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何炳松与历史教科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炳松(1890—1946年),字柏丞,浙江金华人,是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出版家。他自1916年留美归国,1917年应蔡元培之聘执教北京大学始,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上海光华大学、大夏大学、暨暨南大学等校担任教职,从事教育与学术研究工作;1924-1935年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致力于史学研究;1935-1946年任暨南大学校长,1946年7月病逝。何炳松始终重视历史教育,从大学到中学,从教材到教学方法,无一不做精辟论述。他首创“历史教授法”学科,关心中学历史教学,并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末,私立大夏大学为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密切师生关系,开始引入西方大学导师制。近20年的施行过程中,大夏大学将欧美导师制精髓与中国文教传统及学校自身特色有机结合,由此在文化内涵、制度建构、教育实践、学术研究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大夏大学导师制作为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引入和本土化改造西方本科教学制度的典型案例,不仅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移植与转化域外经验的发展历程,揭示其中蕴含的从传统到现代、由西化到中国化的演进规律,亦对当代中国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和完善兼有历史价值及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1,(9):F0004-F0004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和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我国大学与社会教育的互动是高等教育史、社会教育史中十分显著的教育现象。在大学扩充教育思想的引导之下,近代大学积极投入社会教育运动。大夏大学创立的社会教育系,开创了依托大学培养社会教育人才的先河,其发展经历了初创、扩充、恢复与深化、调整四个阶段。大夏大学社会教育系呈现出大学与社会教育互动的特征:形成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设置、教学与实习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教育人才;设立社会教育研究部门、创办社会教育专门刊物,开展社会教育学术研究,丰富社会教育理论;开办大夏公社、大夏民众教育实验区、花溪农村改造区等社会教育实验区,直接参与社会教育实践。大夏大学与社会教育的互动模式集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对当今我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不乏宝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华东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文理科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2006年9月,教育部和上海市联合重点共建华东师大,学校跻身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迈出了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6.
华东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10月,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的原址上创办的。1972年华东师范大学曾与上海师范学院等四所院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各校相继恢复,华东师范大学也于1980年7月恢复原校名。  相似文献   

7.
夏炎教授因病于 2 0 0 2年 1月 1 4日逝世 ,终年 89岁。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和前辈。先生1 91 3年 1 1月生于湖北鄂城。 1 938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留校后任副教授、教授、化学科主任 ,同时担任四所大学的教学工作和两个化工厂的总工程师和厂长 ,是国内最早研究酚醛树脂和脲醛树脂的专家之一 ,曾与黄耀曾教授 (中科院院士 ,有机所名誉所长 )等一起从事科研工作 ,参与美国洛克菲勒集团资助的项目 ,并获得美国哥伦比亚教育奖 ,是当时国内最有发展前途的青年化学家之一。解放后 ,高校院系调整 ,夏教授长期担任华东师大化…  相似文献   

8.
《化学教学》2011,(11):F0002-F0002,F0004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51年,由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和同济大学等校化学系部分专业合并组建,是华东师范大学最早成立的理科系之一。  相似文献   

9.
《化学教学》2011,(10):F0002-F0002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51年,由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和同济大学等校化学系部分专业合并组建,是华东师范大学最早成立的理科系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学科齐全的高水平师范大学。60余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办学理念,发扬"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心,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朝着"拥有若干一流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稳步迈进,力争在2020年左右进入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行列,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深入了解华东师范大学的国际化战略、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情况,值本刊在比利时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校长迪迪艾·韦维尔访问该校接受采访之际,对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进行了专访。童世骏教授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4年在挪威卑尔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4年年底起,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哲学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校长助理等职;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任职,担任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后兼任哲学研究所所长;2011年7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11.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学科齐全的高水平师范大学。60余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办学理念。发扬“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心,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朝着“拥有若干一流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稳步迈进.力争在2020年左右进入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行列,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深入了解华东师范大学的国际化战略、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情况.值本刊在比利时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校长迪迪艾.韦维尔访问该校接受采访之际.对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进行了专访。童世骏教授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4年在挪威卑尔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4年年底起,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哲学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校长助理等职;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任职,担任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后兼任哲学研究所所长;2011年7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12.
光华大学诞生于1925年的五卅运动,1951年与大夏大学合组为华东师范大学。抗战前,在校长张寿镛和文学院院长钱基博的努力之下,光华大学国文系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斐然,成为当时国学教学与研究的重镇。当然,受限于主客观条件,光华大学国文系存在着无力设置研究所、学科专业化程度不足、师生学术交往圈有限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回顾光华大学国文系的教学与研究情况,诸如学科错位发展、注重国学教育、打破课堂内外界限,对当下大学相关系科的学科建设及书院制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大学对电化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尤以大夏大学、金陵大学和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作用最为突出。总体而言,大夏大学侧重于理论研究,金陵大学创办了颇具规模的教育机构和专业期刊,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则形成了注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述三所大学对电化教育学各具特色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为民国时期电化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原副主任、《历史教学》月刊编委、著名史学家、教育家邱汉生同志因病于1992年6月18日逝世,终年81岁。邱汉生,江苏海门人,生于1912年2月。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国文系。兹后,从事教育事业二十载,桃李满天下。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调任人教社历史编辑室副主任。以后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等多种职务。  相似文献   

15.
<正>吴泽先生(1913—2005)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原名吴瑶青,笔名哲夫、胡哲夫、吴哲夫、宋鱼、宋衍、陈弢等,江苏武进(今常州)人。自20世纪30年代起,即投身于有关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之后长期从业于中国历史的研究。曾任重庆朝阳法学院、重庆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大夏大学文学院院长和教务长。1951年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后,参与创建历史学系,并长期担任系主任,1980年代后,  相似文献   

16.
过去时华东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10月,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的原址上创办的。1972年华东师范大学曾与上海师范学院等四所院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各校相继恢复,华东师范大学也于1980年7月恢复原校名。随后,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相继并入华东师大,学校的规模与实力得到不断扩展。2001年10月,华东师大度过了50周年校庆。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长是大学的灵魂,其创造品质对大学创造性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夏大学校长欧元怀较早提出大学创造思想,并践行之.欧元怀对大学创造的文化内涵、学术追求、功能定位、社会指向的深刻认识对今天大学发展仍具启示之功.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2011,(5):F0002-F0002
1951年10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以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为基础成立,同时调入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复旦大学教育系、同济大学动物系和植物系、沪江大学音乐系。1952年至1958年,先后调入圣约翰大学理学院和教育系、浙江大学地理系、上海第二师范学院地理系、江苏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以及沪江大学、大同大学、震旦大学等三所高校的教...  相似文献   

19.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96年,学校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如今四年快过去了,华东师范大学通过“985工程”建设有了哪些新的变化?在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方面又有哪些新的动向?在秉承“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心,积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努力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进程中,又有哪些思考与实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  相似文献   

20.
艾伟(1890~1955),中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字险舟,湖北省江陵县人。1925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担任东南大学、大夏大学教授,中央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学院院长,师范学院院长等职。1932年任伦敦大学统计学研究员。1934年在南京创办万青试验学校,依据智力测验,选拔优秀儿童入学,作各种观察和实验以进行教育。1938年在重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