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项群理论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均属同一周期性项群项目,有着相近的训练学特征,对于当今冰坛产生的“换项热”进行把控是相关学术工作者应作出的努力方向.由于两项均属于同类周期性项目,训练方法、滑行方式相似,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测试等方法从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供能方面进行入手研究;两个项目不同比赛形式所决定的供能方式在运动训练方面依照项目供能特点作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分析.全面剖析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供能方式特点,研究认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要比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和混氧能力更加出色,这也是换项后在1 000 m、1 500 m无氧供能、混合型无氧供能项目更容易“出成绩”的原因之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更加出色,建议广大教练员多借鉴一下短道速滑训练中常见的无氧训练方法与手段,尽可能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进而提高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1 000m、1 500m的滑跑成绩.  相似文献   

2.
高等级速滑运动员无氧阈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阈是运动员训练的重要依据之一。采用测定潮末呼出气CO_2峰值的方法来测定无氧阈,并对潮末呼出气中CO_2峰值与无氧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乳酸阈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出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因此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广为教练员和运动所采纳用以评定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将乳酸阈应用于速度滑冰的运动训练当中,对个体乳酸阈值在速度滑冰训练中应用进行评定,并分别对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有氧和无氧耐力训练强度都进行了评定。提出实例来说明速滑专项耐力素质训练中利用乳酸阈训练提高速滑有氧耐力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和达到的效果,使乳酸阈训练方法更加有效地指导运动员的冬夏季各项训练,为提高速滑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竞技水平及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差异,探讨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特征与规律,为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评定及训练安排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以参加全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的32名优秀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利用跑台和功率自行车等仪器,对受试者进行有氧递增负荷和30s最大极限负荷运动。在测试过程中,分别记录运动员有氧能力相关气体、功率和血乳酸指标及无氧能力相关功率和血乳酸指标等,并对运动员各阶段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整体有氧、无氧能力与其他耐力、爆发性运动项目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竞技能力、竞技水平、竞技成绩的不断提高,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表现出较高水平;通过有氧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VO2max、HR、BLA、Pmax、无氧乳酸阈等指标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心肺能力、负荷强度、耐乳酸能力等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最大极限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PP、AP、PD、BLA等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绝对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等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存在位置特征,有氧能力特征大致表现为:副攻>二传>接应>主攻>自由人运动员;无氧能力特征大致表现为:1)无氧磷酸原供能特征为:副攻>自由人>主攻>接应>二传运动员;2)无氧乳酸供能特征为:主攻>接应>二传>副攻>自由人。研究提示:排球运动员训练时应该遵循自身专项位置特征,制定符合专项能力的生物能量训练方案和计划,另外,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时应加强对主攻运动员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战术体系时主攻运动员应多参与战术配合。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距离速度滑冰比赛后的无氧代谢能力和血乳酸的分布情况以及血乳酸的堆积速度,为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我们于1983年冬季分别对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四个不同距离的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后的血乳酸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6.
速度滑冰技术能力决定因素由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个主要因素构成。主体因素从决定速度滑冰运动员自身的技术能力为出发点进行研究,涉及专项动作结构、运动感知觉、运动员个性心理、不同阶段训练内容。客体因素从影响速度滑冰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外在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涉及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器材设备和场地三个方面。通过对速度滑冰运动员技术能力决定因素的分析,为完善和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技术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为我国速度滑冰训练指导和运动员的技术完善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研究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膝关节及髋关节等速肌力与功率自行车及滑板运动的无氧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膝关节及髋关节肌力与功率自行车及滑板滑行无氧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提高速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除提高膝关节肌力之外,应积极地把髋关节肌力训练采纳到训练计划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人体科学理论及速度滑冰专项训练等理论来分析肌肉放松能力对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成绩的影响,进而探讨运动员滑跑肌肉放松能力训练的思路.结果得出:提高肌肉放松能力可增大肌肉收缩力量,减少能量消耗,延缓肌肉的疲劳,提高滑跑的实效性.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放松能力训练的途径:加强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工作;在强化技术训练中掌握和提高放松能力;重视心理素质训练与放松训练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
速度滑冰技术是高度协调的周期性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在滑跑过程动作高度自动化、肌肉协调放松以达到高度节能效果。因此,肌肉的协调放松能力对于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滑跑成绩具有重要作用。试图从肌肉放松的生理机制;运动员滑跑肌肉放松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等,运用人体科学理论及速度滑冰专项训练等理论,来探讨肌肉放松能力对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以期为速度滑冰青少年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科学地利用心率变化情况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监测,对于广大基层速度滑冰教练员是简单、实用和可行的训练方法。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了公式法、生理反应法、呼吸变量法等心率无氧阈测算方法;并对心率无氧阈、心率负荷与训练强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心率无氧阈分析,提出了培养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心率负荷带训练模式,心率负荷训练间歇模式,以及不同年龄的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的心率负荷参考值对应表。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亚冬会前中韩两国速度滑冰实力对比与训练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韩两国联赛参赛运动员与比赛成绩的分析,为中国速度滑冰国家队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比赛安排以及研究韩国速度滑冰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两国的联赛成绩表明,女子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中国优于韩国,男子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韩国优于中国;韩国速度滑冰队伍建设出现新的动向,韩国更多的短道速滑运动员转投到速滑比赛中。认为我国以年度训练周期指导运动员训练的模式,制约了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这类4年为一届的赛事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提出借鉴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速度轮滑国家队整合式的训练模式,主动寻求新的组织形式,进行训练创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长期运动训练对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员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PolarRS800采集某大学校男篮代表队14人、校男足代表队14人、普通大学生14名安静状态心率lOmin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系统的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机体的心率变异性,使之拥有较高的自主神经调节储备;篮球运动在改善心脏自主神经调控方面优于足球。  相似文献   

13.
以22名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用专家问卷法从45项初选体能结构指标中筛选出28项复选指标,并对22名运动员进行测试,其测试结果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确定能有效反映我国优秀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男运动员体能水平的9项指标及女运动员体能水平的10项指标,并采用百分位法制定我国优秀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男、女运动员体能各指标的单项评分标准,旨在为教练员科学规划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依据,并为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兆鹏 《冰雪运动》2013,(1):17-20,88
Na+,K+-ATP酶活性对训练负荷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利用Na+,K+-ATP酶活性衡量训练效果。评定不同训练方法对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能力的效能,对促进短道速滑项目科学化训练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省、市队短道速滑和未经训练受试对象采用间歇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运动4周后观察Na+,K+-ATP酶活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短道速滑训练的受试对象Na+,K+-ATP酶活性要高于非训练组,并且训练年限越长,Na+,K+-ATP酶活性就越高;采用间歇训练法要比持续训练法更容易提升Na+,K+-ATP酶活性;动作协调性好的短道速滑运动员Na+,K+-ATP酶活性高于协调性差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实验提示:Na+,K+-ATP酶活性也可作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评定训练负荷和衡量训练效果的敏感指标,短道速滑运动员采用间歇性训练法的训练效果要好于持续性训练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总体专项力量能力与韩国和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尤其是在比赛中“突然加速”与弯道超越对手的能力较差的问题,设计一种数字化短道速度滑冰弯道力量训练器。训练器由底盘框架、梯形长方体钢框和平叉型框等构成框架,装有圆盘踏动传动系统、风阻转盘传动系统、压力传感器和光电开关传感器等,以及数据采集摄像机、计算机组成。运动员模拟弯道蹬动训练时,站在转盘边缘做双腿交叉剪切用力向右蹬动,使踏动转盘逆时针转动,来克服传动系统阻力、风阻力转盘产生的阻力负载,同时主轴的转速光码盘系统、压力传感器、摄像机将蹬动速率、压力、视频信号传给计算机模拟成动作压力周期曲线信号数据同时显示并记录,实现数据化训练,依据数据评估训练效果,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心理测量法,从不同运动水平、不同性别短道速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入手,了解其意志品质是否存在差别。结果表明:男子国际健将运动员在目标清晰维度上好于男子国家健将级运动员,但在顽强性维度上,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好于国际健将级运动员;女子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在顽强性、果断性、自信心3个维度和总分上均好于女子一级运动员,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此外,比较男、女运动员之间的意志品质,发现男运动员在坚韧性维度上好于女运动员,差异显著,但在其他5个维度及总分上,两者差别不具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杰  周游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1):47-48,60
采用心理测量法,对我国28名少年优秀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和11名成年优秀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和竞赛状态焦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成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都高于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但无显著差异;在性别的比较上,认知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无显著差异。在认知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的相关分析上,优秀成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呈负相关,无显著意义;而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呈正相关,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速度滑冰运动员除了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与专项竞技能力外,兼具张力的平衡能力是获得优异比赛成绩的关键。良好的平衡性能力能预防和减少运动性损伤,能提高运动员神经肌肉工作的效率。提出速度滑冰运动员平衡能力的训练应遵循符合专项技术特点、利于链接整合中再发力、提高神经肌肉工作效率的专项训练原则。  相似文献   

19.
运用“最大力量能力阈”的测试方法,对国内10名男子和10名女子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进行测试与研究。建立了力量的检测与评价平台,从负荷重量与运动速度两个方面综合评价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能力。从力量素质的结构上发现了我国速滑运动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保持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的基础上优先发展“力量耐力”,特别是“速度力量耐力”的力量训练指导思想。通过1年多的实施已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对备战2006年冬季奥运会的重点运动员进行了系统测试和专门指导,获得了显著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