.05);AT4高估MLSS功率达9.7%,二功率相对差异范围为0%~15.4%;仅2人以AT4强度完成30 min恒定负荷测试,其中1人达到MLSS.2)IAT功率为314.4±19.9 W,略高于MLSS功率(P>0.05),二者相关非常显著(r=0.885,P<0.01);IAT比MLSS功率高0.6%,相对差异范围为-4.8%~5.3%;所有受试者均能以IAT强度完成30 min恒定负荷测试,其中7人以稳态乳酸完成,且有5人在IAT强度达到MLSS.结论:结合赛艇运动员专项特征的MLSS测试方案能提高测试的简便性和准确性;AT4显著地高估了赛艇运动员的无氧阈水平,而IAT可作为赛艇运动员无氧阈训练的有效负荷区间.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水上训练监控系统通过利用GPRS网络传输、桨频计算、嵌入式系统、GPS等现代科学技术,在不影响运动员正常水上训练的前提下,能即时采集运动信息,并生成运动训练参数的监控过程图,便于教练员现场监控运动员训练时的船速、桨频、加速度、心率等运动学指标和生理指标。该系统已经应用于国家皮划艇队和武汉体育学院赛艇队的日常训练中,为教练员实时诊断训练效果,提高运动员专项训练的效率、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薛胜峰 《体育科技》2010,31(4):74-75,84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的训练模式对乳酸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名赛艇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每晚20:00至次日晨6:30在低氧房内休息和睡眠(≥10h/day),低氧条件设置为海拔2500m高度,对照组在常氧环境里居住。两组日常训练安排基本保持一致,试验组每周进行2次低氧训练,低氧条件设置为海拔2100m,采用测功仪10000m的训练方式,负荷为本人平原测功仪最大功率的65%强度,训练时间约为31-40min,血乳酸水平3-6mmol/L;低氧训练前及20天低氧训练结束后分别进行最大功率的2000M测功仪测验,比较高住低训前后的血乳酸水平。结果:高住高练低训结束后,运动员的血乳酸水平均低于高住高练低训前,但高住高练低训结束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没有立即出现明显提高。结论:高住高练低训的训练方法降低了同等运动负荷时的血乳酸值,提高了身体血乳酸的代谢水平,增大了机体承受更大运动负荷的潜力;也有利于运动后的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17.
辽宁女子赛艇队备战城运会期间,通过生化监控观察周期训练中运动员血红蛋白(Hb)和血尿素(BUN)的变化情况,应用赛艇测功仪进行最大能力2000m、5000m测试,对阶段训练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训练量持续增大是引起运动员Hb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BUN监测可了解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恢复情况;测功仪测试所得功率、心率和乳酸数据,可对运动员阶段训练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负荷雪橇抗阻冲刺产生的激活后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对中国钢架雪车运动员30 m冲刺成绩的影响,探索中国钢架雪车运动员经PAP诱导练习后的最佳雪橇抗阻冲刺负荷。方法:以7名中国钢架雪车国家队重点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要求运动员在连续4周的每周一完成测试。测试时,第1周运动员完成1次时长为40 min的标准热身,休息6 min后直接进行30 m测试。第2周、第3周、第4周完成标准热身分别采用1次75%、50%、25%体质量雪橇抗阻全力冲刺20 m,休息6 min后进行30 m测试。结果:1)不同组次晨脉(F=0.272,P=0.845,ES=0.212)、晨起血尿素(F=0.385,P=0.765,ES=0.253)和肌酸激酶(F=1.997,P=0.151,ES=0.578)值均无显著性差异;2)不同组次热身阶段最大心率百分比(percentage of maximum heart rate,%HRmax)≤60%(F=2.009,P=0.149,ES=0.579)、%HRmax...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碱性膳食酸碱性对于青少年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名辽宁省青少年女子公开赛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和碱性膳食组,进行八周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各进行一次2000m测功仪测试。结果:对照组总的完成时间训练前后基本没有变化,碱性膳食组总的完成时间的成绩比训练前稍有提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500m分段计时成绩两者有较大差异,特别是第三和第四个500m分段计时成绩,碱性膳食组在完成8周训练后,比训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第四个500m分段计时更出现了显著性的提高(p<0.05),而对照组前后则基本没有变化。结果:碱性膳食对于青少年女子赛艇运动员运动能力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2000m的后程能力有着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24名1980—1983年出生的男、女儿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初期训练的周训练频率施以不同的课次,经6年系统训练后,其结果表明:必须严格地控制好儿少运动员初期训练的周训练频率;最初2年的周训练频率应不超过4次;应随训练年限的增长逐渐增加周训练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