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一、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建立的现实要求(一)社会阶层分化严重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出现了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的现象。近几年,一些理论工作者在社会分层问题上做了大量地研究,虽然学者们对社会分层的划分标准并未统一,但是我国确实出现了社会分层日趋严重的现象,社会结构的分层和高校贫困生的增多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高校贫困生主要来自社会阶层中的中下阶层和下等阶层,而我国中下阶层和下等阶层的比例又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过渡,社会经济组织结构也由原来简单的政府企业的二元结构向政府-中介组织-企业的复杂多元的链式结构延伸,社会阶层构成也由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正逐步形成,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也日益明晰化。这些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3.
孙玲  尚智丛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174-179,210
探讨的是我国当代科技人员社会分层的标准与结构。借鉴一般人类社会的分层理论和科学共同体社会分层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两种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和三元标准(专业技术职称、行政职务和社会/学术声望)的分层模式,把我国当代科技人员分为高中低三大类八层级的结构。希望通过该研究丰富我国科学共同体社会分层的理论,同时为科技管理者有的放矢地制定科技管理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贯穿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理念。然而当前社会存在严重的阶层差异与阶层固化现象,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公平的实现。对此,社会阶层心理学从社会客观现实、民众主观感受和心理干预策略几个方面出发,围绕着社会分层阻碍社会公平的心理机制、不同阶层感知社会分层与公平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增强阶层流动进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这几个核心问题展开了研究。未来心理学视角下的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研究应更加完善本土化的理论,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并且进一步推进研究成果的应用,为社会治理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竞技体育其分层结构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竞技体育社会分层的变化为我国新时期体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社会分层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体育资源享有程度对体育参与的影响为视角,试图对竞技体育的社会分层理论做出初步的探索。在社会分层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之路,指出构建科学的竞技体育分层结构,使我国竞技体育良性、协调、持续的发展,实现体育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6.
《百科知识》2002,(3):45-47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历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制定各项政策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各阶层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也日益明晰。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个详尽的了解,本刊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重要成员、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春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方方面面的。本文从社会结构的调整原则与方向这两方面探讨我国当前社会结构的发展和变化。一个是国家、市场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职能缺乏协调,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的农民工及失业群体的扩大,使我国社会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差距加大。于此同时,中产阶级也迅速崛起,这些都是我国当前社会结构的状况,根据这些状况本文总结并概括了我国社会结构的问题和症结所在,以及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价值问题。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学层次的价值与哲学层次的价值以及社会道德价值与社会制度价值理想的辩证统一,为人们深刻审视价值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价值理论对于当代人类社会发展价值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灵辉  张迎新 《资源科学》2022,44(12):2525-2539
快速城镇化的战略背景下,农户内部逐渐产生了分化现象而不再同质,这势必将深刻影响他们的土地流转行为,而土地的多重功能意味着农户的土地依赖很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为探究农户社会阶层对其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机制,本文以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为研究视角,构建起农户社会阶层影响土地流转行为的分析框架,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期面板数据,应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农户社会阶层显著促进了土地流转行为的发生,平均促进效应为4.05%。②农户的土地依赖在社会阶层与土地流转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其中,就业依赖与收入依赖的中介效应分别约为17.26%与16.00%。③农户社会阶层与土地流转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存在地区异质性,影响效应呈现出“西部>全国>中部”的态势,东部则无影响。本文结论不仅深化了有关农户社会阶层、土地依赖与土地流转行为之间关系的认知,丰富了既有理论研究,而且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前,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深入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引起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有状况却不容乐观,那就是现有计算机专业教育忽视了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郭晓月 《科教文汇》2012,(32):200-200,20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国社会图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导致了当今中国的能力缺失,能力恐慌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能力建设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对能力建设理论进行更深入和全面的研究,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核心价值观,构建能力社会,培养能力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2.
谢辉 《科教文汇》2011,(2):70-71
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中非常善于传神地运用色彩词,小说《药》就是代表。"色"及其引起的情感变化,深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展示现实黑暗,在黑沉沉的悲凉中昭示着光明,给人以希望、慰藉和力量,凝结着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了"色彩",就理解了《药》。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切进步的源泉。科技发展对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进步会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促使人们观念更新,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创新型社会的快速发展又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推动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甘肃省科技事业发展与创新型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研究社会分层对大众的影响。文章在社会分层量化效应的基础上,从层距性、时间性、结构性3个维度,构建社会分层冲击效应分析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简要分析了政策选择所导致的社会分层对大众心理的冲击性影响。这些政策在构建现有社会分层模式中的作用各有不同,以收入分配政策、房产政策为代表的分配政策,不仅扩大了社会分层的层距性,而且时间过程很短;医疗政策、教育政策为代表的民生政策不仅没能缩小差距,反而堵塞了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户籍制度为代表的身份政策则在社会流动中形成壁垒。各项政策造成的冲击效应叠加,重塑了大众的社会心理结构和现实行动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王娟 《科教文汇》2013,(23):55-56
马克思以有生命的、现实的、可经验的个人为其理论出发点,将现实的个人及其生命活动同人的本质相联系,通过对人能动而又受动的对象性活动的剖析,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界定。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马克思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殊途同归的阐释,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现实的社会关系是由人特有的"异化劳动"所创造,人周遭的社会关系建构着人的现实社会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和谐信息生态分析及其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生态问题也由此而生。文章分析了信息生态问题的产生、信息生态因子的构成以及当前存在的社会信息生态问题、原因,讨论了信息生态环境与社会诸要素的关系,提出了和谐信息生态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曾令巍 《科教文汇》2011,(32):16-16,33
"诚"和"诚信"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这一方面反映了国人对诚信道德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反映了现代社会诚信道德的严重缺失。诸多社会弊端显示,重塑诚信道德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对国人乃至国家势在必行。文章立论于"诚"的道德价值观,阐释"诚"的内涵,旨在强调提升国人自身道德修养,塑造自我诚信人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今中国社会的各行各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希望新时代大学注重发挥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的功能,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并结合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配套做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黄国芬 《科教文汇》2014,(14):27-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教育事业走过了繁荣发展的历程。成人教育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必要途径,对社会而言,它不仅可以提高当前我国劳动人民的素质,培养各个领域的人才,还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加快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有利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对于个人而言,它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个人素质。但是我国成人教育至今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挑战、展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罗小娟 《科教文汇》2012,(12):72-73
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在人们对经济需求越来越紧迫,对文化需求越来越充足的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地促进。对环保的关注,越来越普及化。一方面,关心环保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关心环保已经从意识逐渐走向行动。在现代社会,有的幼儿园已经也开始关注环保起来,幼儿也正在逐渐被灌输环保理念,幼儿园环保的美好前景正在悄然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