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都是在当时商品经济刺激下产生的带有启蒙意义的哲学学派,但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两个学派学者代表的阶层也不同。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思想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对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思想渊源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两个学派的学术主旨与历史影响,从而使两个学派的历史文化成果更好地为今天的建设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泰州学派与永嘉学派在创新的风格方面有其相似之处。可以说,两个学派都有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研究,注重对各种研究成果的接纳,注重对客观现实的分析。但由于创新的历史文化基础不同,现实社会基础不同,因而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其创新手段也各有巧妙不同,创新的成果也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索绪尔之后,语言学上出现了布拉格学派与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这两个学派,与哥本哈根学派一同构成结构主义。本文先从学派概况、学派思想等角度,对这两个学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在此基础上对这两个学派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两学派观点中的异同,以及各自的特点等。  相似文献   

4.
泰州学派与永嘉学派关于“学习”的思想非常丰富,在学习理念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泰州学派坚持独立思考,不迷信传统,永嘉学派同样主张思考,反对盲从。在学习问题上,泰州学派主张有一个老老实实的态度。永嘉学派同样认为学习必须勤苦。泰州学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倡乐学精神,永嘉学派不讲乐,但讲志。对待实践,永嘉学派的实学精神与泰州学派的实践中学刁都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可以说.泰州学派注重的是如何获取知识,怎样获取知识的问题,而永嘉学派所理为关注的则是怎样通过实践性学习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的问题。两者各有侧重,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语言学呈现出不同的流派.本文通过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和伦敦学派主要学者的思想的陈述与比较,了解两大学派的发展和语言学观点,从而深化对现代语言学派的理解和对其方法论的本质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杨兰 《天中学刊》2014,(5):23-25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语境中,伯明翰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批判范式。它们都试图重新恢复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理论,然而,在对文化的属性、文化与社会以及文化工业的认知、评价方面,两派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人本主义有其渊远的历史根源,蕴含在泰州学派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在明王朝后期特定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下产生的,它超越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而独树一帜,对人的个体性价值的褒扬在王艮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进而影响到泰州后学,决定了泰州学派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论江门学派     
江门学派是明代心学发展链条中与王阳明心学不同的另一条心学路线。陈白沙、湛甘泉以“自得”之学,“随处体认天理”为出发点,形成了本体论层面的心理合一,与程朱理学的绝对主义“理本论”和陆王心学的绝对主义“心本论”不同;同时,陈白沙、湛甘泉提倡涵养与致知相统一的“自然为宗”的工夫论原则,与程朱理学以“道问学”为主的工夫论和陆王心学以“尊德性”为主的工夫论也不同;从而形成了江门学派的本体论、工夫论特色。  相似文献   

9.
刘基从小受教于永嘉学派传人,和永嘉学派有师承之实。他承绪事功之学,以“见于行”、“措诸用”为旨归,和永嘉学派有共同的事功理论;他“敬以一之,仁以行之”,和永嘉学派有共同的事功实践;刘基和浙东事功学派、永嘉学派诸领袖虽然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但却有着共同的事功目标,通过经世治国。取得共同的事功业绩。  相似文献   

10.
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兰克福学派,是思想影响最大、学术成果丰硕、活动时间最久的一支西方马克思主义派别。该学派依据现实世界自身的批判维度,从意识形态领域出发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对主体性的扭曲,以应对和解决不同时代下人的异化生存状态。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演变历程不仅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理论的时代效应,也为我国学者在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时代问题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和实践指导,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生于湖南湘乡,周围荟萃四大弟子与近百人作家,号称湘乡派,应运时代需要而生。《欧阳生文集序》是湘乡派创建的宣言书,它提出“文章与世变相因”理论,添加“经济”之学,发挥文学社会功效。曾氏死后,湘乡派在五四运动口诛笔伐中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2.
《毛诗》于平帝元始五年立于学官,终王莽之世。《鲁诗》立于学官在武帝为博士置弟子员之后。《齐诗》立于学官不迟于昭帝元凤元年。《韩诗》可能是在昭帝始元五年立于学官。学者或以为三家《诗》立于文景之世,或以为立于武帝置五经博士时,或以为三家分派在石渠阁会议之后,以及以为《毛诗》是元始四年立于学官的,都是错误的。文景之时尚无专经博士;武帝置五经博士明确了其顾问团为儒家性质,当时经派意识尚不明晰;石渠阁会议之前三家已经分派,史书叙宣帝增置前博士不数《诗》博士,是因《诗》博士在宣帝增立时无所增立。  相似文献   

13.
学校分区图是根据基础教育的不同层次和接收学生的能力,确定学校招生地理区域的政策规定。为了实践教育平等的政治理念,法国政府自1963年开始编制学校分区图。学校分区图在教育均衡发展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暴露了学生分化等严重问题。学校分区图也许最终将被取消,但是法国公共教育的平等原则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4.
特色选修课程的构建能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拓展新的空间,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发展,提供崭新的舞台。为此,我们从目前整个教育发展的背景和课程建设的构思上着手,开发体现整体教师能力的、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特色选修课程。  相似文献   

15.
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现代社会是一种权利的差序格局.西方发达国家家长择校权利的实现,大多数遵循的是差序原理.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政府改变最初对择校限制的态度,转而制定政策让择校成为现实.择校权利的实现依赖于经济条件、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法制的完备.在我国,对待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择校政策的制定可以采取分步走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学校诊断是关于认识学校状况和满足学校发展需求的教育技术。本文作者依据在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进行学校发展与建设之诊断的经验,集成多学科的思想与理论,归纳出学校诊断的四项基本原理即服务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协商性。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改进中,校长的领导力起着关键作用,其中,浇铸理念、创建愿景、凝练信任、分享权力是学校改进取得成功的重要领导力。这些领导力使校长能倾听自己的声音,给团队成员以动力,促进团队成员精诚合作,为团队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学校改进是内生式的发展,大学研究者是校长及其学校团队的合作伙伴。学校始终处于变革之中,改进没有起点和终点,每一个针对学校问题的思考与行动都是学校改进的生长点。因此,校长的领导力提升是学校改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校务委员会是新中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组织和一项重要的制度。由于不同时期高等学校面临的形势不同,尤其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校务委员会也会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职权和人员组成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新中国建立以来有关校务委员会的一些主要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文件,结合校务委员会在一些高校的实践及其在各个阶段特点、作用的变化,可以发现职权充分、明确,人员组成广泛、稳定的校务委员会对高等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当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可行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培育促进课程整合的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潜意识地影响学校人群的态度、习惯、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我们可以培育、建设所需要的促进整合的校园文化,支持和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Maltreated youth have higher rates of school dropout than their non-maltreated peers. School connectedness is a modifiable predictor of school success. We hypothesized maltreated youth’s school connectedness (supportive relationships with adults at school and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clubs) would b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high school graduation. We included youth with at least one Child Protective Services (CPS) report by age twelve from Longitudinal Studies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Participation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adult relationships reported at age 16, high school graduation/Gene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GED) status reported at age 18, and demographics were provided by youth and caregivers. Maltreatment data were coded from CPS records. The outcome was graduation/receipt of GED.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s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graduation/receipt of GED, controlling for confounders. In our sample of 318 maltreated youth, 73.3% graduated. School club was the only activity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graduation in bivariate analysis. Having supportive relationships with an adult at school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graduation, though only 10.7% of youth reported this relationship. Maltreated youth who participated in school clubs had 2.54 times the odds of graduating, adjusted for study site, gender, poverty status, caregiver high school graduation status, and age at first CPS report (95% CI: [1.02, 6.33]). Few maltreated youth reported relationships with adults at school, and additional efforts may be needed to support these vulnerable youth. School club participation may represent an opportunity to modify maltreated youth’s risk for school drop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