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温孔子的"有教无类"对现代教育有重要启示,践行"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实现大众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历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导师,圣人的光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他的教育思想贯穿古今,对于我们当今的教育仍然有十足的借鉴意义。"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教育方针,经过笔者深刻的研究发现,这一思想并非有唯一的解读,分别站在教育对象与教育作用两个角度,可以对"有教无类"做出两种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与当今社会提出的和谐教育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教育公平又不完全等同于有教无类。今天的"无类"教育有新的问题、有更广泛的涵义,如何在实践中逐渐地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实现和谐教育是当今一个很重要的教育议题。  相似文献   

4.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基于全民教育、大众教育和教育公平的时代背景,通过对"自行束脩以上"的争辩、对"类"的争辩、对"有教"的争辩三个方面的辨析,研究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及其哲学内涵。在阐释"有教无类"之平等、正义价值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当下择校热与补课热、高收费与乱收费、高考加分与自主招生中的不正之风等教育不公平现象,从法律与政策支撑、亟须倾注全社会之力和对教育品质的追求三个方面,分析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与当今社会提出的和谐教育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教育公平又不完全等同于有教无类.今天的"无类"教育有新的问题、有更广泛的涵义,如何在实践中逐渐地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实现和谐教育是当今一个很重要的教育议题.  相似文献   

6.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由来已久"因材施教"在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其关注度与认可度之高,恐很少有出其右者。溯其源头,其实早自孔子倡行"有教无类"始,便已成为其教育实践的题中应有之义。"有教无类"的践行,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情致的学生都有了接受教  相似文献   

7.
2000多年前,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对当时私学的对象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有教无类"蕴含了朴素的"教育均衡"的思想萌芽,形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教育精神:"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一词,原出自于25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在记述孔子教育言行的《论语》中有此一章"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南怀瑾先生曾解释道: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精神。他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只要肯受教,  相似文献   

9.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反映了孔子作为一个教育者,在教育问题上追求公平、平等的朴素情怀。"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对现代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启发我们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在全社会推行终身教育理念;确立起人文关怀取向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0.
有教无类源于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最早由孔子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考验,这一教育思想的伟大性得到了验证,在现代教育中依然被沿用和发展。而现代教育理念中的生本教育理念,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充分展现了"有教无类,乐学致远"的教育宗旨。  相似文献   

11.
郑明芝 《成才之路》2014,(24):62-62
正"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是由中国儒家大圣孔子提出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教育对象,要一视同仁,不能按照人为标准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每个人的发展都不统一,为了因材施教,最为合适的教学理念就是"分层推进"。"有教无类"和"分层推进"这两个教育理念实际是对立统一的,两者互为区别,彼此联系。"有教无类"属于师德范畴。强调"为了一切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士兵突击"精神。这一理念的贯彻,体现了教育平等的基本思想,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能够实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意为教育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反思当今教育,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将有教无类做得怎样呢?虽然我们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学得不少,大家都知道教师应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事实上,我们真的做到了吗?学生是平等的,理所应当有教无类,教师应该做的即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发展方向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3.
杨潇 《教学与管理》2012,(15):17-18
一、墨学的主要教育思想1.教育的对象墨学不仅愿意教育王侯将相,而且还把匹夫庶民当作教育对象,他提倡教育面前应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而孔子则一直主张有教无类的原则,然而他收弟子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相较而言,和儒家的"有教无类"相比墨家学说更胜一筹,墨学中"农与工肆之人同举"体现了其对受教育者的家庭背景以及自身素质并  相似文献   

14.
孔子、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套培养人才的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一孔子与孟子教育思想的相同点(一)人人都应受教育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通过教育,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都会得到提高,但人与人之间也逐渐会产生差距。这就是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还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人人都能接受教育。孟子倡导"性善"论,他认为人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主要有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也存在一些时代局限性,其有教无类是不完全的,或者说是有条件的;其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是受限制的和狭隘的;其因材施教是受封建伦理羁绊的。现代教育中要深入理解、充分挖掘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呼唤真正的有教无类,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一书中所体现的孔子重视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洋思经验"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洋思经验在如下方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尤其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提升:"有教无类"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精彩的引导";"因材施教"与"吃自助餐";"教学相长"与"互动生成"。  相似文献   

18.
一、孔子的教育对象:有教无类,面向全体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体现这一重要精神的主张:"有教无类"。孔子施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是有坚实的哲学基础的,这基础便是他提出的人性论的观点。"人性论"常常是中国古代教育家论述教育问题、表述教育主张的逻辑起点。孔子首先认识到教育与人性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这一天赋平等的人性论。所谓人性就是在一  相似文献   

19.
孔子提出一个口号,就是“有教无类”。它的意思是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贫与富、不分智慧与愚昧的类别,机会均等”。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观点,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思想起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有可能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教育口号。  相似文献   

20.
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他的"有教无类"、"乐学"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习"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今天的素质教育、情感教育、创新教育、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仍有巨大的启示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