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对体育院校新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武术专业更改为民族体育专业后,拓展了专业口径,扩大了知识面,但单科院校在扩大专业口径的同时,切不可丢掉专业的特色和失去专业水准,这是单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短时期内,本专业以武术为龙头、为主体的办学方针不可动摇.民族民间体育和传统体育养生两个专业方向,从开课之日起,就得解决师资、器材、场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信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南大学的114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和126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信程度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运动、爱情关系、外表、社会程度作用和总体自信水平上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对男性大学生的影响较为深刻,体育专业男生在体育运动、学业表现、爱情关系、外表、社会相互作用和自信总分上均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男生;体育专业女生在体育运动方面自信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在自信的其他维度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2004~2007年我国高校增设本科体育专业状况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4-2007年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体育专业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在综合性院校和其他单科院校大量设置体育教育专业,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而且造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不良竞争;社会体育专业设置存在目标不清、师资薄弱、培养模式模糊等问题;运动训练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设点较为合理;除体育保健与健康专业在两所非体育专业院校外,其他所有新增专业方向全部分布在各体育专业院校,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体育经营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学科建设的特点及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体育经营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策略:加强思想认知,明确体育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高等体育院系应勇挑重担,加快体育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以系统论的观点看待体育、体育经营管理和体育经营管理专业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完善体育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强化专业老师队伍建设,加快专业教材建设;招收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快体育院系自身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卓有成效的"产、供、销一条龙"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127人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150人进行了测试,探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身体成分的差异。研究结果:体育专业男生的去脂体重、肌肉量、无机盐、蛋白质和基础代谢率等指标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者间体脂率和腰臀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育专业女生的去脂体重、肌肉量、无机盐、蛋白质和基础代谢率等指标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腰臀比明显低于非体育专业,两者间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者间体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凌波  万吉兵 《体育科技》2015,(1):117-119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924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了解其专业思想现状,并初步探讨影响其专业思想稳固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思想发生了动摇;学生具有的正确专业报考动机、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正确的认知、对专业学习感兴趣和专业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等因素有利于稳固其专业思想;男生的专业报考动机、专业学习兴趣与态度、专业思想动摇等情况均优于女生。最后提出了稳固学生专业思想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建设与调整情况,指出目前体育专业建设中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提出合理布局、保障到位等专业发展的建议,认为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可设置为体育师资和健身教练培养专业、运动竞赛专业以及相关专业方向.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调查、对比等方法,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可得性心理能力进行研究,探讨心理成就动机、工作综合素质能力、人生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作用。运用卡氏16PF、个体成就问卷、陶国富成才心理问卷,对520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人生观、人文素质方面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存在差距,揭示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以利于认识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6所高校935名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专业思想现状和动摇原因,并初步探讨专业思想的构成和动摇判断标准。结果表明:专业思想由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信念和专业行为意向4个部分构成;引起学生专业思想发生动摇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压力较大”、“发展空间较小”和“将来工作较辛苦,收入较低”。最后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4个方面提出了稳固学生专业思想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玉霞  孙杰 《体育学刊》2002,9(2):99-101
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90名大学生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内外向性上无差异,在精神质和神经质方面存在差异。这对于了解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质的不同以及体育运动对人格特质的影响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高等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分别对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班级归属感特点,采用自编问卷,对武汉体育学院2007-2010级共1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体育院校大学生班级归属感表现较好,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较强,对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上还有待加强;(2)专业类型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班级归属感有显著影响,其中术科专业的学生班级归属感要好于学科专业学生。此外,专业和性别还存在交互影响,术科男生的班级归属感高于术科女生,而学科男生的班级归属感低于学科女生;(3)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的学生班级归属感差异不显著。根据研究结果,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班级归属感出现的问题做出了原因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体育专业成人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这一问题,对体育专业成人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以实现体育专业成人教育手段和环节的人文化,促使其人文教育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基本理论,在征询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等,构建上海市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评估指标体系,指导上海市大型体育赛事的相关主体(包括政府、赛事组织者、大众传媒、赛事参与者、受众等)为优化其媒介传播效果而应采取的措施,进而促进上海市大型体育赛事和大众传媒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日体育专业课程的特征及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日两国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各有特色,但也有共同的特征,在借鉴美日两国体育专业课程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学习和与管理是体育专业领导团队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对体育专业管理团队的特点与学习内容,团队学习的深度,团队与内部和外部的学习交流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对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与学生毕业去向进行分析,认为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偏重武术,对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两个方向的重视程度不够。建议加大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两个方向的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同时也应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外的其它适应就业需要的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张孙燕 《精武》2012,(6):1-2
学前教育专业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目前我国诸多高校(高职院校)都设置了这一专业。由于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性和师范性的特点,其体育课程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开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在研究结合我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实行“小学期”制的可能性和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管理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我国体育院校新增设的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和管理上还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因而在试办这一专业时,在教学管理上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只能立足于本专业实际,兼顾教学与管理,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管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本科专业结构状况分析与调整设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高等院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专业点分布、专业科类、地区、形式、层次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本科专业的结构状况,并从调整专业目录及简介、专业布局、专业规模等方面,提出了高等院校体育本科专业结构的调整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