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辜鸿铭最看重文学中的道德内涵,他有关文学的一些精辟之论常常为道德本体的文学观所遮蔽、冲淡,甚至改造。辜鸿铭发出“惟诗贵有理趣,而忌作理语耳”的议论;提出适合于各民族文学研究者对于异族文学进行高层次研究的文学“整体研究观”;极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学及文言文的地位。但是,他的道德人文观念已经渗透到他所涉及的各个话题中,其文学批评已经很难回归到文学轨道。从辜鸿铭对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所展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而言,他是一个当然的文学家:但从文学观念方面说,他更多地体现出一个道德家和社会工作者的本色。  相似文献   

2.
数千年中国文学,都没有脱离“诗言志”——“文以载道”——“二为”方针(为政治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一价值座标,文学的道德价值也超然位于审美价值之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文坛,流派林立,论争蜂起,开始了对传统文学价值观的真正反动,生命主体跃跃然蹈入文学视野,审美价值隐隐然超乎道德价值。但风云际会,世纪末文学却因种种原因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红字》是一部“厚重”的杰作,其主题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有些主题之间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它充分反映出作家霍桑的道德观、文学观、世界观、哲学观等等。《红字》叙事的“模糊性”(Ambiguity)也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道德学派提出《红字》的主题是人类之罪,反映了作者清教徒式的罪恶观;女权主义研究则强调《红字》女主角身上体现出女权主义;政治学派认为《红字》包含革命主题;新文化论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黎卫金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6):64-67,77
邓小平道德理论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同时它又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邓小平道德理论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其中包含的“四有”新人观、集体主义观和艰苦创业观等都体现出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扬弃和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邓小平道德理论又以其丰富的时代内涵,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确立了全民族的道德价值目标,为新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指明了道德价值方向。  相似文献   

5.
《源氏物语》是日本"好色"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好色观具有唯美的倾向,与以道德为基础的中国文学的好色观相对立。从中国文学中的道德的好色观到日本文学中的唯美的好色观,是从负面好色观向正面好色观的价值转换,这一价值转换是在剥离或淡化好色与道德和政治的关系中形成的。如果说中国文学的好色观只是在某种情况下才有限地偏离了道德框架,那么《源氏物语》的好色观则相当地远离了道德与政治。远离了道德与政治的框架之后,日本的好色文学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并形成了绵绵不绝的好色文学系列。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认为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倡导“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并主张以“时代”审视古今中外之文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文学观的提出其意义重大:一是体现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热潮;二是对周作人日后创作有着指导意义,并推进了新文学的发展进程;三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汇与撞击.同时,随着对“人的文学”观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反思“为人生”与“为艺术”、借鉴与自我殖民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曹丕关于“文人相轻”和文学价值两个理论问题。对“文人相轻”,文章认为,“文人相轻”是文学评论中的一种不良倾向,而曹丕批评这种倾向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因素;“文人相轻”的产生,是自我认识过高和不能全面把握文体造成的;文学批评要以公允为标准,克服“文人相轻”的陋习。对文学价值,文章认为,曹丕用“经国观”和“功名观”去强调文学的价值,确实是一种远见卓识。同时这种功利主义的文学价值观也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的文学语言观建立在杂文学观念的基础之上。刘勰认为文学语言起源于人的创造而具有社会性,“文”、“笔”之中的语言只要情志充实而可信、言辞巧妙而有文采就是文学语言;文学语言要求在内容传达上要有风骨、在运用形式上要有“三文”之美,是质和文、情和采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南朝是中国文学与史学共同发展的时期。南朝“四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和《陈书》对当时的文学有很多反映,史臣也有一些具体而详细的评价,这主要表现在文德观、丽辞和新变等几方面。史臣对文学的起源俱有阐述,或强调文学的感应,或强调文章的道德意义和社会作用,俱出于对儒家道德的维护。“四史”史臣还以“丽”为中心的词语来评价史传人物的文学风格,说明他们已经注意到南朝文学重辞藻、重对偶、重音律的审美追求。史臣注重描述文学的发展变化,或选取具体作品来增进说明,或直接表达对文学新变的看法;既有对当时文学主流风格的反映,又有不谐之音的记载,体现出史臣的博瞻远识。  相似文献   

10.
虞集有着深厚的儒学素养,坚守“国以仁固,家以仁和”的德政主张,秉持立言垂教的学术使命。虞集的这种政治观和学术价值观,经由“有德者必有言”、“知言养气”式的推衍,让其文学思想打上了深深的儒学烙印:直言文学“垂世立教。以成天下之务”的道德使命;认同德艺之间“本治而末修,领挈而裔委”的主次关系;推崇盛世之音,但同时也肯定文学的时代性和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平面化是新生代小说进行后现代叙事的主要手段之一。新生代小说通过采用空间化的叙事模式和观光者的叙事姿态,解构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若干深度模式,使得新生代小说消解了物理深度和精神深度,也使得新生代小说中塑造的人物都成为“内在的流浪汉”。平面化写作导致新生代小说中的意义缺失与道德缺席,对新生代小说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冀中一日》写作运动是文学史上意义重大却没有引起学界重视的大众文学写作运动。它开创了现代中国新的写作形式"一日体",集中呈现了大众文学写作的诸多问题。孙犁对这场运动的介入,以及《冀中一日》的重新发现和利用,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文学话题。  相似文献   

13.
30年代的左翼文学,40年代的延安文学以及新中国文学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了关于"革命"的记忆。而这种独特的书写方式肯定了暴力叙事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直到新时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这种暴力叙事一度成为主流的写作伦理在伤痕、反思文学中。本文旨在肯定它们在发现大写"人"的同时,着重阐释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中的暴力叙事。这种暴力叙事不仅来自于肉体的暴力,更源自于精神上的暴力,而那种受害者不自觉加在受害者身上的精神施虐更加深了这种精神上的暴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在70年的时间里已完成了80部之多,《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无可推卸地成为了文学史编撰的先导与模本,既是对前一段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望。该书在强调时效性的同时兼容了"人本"、"激情"等学科化特色;确立了文学史的体制化和话语权威;提供了新时期之后文学重评的标准;也留给我们一些文学史写作所面临的当下时势与学术主流之间的困惑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云南古代诗文理论是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对中原文论认同过程中自觉总结文学创作规律的产物。它在表现形式及其内容上,都表现出对中原文论的认同和接受。其主要表现为文论写作表现形式的借鉴、云南古代诗文理论对儒家诗教传统的继承、文学本质论的同一性以及对“养气”说的接受。云南古代文论对中原文论的接受主要是由中原文化对云南边地文化的影响、云南对中原文化的汲萃及云南古典诗文创作的繁荣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重写文学史"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两个方向上展开:其一,将该思潮置于学科史层面予以探讨和学术定位;其二是将之置于80年代"思想解放"和"新启蒙"的历史语境中作考察,并与80年代现代化文学叙事和现代化意识形态建构的社会文化思潮相参照。这样的视角对个案的复杂性有所忽略。对"重写文学史"研究,应以深度影响当下文学史写作的"观念"为单元,考证一系列新时期文学学术思潮个案,探索各个文本之间的相应或对照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批评标准、理论导向和价值关怀作出评判。  相似文献   

17.
由批评《我们夫妇之间》而引发的"萧也牧事件",成为当代文学思潮史上的一次较为重要的文学事件,但现有的学术研究对于它的定位不够全面。"萧也牧事件"构成了"十七年"文学规范建构中的重要一环,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如何叙述现实的规训。这次事件的影响,在于明确文学对现实的叙述要按照"讲话"方向所设定的工农兵话语秩序进行。与此同时,《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之后,"十七年"的城市文学创作日益纯洁化、叙事简约化,对于都市生活的体验要么回避,要么予以负面批判,城市文学的意识形态化色彩也日益浓厚。  相似文献   

18.
文学交游是文人之间以创作为目的的文学活动。汉末建安年间,曹氏父子皆雅好文学,那些因战乱流亡于各地的文人先后聚集到邺城,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意义重大的邺下文人集团.邺前文人集团和前邺下文人集团时期以曹操为领导核心,三曹与文人的文学交游呈现出功利性向非功利性、主情过渡的特征;后邺下文人集团时期以丕、植兄弟为文人集团更直接的领导,曹氏兄弟与邺下文人举行过重大的文学活动如南皮之游、西园盛会等,在这些文学交游活动中,他们借物咏叹、即兴赋诗、抒发情怀、互相切磋技艺,三曹与文人的文学交游也以主情、非功利性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诸多佛教大乘经典皆具有文学特质,其阐述佛理所用之语言及其表现手法,若以文学视角探讨,则具有相当文学特色。大乘经典之《金光明经》,就其文学性而论行文语言富于文学色彩,表现方法巧妙多变。其表现佛理之叙事语言,所用之修辞技巧鲜明巧妙。其譬喻手法有"直喻","同义譬喻"及"情景式譬喻"三种;其排比设计,可分为"并列式排比"、"递进式排比"两种;另外其映衬及示现手法亦多有所妙。通过《金光明经》叙事语言之修辞技巧分析,可以知晓此经具有相当的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化、情绪化向学术化、理性化的转变,是前女性主义向后女性主义转变的主要标志,"她世纪"的中国女性主义也经历了这样的转变。在女性文学创作领域,"她世纪"的中国女性写作从性别对峙走向多元化书写。在女性文学理论批评领域,"她世纪"的中国女性写作大都从喧嚣和骚动中走出,从解构转向建构,进入到一个相对平静的建设性时期。"喷发式"的发展势头减弱了,少见有出类拔萃的重头论著,但一批有创意的出版物和新著的问世,一批理论新人的登场,使这个领域充满了新的生机,我们仍寄望于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