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观是课程观的哲学基础,知识观的转型势必引起课程观的变革。与现代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状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突出表现在知识的生成性、知识的个体性、知识的境域性和知识的非良构性。与此相对应,形成了以对话课程观、自主课程观、本土课程观和实践课程观为主要特征的新课程观念。  相似文献   

2.
一、课程改革的历史机遇:知识观的转型 本次课程改革有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知识观的转型。知识观的转型指的是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转变,正如利奥塔指出的:当社会进入众所周知的后工业时代,文化进入众所周知的后现代时期,知识的状况被改变了。利奥塔用后现代知识来表述这种新的知识状况,目前关于后现代的理论在学术界是错综复杂,褒贬不一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后现代思潮的的确确影响着我们课程观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巨大变革的背景下,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知识本身变化所引发的知识观的变革出发,对知识概念和知识观界定的多角度研究作了梳理,并深入探讨了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转型关照下进行高校课程改革所需要的相关调整,以期高校教育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能够以高度的适切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巨大变革的背景下,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知识本身变化所引发的知识观的变革出发,对知识概念和知识观界定的多角度研究作了梳理,并深入探讨了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转型关照下进行高校课程改革所需要的相关调整,以期高校教育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能够以高度的适切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5.
知识观转变视野下的课程改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万伟 《教育科学》2003,19(1):29-31
建立在现代知识观基础之上的理性主义课程观以知识为课程设计的中心,课程内容漠视学生的生活世界,知识的完整统一性被破坏。现在我们正处于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时期,这其实也是一种从绝对知识观向相对知识观、从普遍知识观向境域知识观、从既定知识观向流动知识观、从精英知识观到大众知识观的转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知识观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对新课程的解读。本文首先对现代知识观以及现代课程观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后现代知识观和后现代课程观进行解释、比较,最后说明课程观转型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知识观的转型与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现代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旨归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随着传统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型,课堂教学将会出现一系列的重要变革,具体表现在:在教学目标,从知识接受走向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从事先预设走向动态生成;在教学内容上,从分科走向综合,从体系化走向结构化;在教学过程中,从认知活动走向交往活动,从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走向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  相似文献   

8.
知识观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观念的变革,当代知识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为我国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后现代知识的理解性、境域性、价值性特点重新阐释了现代课堂教学取向:课堂教学过程应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课堂教学目标从事先预订到动态生成;师生关系由教师权威走向彼此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知识转型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从现代科学知识向后现代知识转型的两种不同的知识型的特点。与现代知识型相比,后现代知识型主张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价值偏向性。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知识转型所带来的课程观(课程范式、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的六个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知识转型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从现代科学知识向后现代知识转型的两种不同的知识型的特点.与现代知识型相比,后现代知识型主张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价值偏向性.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知识转型所带来的课程观(课程范式、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的六个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与现代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状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突出表现在知识的生成性、知识的个体性和知识的非良构性。知识观的转型势必引起语文课外阅读的变革。与此相对应,形成了以对话阅读观、自主阅读观和实践阅读观为主要特征的新阅读观念。  相似文献   

12.
吴玉军  程晓云 《天中学刊》2004,19(1):116-120
知识观的演变与教学评价的变革,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现代知识观确立了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排斥非理性在认识中的合法地位,使得评价出现了一元化、单向度的特点,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张扬,内在的丰富情感得不到理直气壮的表现。后现代知识观是对传统知识观的绝对性、无限性和精英气质的扬弃,体现着后现代知识观对差异性、多样化、宽容性的理解和把握。后现代知识观认为.教学评价的理念应该重新进行调整:从结果取向到过程取向;从一元化取向到多元化取向;从工具取向到意义取向;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了教学评价的下列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中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的思想,同时,它倡导的后现代知识现蕴涵了主体性、动态性两个主要的基本特征。从后现代知识观的这两个主要基本特征出发,在后现代知识观的视野下思考人的发展,是探讨后现代知识观的根本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知识观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观念的变革,当代知识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为我国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知识观的转型给英语教学带来一系列重要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知识观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现代知识观基础上的理性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内容以知识为中心,脱离现实生活世界,知识的完整统一性被破坏,其价值中立的课程属性使其很少关心社会,这种课程观导致现代课程出现种种弊端。建立在后现代知识观基础上的后现代课程观,对之进行了彻底地摧毁,其所强调的课程“理解性、情境性、创造性、综合性、价值性”等观点,对今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场影响广泛的思想变革,其理论的起点之一是对传统知识观的扬弃和新知识观的确立。知识的性质从确定性到生成性,知识的属性从外在性到属人性,知识的获得从接受式到批判式,知识的价值从力量到精神。后现代知识观是对现代知识观的重大超越。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场影响广泛的思想变革,其理论的起点之一是对传统知识观的扬弃和新知识观的确立。知识的性质从确定性到生成性,知识的属性从外在性到属人性,知识的获得从接受式到批判式,知识的价值从力量到精神。后现代知识观是对现代知识观的重大超越。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场影响广泛的思想变革.其理论的起点之一是对传统知识现的扬弃和新知识观的确立.知识的性质从确定性到生成性,知识的属性从外在性到属人性,知识的获得从接受式到批判式,知识的价值从力量到精神.后现代知识观是对现代知识观的重大超越.  相似文献   

19.
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来源,是课程设计与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并影响着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纵观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对课程的论争无不伴随着对知识观的辩论。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课程知识观也发生了新的变革。课程知识观的转型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以往学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推动和深化我国的课程改革不乏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教育思潮在以批判的态度对现代主义知识观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新的知识观,即后现代知识观,并认为知识具有批判性、情境性、多元性和价值性等特征.这种知识观结合本土化给当前我国课程变革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