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新开设的全国高校本科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以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中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的“五观”教学。  相似文献   

2.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担负着从历史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采取专题教学的形式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针对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专题教学的优势,并提出开展专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型教学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困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旨在使新时代的大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并通过国情、国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他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4.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必须肩负起这一使命。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切实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上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就读于中医院校的大学生多为理科生,要对他们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具有一定难度。文章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学为例进行探讨,分析教学中应注意的情况以及相对应的方法,旨在寻找适应中医院校大学生情况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和优化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讲授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首先要正确认识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教学基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渗透功能,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具有不同程度的启迪。在《纲要》教学实践中,要强化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突出教学重点,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红色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把红色资源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要求大家要以历史教育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和落脚点,围绕着两者关系,既要把历史讲好,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教育的双重任务,也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教育的双重困境。本文分析了运用网络手段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以历史为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该课程在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科学历史观以及培育学生拥有全球化视野和时代使命感等方面发挥着它所独有的学科优势。如何充分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育人功能,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史诗。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结合进行国家主权安全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爱党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不仅是顺理成章的,而且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正确理解和把握爱国主义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李光辉  陈天涯 《考试周刊》2011,(19):202-203
为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兴趣和动力,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当突出时代感,通过深入挖掘中国近现代史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间的逻辑关联,拉近该课程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通过讨论式教学,切实从时代感方面提高教学实效,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教育功能,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有益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就成为"纲要"课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党史知识教育、国情教育及国民历史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课教师有必要不断提高综合素养,通过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角色与功能、探索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应对挑战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被列为全国大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决定,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重视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注重总结和汲取历史的经验,这是中  相似文献   

18.
郝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1(7):111-112,F00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改革后新增设的一门必修课。本文从这门课的课程性质、特点与教学目的入手,从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变更教学手段等方面展开阐述,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育教学改革,以达到上好这门课,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54):157-15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回归历史学科的本真,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学会辩证、历史地认识、研究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为了确保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全面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的目的,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情况进行初步问卷调查,针对问卷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的对策,以期把《纲要》课程建设为民族高校大学生喜爱的颇具特色的政治理论课,服务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长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