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一、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1.初步感知。(1)出示天安门、奖杯和飞机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什么物体。(2)引导学生思考并初步发现:这些物体的两边各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2.举例辨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册数学活动课《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选择数据提出问题,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并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购物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选择购物方案。【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和游戏所需的各种实物(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9.26"二次函数".)【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h)2的图像.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沏茶问题1.情景导入。星期六上午,李阿姨来到小明家做客,小明主动要帮妈妈烧开水,给客人沏茶。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85页 ̄8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省略写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0页。【教学目标】1.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数学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提问,把握学生逻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猩猩妈妈带着3个孩子去数学乐园游玩,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猩猩一家需要你们的帮忙,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课件出示:猩猩庄园)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广角"中的"排列问题"。【第一次教学】上课伊始,大屏幕上映出了三位同学演讲课本剧的照片。教师激励学生:谁能经受住三个考验,谁就有希望参与课本剧的演出。接下来就切入正题。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93~9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圆形纸片(没有圆心)、多媒体  相似文献   

10.
【使用教材】人教版九义初中《几何》第三册。【教学目标】1.随着对图形的演化的研究,使学生对圆幂定理的理解层层推进,螺旋上升,整体掌握,从而能灵活应用;2.让学生学会联想、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他们探索和发现的能力;3.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相交弦定理与切割线定理。【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究发现一般规律:PA·PB=|d2-R2|。【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法。【教学设备】多媒体电脑及《几何画板》工具。教学过程1.【问题1】已知弦AB和CD相交于⊙O内一点P(图1),则PA·PB与PC·PD有何关系?为…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35~3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估测能力。【教学准备】台秤、1千克重的物品(水、木块、铁、毛线、苹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级下册第88页"认识角"。【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通过找一找、认一认、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并感受角的大小的关系。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教具学具】CAI课件、三角板、角(2个)、圆形纸、连接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片段】1.教师用电脑课件出示统计表,列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名单。师:从统计表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在生活情境中复习旧知。问:下面是李叔叔每天在摸奖盒中放球的情况,当你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你会选择哪天去摸奖?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教学片段】在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的编写思路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层次:1.出示一幅三角形"人字梁"的图,并向学生介绍它的名称、作用。2.提问: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量之前先说说准备从哪儿去测量?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8页例5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继续体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丰富解题策略。2.清晰地认识连减同数的问题,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为今后学习除法做好铺垫。3.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圆形纸片、纸袋、印有例题的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仔细观察,发现信息。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提问设计】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准备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数量是不同的)【分析】在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由分物品的具体情境引入,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4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2.认识平角、周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3.通过观察、分析、判断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探究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教学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2.通过拉一拉、量一量、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