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在建构主义内部,在代表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研究进路的布鲁尔与代表常人方法论研究进路的林奇之间,发生了一场大的争论——规则悖论之争。前者代表了对维特根斯坦的怀疑主义解读,即将规则悖论的终结机制奠基于社会;后者代表了对维特根斯坦的反怀疑主义解读,即将规则悖论的解决定位于实践。这场争论反映出了建构主义由SSK向后SSK的转变,代表了"社会学"转向之后的新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2.
大卫·布鲁尔(David·Bloor)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中的爱丁堡学派的主要人物,他所提出的强纲领原则对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强纲领原则旨在对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一切知识或信念体系,不论真的假的,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社会学方法都能对之进行描述,其中包括数学与逻辑。能否用因果关系对数学知识进行说明是布鲁尔的强纲领原则坚持所要面临的一大障碍。布鲁尔在解释逻辑和数学的社会成因的思想路线上继承与发展了密尔的心理学主义,提出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心理学过程与社会学过程一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是社会建构的,数学不仅具有文化相对性,社会的“协商”在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而以社会学纬度对数学的本性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除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之外,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来源还包括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和库恩的科学编史学思想.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等概念和"怀疑有限度"的思想、库恩的实践取向和反辉格立场与"两种科学传统"的思想对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利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莉萍  曹南燕 《科学学研究》2007,25(6):1047-1051
 利益模式是科学知识社会学(SSK)最重要的研究纲领之一,它以“利益”作为科学家选择判断的导向和动力以及共识达成的社会学说明手段,充分体现了爱丁堡学派的现实分析进路。本文以巴恩斯、皮克林的利益分析为主线,对SSK的利益模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有限论是爱丁堡学派继强纲领之后推出的又一重要理论,核心主张是概念乃至信念的意义在未来的应用中是可以修改的.这种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有限论思想为解决归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出路,归纳问题根源于对真理或近似真理的追求,而按照有限论思想,所有科学信念都是不完全归纳的结果,都只是适用于有限时象的有限命题,随着新现象的发现,科学信念可以做出修改.这样,有限论就在保留归纳逻辑的同时消解了归纳问题.  相似文献   

6.
命题公式"2+2=4"究竟是基于经验和直觉的判断,还是数学严格化的推论?巴恩斯和布鲁尔坚持对上述公式进行囿于科学知识社会学视域的归因,虽有其合理性但却显偏颇。命题公式"2+2=4"具有经验性、真理性、理想化等多个维度下的广深差异性,在数学的严格性、演绎性与其经验性、应用性之间形成的谱系,关联着数学知识的多样内在化和层级同一性。  相似文献   

7.
实验者回归是对整体论激进的歪曲,也是对维特根斯坦的一种社会学解读,它认为意会知识的存在使实验可复制性不可能,把实验作为一种反映论意义上的表征证据。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波兰尼的著作与当前科学实践哲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验是科学家长期实践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种无历史感的单向的表征关系。正是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意会认知的整体协同作用使理论与实验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能够实现实验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维特根斯坦通常被看作对维也纳学派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关键作用。但根据最新研究,这种作用被人为夸大了。历史地和逻辑地分析维特根斯坦和维也纳学派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维也纳学派在多大程度上受了维特根斯坦的影响;而且,这种夸大对我们理解维也纳学派的历史地位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郭荣茂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08-1614
转译社会学用"实践建构"代替"社会建构",强调在实践过程中以社会的最后形成来认识技术的治理,也于此体现了不同于布鲁尔对社会的理解。通过提出转译社会学,拉图尔认为,科学决策者之所以能实现技术治理,是由于他们组成了强大而稳固的由不同成员结成的行动者网络,而它的成功建构在于他们转换相关行动者的兴趣并赢得其支持。对作为科学决策者的巴斯德的炭疽疫苗技术发明的案例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通过"社会"认识转译社会学的技术治理,并且对于人们更好地开展技术治理能够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者根据"科学知识社会学"两员健将巴恩斯和布鲁尔的一篇论战性文章,简要讨论了"相对主义社会建构论"的总体思路.斯蒂芬·夏平所著<真理的社会史>,将科学真理的成立归因于以信任为纽带、与社会秩序相平行的"知识秩序",是这一总体思路的出色实施.作者认为,"科学知识社会学"即使消解了朴素的、大众化的"理性主义",也并不能消解理性本身.探索一种理性主义的建构论,也许是有希望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洪頵 《科教文汇》2008,(33):61-61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本文在分析建构主义教学观、学习观及其与传统教学观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通过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引导协同学习,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等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人类差不多生活在数字的漩涡里。数学在时空实在中的可应用性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知识论的问题,文章分四个步骤对该问题进行了剖析:先是讨论亚里士多德的数学作为一种抽象的观点,随之讨论柏拉图的数学理念论,继之讨论康德的构造主义纲领,最后讨论维特根斯坦的规则理论。文中作者试图将康德与维特根斯坦的观点结合起来,以发展出一种“规则主义”,从而突破构造主义的限制,为古典数学留块地盘。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指出了数学化的限度。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重点关注2009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若干前沿热点问题。在2009年发表的研究成果中,较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对语旨行为的界定、维特根斯坦是否是反实在论者之争、语义规范主义之争、格兰仕伯格的语义学和“真”的相对性、非指示性语境论,以及罗宾·杰申的专名理论。  相似文献   

14.
维特根斯坦论理解与规则戚本芬维特根斯坦的理解与规则理论对于当代西方哲学,包括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有重要的影响。库恩和他以后的科学哲学,美国新实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是以维特根斯坦后期关于意义和理解的理论为出发点的;各种反实在论。反基础主义、工具主义和方...  相似文献   

15.
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引导了科学论中的一场巨变,尽管这场巨变有时被描述为从“作为知识的科学”向“作为实践的科学”的焦点转移,但其核心是知识观的变革.强纲领的“科学主义”立场,与理性主义科学哲学的争论以及晚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社会学含义,构成了理解社会定向的新知识观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学的社会化、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理论、社会组织理论视角对高校图书馆具备的文化传承功能进行了社会学理论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经典科学知识论的理论困境与未来趋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科学知识具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客观性,这是自近代以来经典科学知识论的核心内容。随着当代科学与哲学的深入研究与发展,这种经典的科学知识论受到了学术界的强烈质疑、消解与批判,尤其是受到后现代思潮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烈质疑、消解与批判。然而,理论的困境与缺陷往往意味着其未来突破与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友光 《世界发明》2003,26(7):24-24
19世纪初,英国准备在泰晤士河上修建一条水下隧道。但由于土质松软极易塌方,因此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负责工程指挥的工程师布鲁尔为此焦急万分,但一时也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有一天,布鲁尔外出散步,偶然间发现一只昆虫在其外壳的保护下使劲向一棵树的皮里钻。布鲁尔被此情景吸引住了。随后他想,按照这种方法改变一下掘进方式是否可行呢? 据此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掘进方案:先  相似文献   

19.
我们如何谈论技术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流行的技术本质、定义观念进行了元理论分析 ;描述了工具论的、实体论的及批判的技术理论。着重考察了A·芬伯格的非本质主义初级、次级工具化理论 ,以及相关反本质主义、后本质主义技术本质观。指出了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之于谈论技术本质与定义的重要意义 ,以及将技术视作“本文”并对其进行解释学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财务是财务学吸收了心理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知识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范式,是行为科学与财务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它建立在期望理论基础之上,拓展和延伸了现代财务理论。介绍了行为财务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和理论模型,并与现代财务理论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它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