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庆庆 《现代语文》2009,(10):51-54
“高兴”类词是指形容人欢乐情绪的一类常用词,这类词在近代汉语时期发生了交替性演变:唐宋时期用“喜”“乐”“欢喜”;元明时期用“喜”“欢喜”“喜欢”;清代用“喜”“乐”“欢喜”“喜欢”“高兴”;现代汉语中主要用“高兴”“快乐”“喜悦”。这个过程伴随着词义引申的衍生性演变,使一些词的引申义在现代汉语中成为了主要用法。  相似文献   

2.
刘崇德 《天中学刊》2011,26(6):10-10
木斋《曲词发生史》以穿透历史的眼力、过人之才识,综观词乐与词体,近辨法曲清乐于“消费”“功能”之间,远溯法曲乃魏晋宫廷清乐之流亚,继又深察“艳体”与齐梁南朝宫体之关系,以无可置疑的论据驱去笼罩在词体起源上所谓民间文学说这一“怪物”,明确提出“词体非源于民间,而起源于宫廷”,“词非源于燕乐胡乐,而是新兴声乐曲子的产物”,而这一新兴声乐则是由魏晋宫廷清乐发展而成的法曲,“宫廷”“女性”则是曲子的禀赋本貌。  相似文献   

3.
律词申议     
洛地先生提出的“律词”的概念,可将中国音乐学史上诸种歌辞摊除在外,使我们对词体性质的认识更为清晰。所谓“律词”,是指合格律的词作,或具有格律规范的词作。唐宋以来的词,可称为“律词”。但如果仅从民族学形式着眼而无视其为音乐学,遂以为它是从唐代格律诗体发展演化而形成的,就忽视了词体出现的特定化条件,以致掩蔽了其艺术特质。律词的产生并非由于近体诗格律的发展,是其句式简单变化的结果,而是由于隋唐新燕乐的流行应运而生的新体音乐学。律词是唐代新燕乐的歌辞。敦煌曲子词已是律词。每一支燕乐曲歌辞的始辞是倚声制作的,经过许多人的模拟,遂使该乐由成为具有独特格律意义的词调。因其倚声制词,以辞从乐,故是长短句的形式,并形成以词调定位的独特的格律。唐宋时词是依据音谱而演唱的,在此情形下,并未因律词的产生而弱化原有的乐曲,而是使律词音乐化了。律词与音乐的关系不仅是歌辞与音乐系统的结合,它们在形式上也融合,因而律词是中国音乐学的最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4.
赏析:《渔家傲》是词牌名,始见于晏殊《珠玉词》,“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这句意思是说在风光和煦的日子里,大家齐声唱着《渔家傲》的小曲,自由自在,尽情享乐,好似神仙。寓有光阴易逝,及时行乐之意。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课程改革问题,已经提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议事日程。“课程”这个使用了多年的教育术语,其涵义是什么,却变得模糊起来了。其实,这是人们在观念转变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但是,这也说明,究竟什么是课程,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确实是必须讨论清楚的问题。一、课程概念的内涵“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间。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使用“课程”一词。例如,他说:“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做工夫”等,其中的“课  相似文献   

6.
“始得”由非词演化为词,历经了先秦的非词结构、两汉的两义结构、唐宋的成词和高频率使用阶段以及元后的萎缩阶段。“始得”的语法化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内因是语义的变化,外因是高频率的使用和适合的语境。唐宋时,“VP始得”高频率出现于唐宋禅宗文献和《朱子语类》中,因其后省略了“VP2”,使其语义更为含蓄和深刻,这一特点正符合了禅宗“不立文字”和“言语道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冯延已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冯煦说欧阳修“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欧阳修写的一些词,清丽自然,温柔旖旎,并且在锐感深情中流露着作者的心性修养。在他的词中,经常表现出的意境,是喜爱和悲概的结合,即一方面对美好事物有着深深的赏  相似文献   

8.
说曲与律     
曲,与诗词鼎立,成为我国歌咏文学的一种,是在宋金对峙时代。因地域和音调有异,遂形成南北曲。南曲起自南宋的后期,偏行于浙东一隅,直至明朝才展向全国,并盛及清一代。北曲兴于金,入元发扬光大,蔚为一代文学。南北曲皆以戏曲盛,散曲次之。戏曲,是由曲与戏相结合。并不是因戏而始有曲,而是曲已继诗词递兴,并进入戏剧中,发展为戏曲。我国古典戏剧,因曲的结合,更趋完整。曲,还有不进入戏剧的,是为散曲。散曲如诗词一样发挥吟咏作用。但诗和词基本上是单章吟咏,曲则不然。散曲分“小令”、  相似文献   

9.
“红”“绿”色系词组在唐宋词中大量出现,本文就“红”“绿”系词组在唐宋婉约词中的内涵以及所反映的唐宋文人的悲情审美意识,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宋初词人晏殊的《珠玉词》中,有好几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一首,就其思想内容而言,虽不过是悼惜春天的衰残,感伤流水的易逝,但就其艺术手法而言,却写得情与景会,意在言外,因而传诵千古,赢得了许许多多的读者。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叙事,也是晏殊以诗酒为乐的生活的自我写照。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有一段记述晏殊生活的话说:“晏元献(晏殊谥号)留守南郡,王君玉……为府签判,宾主相得,日以赋诗饮酒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也。”这段话,刚好是这一句的最好的诠释。次句“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回想。诗酒之余,诗人油然想起…  相似文献   

11.
《破阵乐》、《破阵子》、《十拍子》在《教访记》中是三种各自独立的曲名,因曲谱失传,三者在音乐上的关联已难考述,通行的《破阵子》是从《破阵乐》中摘遍而来的说法似难成立,又考之词律,《破阵乐》是不能作《破阵子》的别名的,《十拍子》能否作《破阵子》的别名,目前也难定论。《破阵子》的词体、词情和气格,都“始”于并“正”于《云谣集》中的四阕敦煌词。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赋闲家居时期创作的词中,多次使用“懒”这一心理一情感意象。以唐宋词中的“懒”意象为参照,唐宋词中的“懒”意象包含三个层面:其一,表现慵懒无聊的美人情态,心理基础在“怨”;其二,表达逍遥闲散的生活姿态,心理基础在“倦”;其三,寄寓壮志难酬的孤愤情怀,心理基础在“愤”。其中前两类在唐宋词中比较普遍,第三类则为稼轩所特有。  相似文献   

13.
陶富同志:六月廿五日手书敬悉我以为南宋人定义“词”为这个文学形式的名称,实在是误人不浅,词乃辞之简化字,凡一切配合乐曲的韵语都是词,饮马长城窟是汉魏词,白词是晋宋词,凉州词,达摩支曲是唐词,都是词,南宋人把一个普通名词拢断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文体结构,于是弄得讲词的人往往讲错,任中敏先生坚持词起源于隋代,也是由于他不肯把一般意义的词乐与特定意义的词乐分别看待。王力的那个定义“一种律化的长短句,固定字数的诗”几乎全不妥当,他把“诗”字也讲糊涂了。试为分析如下:(1)一种律化的诗,也是律诗(2)一种长短句的诗,这应该是中晚唐的…  相似文献   

14.
今人多从音乐角度论定词源于隋唐燕乐。因燕乐受胡乐的影响,故可推出“胡乐入华而词生”的说法。李昌集先生认为“词体的发生,乃是唐代民间歌曲和语言双双发展的水到渠成。”岳珍女士赞同“词起源于隋唐燕乐”的说法,认为李文的新说是对“隋唐燕乐”的理解有误差。虽然燕乐中的胡乐对词的发展有不小的影响,但词的音乐来源多是多元的,而“倚声填词”的方法则很古老,词的源头应包括当是六朝的梁陈新曲。  相似文献   

15.
唐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艺术瑰宝,历久弥新.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涉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婉曲的文体特征和情深言长的内容特征是唐宋词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宋初词人晏殊的《珠玉词》中,有好几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杯’这一首,就其思想内容而言,虽不过是悼惜春天的衰残,感伤流水的易逝,但就其艺术手法而言,却写得情与景会,意在言外,因而传诵千古,赢得了许许多多的读者。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叙事,也是晏殊以诗酒为乐的生活的自我写照。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有一段记述晏殊生活的话说:“晏元献(晏殊谥号)留守南郡,王君玉……为府签判,宾主相得,日以赋诗饮酒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也。”这段话,刚好是这一句诗的最好的诠释。次句“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回想。诗酒之余,诗人油然想…  相似文献   

17.
大陆十多年来关于唐宋词与音乐关系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从研究内容看大致分三个方面:词的起源与音乐;词的体制、曲调与音乐;词的宫调、乐谱翻译和演唱。在词的起源与音乐关系上,学界较集中于唐宋词与隋唐燕乐的关系问题上,肯定者坚持认为词是隋唐燕乐的产物,是新生的音乐促生了新的文体;反对者或认为词体的产生完全不必和新的音乐相关,或否定律词与音乐的关系。对于词的体制研究,既有音乐文献上的考论,也有结合唐宋乐谱的具体音乐说明,比以往的研究更加深入。而对词的宫调、乐谱翻译和歌唱研究也有一批新成果,特别是在唐宋词乐谱的整理与翻译方面,一些成果颇具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之、乎、者、也”是四个常见且常用的文言虚词。若把这四个虚词连成“之乎者也”,这就组成了一个新词。但这个词的意义又绝非四个虚词词义的简单的相加,而是有了新的含义。“之乎者也”作为一个词使用,大概始于唐宋时代,白话小说,戏剧中用的较多。它的含义有多项,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着不同的意义。下面就列项加以说明。第一,由于古代的读书人,大多食而不化,读起书来摇头晃脑。所以“之平者也”就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及半文半白的词语或文章,也指代迂  相似文献   

19.
蜀人对词的发展功不可没,李白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的作者多数为蜀人,苏轼更为宋词的发展开疆拓土,“指出了向上一路”。而对李白与苏轼这两位唐宋时期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蜀人,在词的创作上是否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却因李白词著作权的争议而很少系统的论述。本文通过对唐宋蜀词发展的梳理,认为苏轼词辉煌的成就本质上是向李白艺术精神的回归与超越。  相似文献   

20.
南宋前期词学界提出了“以情性为本”的词学思想。“以情性为本”是说“情性”是词的本体,它主张词应表现人的“情性”,具体地说,是指词应表现家国之感、亡国之恨。“以情性为本”的词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是时代的巨变和词乐的流失。这种思想的出现,为宋词未来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