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者对传统课堂、网络学习以及微课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发现高校微课建设存在时长受评价导向影响、微课功能定位过于偏向教师专业发展、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微课建设需要以调查数据为依据,提升微课教学设计理念,将微课平台及时转向应用环境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2.
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微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给出高校微课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微课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面向高校教师自主应用的微课教学平台具有易用性、灵活性,教师能够快速构建自己的微课教学平台。结合实例,从知识结构图构建、微课管理、微课推荐、微课学习和角色权限等方面,介绍平台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并阐述平台开发中的系统架构和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的到来,既给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教学场域、教学方式的革新提供机遇,又给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系统性、秩序性等带来挑战。只有因时而进地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引领微时代。党中央相关政策出台落实、思政课青年教师迅猛发展、微平台低门槛与超便捷性,为微时代高校思政课创新提供了现实可能。推动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必须发挥思政课教师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强化微意识,培训微队伍,嵌入微应用,丰富微内容,关注微话语,有效打造微课堂。  相似文献   

5.
微课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变。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微课的应用效果表现出较为乐观的态度。本文从微课的内涵入手,针对高校微课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高校微课发展平台的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6.
对微课资源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信息化进程中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特点与规律,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促进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为高校微课资源建设提供直接的实践指导,进而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加快我国高校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学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微课资源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应用现状着手,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立足于我国高校信息化进程中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设计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调查问卷,随机选取了我国各大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和探讨了我国高校微课资源在教学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微课对美术学科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教师要做好美术微课运用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显微小特点,构建完整的微课程,抓好运用节点;做好微课资源建设,重点做好微课规划,微平台建设,微模板设计等;构建基于微课的美术教学评价,突出微课设计、制作技术与运用效能评价等。  相似文献   

8.
本调查从中职农经微课资源开发需求出发,涉及发展方向、资源形态与功能、搭载微课资源的平台功能需求等方面。通过对资源建设发展要点的调查分析,摸清了开发的侧重点在于将农经专业技能点中比较细碎和需要学生反复学习的内容开发成“网络化人机互动资源”,同时重在搭建具备“学习过程跟踪统计”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为该专业微课资源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结合微课的概念与特点,论述目前高校微课建设在思想观念方面、技术制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认清微课内含与建设目的、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水平、建立完善微课制作一站式服务平台等对策,促进微课教学资源科学化、常态化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内容,教师针对学科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短小精悍,主题重点突出,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层次的教学中。将微课应用于生物化学的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均具有积极作用。在微课设计、制作及应用中也可以使教师相关的多媒体及网络操作技术得到提高。微课在高校教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其应用也将提升高校相应设施及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之际,在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日益盛行的趋势下,微课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在分析国内近三年来不同领域中微课概念研究现状及概念衍化的基础上,阐释了微课的生态发展、资源开发与实践应用的情况。同时,结合国内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的有关调查数据,对微课的实践内涵及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将我国微课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关注微课资源构成阶段、关注微课教学活动阶段、关注微型网络课程(微型视频课程)建设阶段。最后,从微课的视频制作、系统设计、教育应用、配套资源和共建共享五个方面对国内微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度阐述,并提出启示建议和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碎片化学习的不断发展,微课程以其"短""小""精""微"的价值特性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对微课程的有效把握应建立在对微课程要素及其关系的透彻理解之上。鉴于此,本研究在符号学视域下,结合表征体系四边形的四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微课程的符号要素及其逻辑关系,发现它们分别指向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内容的解读和微课程设计的交互与反馈环节。确证微课程的时代价值有助于教育体制深化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而自由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创新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针对目前校企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校企协同创新的管理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推动校企协同创新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4.
李龙 《教育技术导刊》2009,19(11):154-158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学习方式,其理论设计、开发制作以及应用创新是研究热点。当前构建三维动画型微课场景存在制作周期长、工作量大等问题。通过研究场景规划,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标注与区域布局的场景设计规划方法,包括模型数据处理、预规划与计算实现几个步骤,对模型进行数据预处理与标注存储,通过基于知识的方法推导出场景预规划方案,并对模型位置进行动态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自动生成三维动画型微课场景,场景模型位置规划正确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15.
邱可 《考试研究》2012,(6):51-55
国家教育考试肩负为国选材重任,但国家教育考试机构的定位却不尽合理。从中国考试机构发展史、教育考试机构现状以及现行政策、法律制度、国情考情等来看,将其定位为行政机构,具有历史传统、法理基础和现实需求,也是促进其专业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对推动教育考试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课是在互联网进入“微时代”的文化语境下,在教育领域产生的一种适于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新生教学资源。该研究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微课的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其区别于传统视频课程资源的本体特征。依据吉林大学微课设计实践的体会与个案分析,对微课呈现出的主要教学行为及影像呈现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微课的教学应用,提出微课设计需要观照的四个视角,以期对微课的设计开发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7.
空巢阶段退休期家庭体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要:退休老龄人口的体育健身是我国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退休回归家庭,因此,家庭体育足其参与全民健身的重要方式.退休期家庭体育的特点:体育健身已经成家庭的重要需求,家庭体育成为联系社会的重要纽带.退休期家庭体育的价值表现在:促进健康老龄化,推动积极老龄化,构建和谐老龄化,实现老年人的自由发展.由此提出的对策建议是:从家庭体育人手建立起自由发展观,对共同的参与体育活动进行经常评价,把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起来,以促进构建我国已经老龄化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微课在前,翻转在后,课堂探究,评价反馈”的设计原则,针对高职动物药理学课程教学特点,以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教学设计为例,对高职动物药理学结合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作出初步探讨,阐述如何在动物药理学课程教学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以期促进动物药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铁铮 《数字教育》2020,(2):61-64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碎片化时代应运而生,碎片化学习不断得到重视。微课这种教学方式符合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对微课进行系列化设计既符合学习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又能克服学习内容碎片化带来的未能形成系统知识的弊端。文章结合实例,从标题系列规划、情景系列编排、问题系列布局、图示系列制作几个方面对历史系列微课的设计策略作了翔实的阐述,从而使微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相似文献   

20.
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课程是微时代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文章梳理了微课程的基本概念,明确揭示了微课程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了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和设计模板,具体介绍了微课程的制作方法,并订立了微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