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最活跃的生力军,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力量。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但是随着1999年中央决定扩大招生规模后,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快速增长,高等教育逐步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由此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形式和就业压力。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我们要打破一些传统、作出一些新的思考。一解放思想,注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高等教育处在“精英教育”阶段时,高等教育毕业生供给小于社会需求,是毕业生的“卖方市场”。社会提供的“精英”岗位充足,高校毕业生在“精英”岗位上就业成为可能和必然,因此这时的高校毕业生处于“精英就业”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宠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普通劳动力一样不存在统包统分的问题,而是要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竞争筛选的结果是:一部分大学生通过竞争进入社会精英岗位,同时也必然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从事与大众化相适应的“蓝领”工作,成为高级蓝领。这...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职业》2004,(18):71-71
中国大学毕业生近年来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可是专家学者却认为,大学毕业生依然处在“求大于供”阶段。随着近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步子的越迈越大,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攀高。教育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据预测,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国家人事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克良认为,虽然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情况比较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大学 毕业生总量已经过剩。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数量的35%,日…  相似文献   

3.
朱晓刚 《教育史研究》2006,(1):14-16,4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十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和学术自由(1956-1958)阶段;教育大革命(1958-1960)阶段;高等教育事业全面调整(19601965)阶段。在这十年,高等教育主要表现为三对矛盾的交锋:“苏联模式”与“去苏联模式”,“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集权”与“放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3%。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从整体上讲,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也逐渐由社会“精英”就业转变为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进入社会。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现状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第一次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持续扩大,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量从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382万人,在校生人数从1998年的341万人增加到1109万人,适龄青年大的毛入学率达到15%,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增长了两倍多,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正式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在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工作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短期内毕业生数量的成倍增加并且持续攀升,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人,2003年的21…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就业弱势群体问题的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国际上通常认为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初始阶段,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有所缓解。大众化高等教育意味着“精英教育”的结束和就业大众化局面的到来。在“精英教育”时期的毕业生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高校毕业生由政府高度计划统一分配,不存在就业弱势群体。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中期改革方案”时期,由于毕业生在“双向选择”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没有出现就业弱势群体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出现的毕业生就业难,在宏观层面上是社会需求与高校…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们经济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从“个体化”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只面对毕业生,而往往忽略对在校非毕业生的就业教育,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及行为状况已经脱离正常的轨道,产生了很多错误的就业思想.这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个性特点和社会需要,提前加强对非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8.
一、十年来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回顾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搞好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既是对高等学校“产品”的检验,又是向社会输送人才。毕业生分配工作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的。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10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经历了多次变化,有人认为这是“政策多变”、“大起大落”。实际上,毕业生分配工作四个阶段的变化,正反映了教育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教育必须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阶段的“出口导向”是“升学”,素质教育的推行不取决于人们良好的愿望和政府倡导,更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供应及配置方式的改善相关,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高等教育阶段的“出口导向”是“就业”,当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时,用人单位将由重视“文凭”向更重视大学生“性价比”转变,从而必然导致高等教育阶段更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其中尤以培养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力为导向的“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虚高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这突出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上。文章把这种现象称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虚高现象”。围绕这个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虚高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已达到《教育规划纲要》2020年的预期规模。2011—202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总规模将达到一亿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 000万人。在20世纪90年代,普通高校毕业生数仅能满足白领岗位需求的三分之一;新世纪前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已开始大于白领岗位总需求人数;未来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0%左右须进入蓝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即使未来十年高等教育总招生规模按年均1.5%低速增长,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也将突破4 000万人,有望提前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一形势的重大变化呼唤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要求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重新科学定位与合理分工,并在科类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做出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2.
王壮 《职教论坛》2004,(2):15-16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了积极的扩招政策,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8%提升到现在的15%,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便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随之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的供需矛盾经历了从供不应求到供需平衡打破,买方市场显现,再到买方市场趋强三个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的三角形的靠近顶端的层面向下移动--部分毕业生就业在“精英“岗位层面,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在“非精英“岗位后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精英“岗位或“白领“职位类的高级工作岗位,也在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工具现代化的过程中变化,模糊了传统意义的“蓝白领“的界限和标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将更多地进入普通劳动者序列.这种就业层次的下移和位移数量的加大,已使高校毕业生就业从“精英“悄然走向大众化时代.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大众化“时代,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高校毕业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毕业生就业事关学生切身利益、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事关社会的稳定。因此,就业工作越来越受到地方和高校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机构逐步健全,就业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得到广泛开展,出现了十分可喜的工作局面。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功利思想的影响,高校的相关工作往往有失偏颇。为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加科学、系统、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避免误区,高校就业工作应注意把握“七宜”、“七不宜”。一、就业指导安排上,宜“前”不宜“现”“前”指前置、前瞻。高等教育与其…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向自本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首先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他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在整个18至22岁年龄阶段的人口中,接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高等教育的人口占到15%以下,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达到15%—50%为“大众化阶段”;超过50%为“普及化阶段”。故“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由阶段,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这一历史重任极不适应,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一、“高等教育文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展的同时 ,不同高等教育层次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究竟处于何种位置 ?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是否具有自身的特色 ,并进而使其毕业生在不同的“岗位域”上具有比较优势 ?本文使用对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 ,对我国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相对位置和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这两个层次的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域”上虽然具有“弱比较优势” ,但没有呈现出“强比较优势”。因此作者认为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明晰目标定位和办学特色 ,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从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跨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业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大众化持续发展的“瓶颈”。规避“大一统”的价值观,实现多元化选择,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建设人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也是大众化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特点相对于高等教育精英阶段而言,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三个特点:1.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并存。在高等教育阶段,很多国家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甚至走向“普及化教育”,这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正如马丁·特罗所说:“从精英向大众转  相似文献   

18.
论人文精神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论人文精神涂又光①人文精神,在中国,在西方,象一轮喷薄而出的海上红日,正在高等教育中升起。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传说五帝到清朝末年,可谓“人文”阶段;近百年来,可谓“科学”阶段;正在发展为“人文·科学”阶段...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措施日趋严峻即是其中之一。因此,探讨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毕业生就业市场产生的影响及深层原因和应对措施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影响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可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加速我国现代化的步伐。但自从1996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通货紧缩阶段的出现,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泰国的教育体系和我国相似,分学前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泰国重视师范教育,经费投入较大,而且随着经济建设的进程,任务不断调整和发展。泰国目前共有36所师范学院,分布在18个府。这些师范学院,原来只承担培养教师的任务,分三个层次:初级师范课程,招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毕业后获小学教师资格;高级师范课程,招高中毕业生或初级师范毕业生,学制二年,毕业后获初中教师资格;学士师范课程,招高级师范毕业生,学制二年,取得学士学位,获高中教师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